APP下载

高原山区河道管理保护与利用的转化机制探讨
——以朗县金东曲为例

2022-07-05陈文静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6期
关键词:河道水资源水质

陈文静,央 吉,张 霞,张 倩

(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635;2.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5;3.朗县水利局,西藏 林芝 860400)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1],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西藏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第五次、第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也都提出了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具体举措和原则性要求——“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2-3]。可见,新时代新形势背景下,生态保护成为西藏地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主旋律,河流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也应遵循“保护第一”的管理理念,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

目前西藏仍是中国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薄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虽极具外部正效应,但要正确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之间的暂时矛盾,推动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机制。本文以朗县金东曲为例,从水资源、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角度,在河道管理保护和利用转化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讨,以期探索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道路。

1 概况

朗县位于西藏林芝地区西南部,东经92°28′~93°31′,北纬28°40′~29°29′之间,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与米林县,北与林芝、工布江达县,西与山南地区加查县相邻,南部与印度接壤。朗县属于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地势中北部高,南部低,气候属温暖半湿润气候带,具有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秋多雨、春冬干旱多风的气候特点,垂直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较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金东曲位于朗县东南部的金东乡,是林芝市管河道,也是金东乡的一条乡河,沿途流经嘎木、康玛、金东乡等行政村,及著名的列山古墓群和仁布圣水旅游景区。

根据地形坡降、流经区域和所承担的功能,将河道划分为不同类型[4],金东曲按地形坡降划分,属于山区河道;按流经区域划分,属于农村河道;按生态功能划分,属于自然型河道。

金东曲河道具有以下特点:① 金东曲发源于捏多勒以上的冰川末端,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之一,植被覆盖较好,属于水源涵养区;② 金东曲支流较多,河谷较窄、纵坡陡峭、水流急、雨洪水暴涨暴落,短时间内对两岸冲刷作用强烈,容易冲毁河岩及水利工程;③ 金东曲沿岸人烟稀少,沿途只有零零星星的居民点,流经地区主要为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供水工程建设程度偏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对水质的破坏力有限,水质整体较好;④ 金东曲河道两岸以自然地貌为主,小部分河段建有堤防,但防洪标准不高,河岸带的保护措施水平较低。

2 金东曲河道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要矛盾

2.1 工程性缺水与节水水平低下的矛盾突出,水资源开发保护有待提高

金东曲缺水主要表现为工程性缺水,一是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存在规模小、建设年代早、供水管道老化等问题,加之管护不到位、水质水量监测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造成供水工程的供水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二是农业取水设施简陋,遇强降水容易损毁,每年都有部分农作物因灌溉不及时而减产,大部分草场由于没有灌溉设施,草原载蓄量小,进而影响当地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同时,社会节水意识不高,节水措施单一,不使用节水器具,生活生产用水水平偏低,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度缓慢。金东曲水资源一方面开发利用不足,一方面节约保护意识不强,二者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严重制约了当地生活生产用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污水直排与上游水源保护优先的定位矛盾突出,水污染治理有待加强

金东曲的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染和农牧业面源污染,一是金东曲沿途乡镇、村落污水处理基本处于直接排放天然水体状态,乡镇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村落仅设置简易垃圾收集池,未设置防渗措施,甚至直接将生活垃圾倾倒至河道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水质污染和“白色污染”,2020年县河长制办公室仅清理金东曲河道垃圾就达0.6 t;二是当地农田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大量面源污染,从污染源占比来看,主要以传统散养畜禽养殖污染为主,污染贡献率超过80%。同时,金东曲作为大江大河水源,重点任务就是保障水源水质,现状生活污水直排以及农牧业面源污染都显现出与水源保护需求的不相适应,亟需开展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2.3 部分河段水质异常与当地供水需求的矛盾突出,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巴弄沟是金东曲的支流,20世纪90年代还可以作为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后逐年变黄,水质出现异常,经取样检测,主要为铁、锰的含量严重超标,是正常值的3~4倍,但水质异常的原因尚不明确,支流沿岸也不存在污染排放、水域障碍、堤岸损毁等人为原因,由于该支流水质不能满足生活、农业用水,给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水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4 自然保护区与岸线利用的矛盾突出,水生态有待修复

金东曲部分河段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外在微小的环境变化可引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如草地退化、冰川退缩、水土流失和环境灾害过程加速等。按照相关管理规定,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外,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原则上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为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牧区草原不断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水生态亟待修复。

2.5 防洪体系建设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矛盾突出,水安全保障有待加强

金东曲已建防洪体系较为脆弱,防洪薄弱环节集中在支流治理、山洪灾害与泥石流防治以及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严重滞后。现有的防洪设施还存在老旧的木石笼,甚至有些村庄和土地并未设防,堤防等级偏低,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存在严重短板,应对山体滑坡、冰湖溃决、突发性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技术、装备和工程措施储备不足,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不相适应,水安全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3 金东曲河道管理保护与利用的转换机制

3.1 河道管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同样,河道管理也应遵循这一关系,通过适当的开发利用促进河道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相反保护河道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也能促进河道水域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序管理,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3.2 河道管理保护向开发利用的转化机制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3个角度开展金东曲保护措施,可以发挥河道利用价值,获得发展机遇(如图1所示)。

1)水环境治理,针对金东曲水质异常的情况,可以开展专题技术研究,如利用铁、锰提取技术[6-8]去除河道中过剩的金属元素。一方面,提取出的铁锰元素可以进行再次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河道水质改善后,可用于生活饮用以及农业灌溉等,间接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

2)水生态修复可通过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理清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9];开展岸线功能区划分,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10];开展河道采砂规划,严格控制采沙影响范围,降低水土流失影响[11-12];开展“河湖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现象[13]。从而划分出河道岸线的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控制利用区,其中保护区可用于科考研究,发挥高原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价值;保留区为暂无开发利用需求的岸段,预留今后开发利用水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区和控制利用区可用于现阶段河道管理范围适当开展生产建设。采砂划分出禁采区、保留区和可采区,其中禁采区为有特殊保护需求划定的范围,禁止采砂;保留区,经论证后可适当开采;可采区可用于现阶段采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将河道管理范围划分出需要保护和可以利用的区域,同时兼顾保护和利用需求,实现保护与利用并行。

3)水安全保障,防洪工程重点完善乡镇防洪体系建设,提高防洪标准,构建乡镇段以堤防为主,干支流防洪非工程措施为辅的防洪格局;非工程措施重点加快防灾减灾信息化建设,推动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提升,同时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群众防灾避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保护人民财产安全,降低经济损失。

可见,开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安全体系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实现河道水域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序管理。

3.3 河道开发利用向管理保护的转化机制

水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也可以转化为对河道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① 大力推进乡镇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及乡镇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保障饮用水水量和水质,减少当地居民私自取水的现象,同时,加强节水器具的普及和节水观念的宣传,对家庭和企事业单位统一安装智能磁卡水表,逐步改变用水习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量;② 金东曲范围内将逐步开发以列山古墓、仁布圣水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人口的增加,将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完善的集中式供水工程,能有效保障旅游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③ 推进草场灌溉工程的建设,能增加草原载畜量,减少分散养殖的情况,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有利于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减少入河排污量,进一步治理水污染;④ 规模化草场建设可促进草原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

可见,通过对水资源适当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的保护水资源和治理牧业面源污染问题,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图2所示)。

图2 河道开发利用向管理保护的转化机制示意

4 结语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把西藏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并非完全以牺牲河道水域岸线利用为代价,河道管理的保护和利用,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应善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以保护为出发点,利用为落脚点,推动保护和利用并进,达到河流水域岸线资源保护和利用双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河道水资源水质
水资源(部级优课)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文水资源管理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河道里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