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原山区型河流岸线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2022-07-05林美兰徐林春梁汝豪彭思涵蔡素芳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6期
关键词:边界线河段堤防

林美兰,康 超,黄 东,徐林春,梁汝豪,彭思涵,蔡素芳

(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5;2.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5;3.广东省水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5;4.墨脱县水利局,西藏 林芝 860700)

1 概述

西藏是我国河流、湖泊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有“中华水塔”之称,从河流的归宿划分,西藏的河流可以分为外流出海,内流入湖两大水系区;从河谷的形态划分,西藏河流有宽谷型、窄谷型、宽窄相间型。

青藏高原是我国冰川最多的地区,其特点是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小,水温偏低,冰情悬殊。河道部分滩涂平、枯水年常年出露,遇较大洪水时则是行洪的重要通道,河道岸线既是维护河流生态、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基础,又是行洪、调节水流主体,同时也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原山区河流存在岸线范围不明确、岸线功能界定不清晰,对岸线的日常管理、维护缺乏依据,甚至部分河段岸线开发无序,对河流行洪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合理规划、确定河道岸线尤其重要。

本文根据《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1](水利部2019年3月,以下简称《指南》)、《西藏自治区总河长办公室关于加快开展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藏河办〔2020〕8号)相关文件及指南,以西藏林芝某曲为例[2],分析高原山区型河流岸线开发利用,对高原山区型河流岸线进行划分及功能分区,充分发挥岸线的行洪、排涝、维护自然生态等综合功能,推动高原山区岸线资源的绿色利用,提升岸线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高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岸线保护和利用形势分析

2.1 河势特点分析

高原山区型河流[3]山势较陡峻,河身狭窄,河床下切较深,属深切割的高山河谷地貌,一般上游段山高谷深,河流在两岸山体的约束下,逐渐收紧,河流断面常呈“V”或“U”型,河流坡降相对较大,人类活动相对较少,大部分河床形态保持完好,河势变化不大。自河流发源地往下游河谷逐渐展宽,到中下游段河道所经之处会出现村庄、耕地等,人为活动影响了天然状况下的水沙条件、河床边界、河床形态等。从水文情势来看,由于地势峻陡,暴雨后洪水暴涨暴落,且洪水流量与枯水流量相差大,常达百倍乃至千倍;洪水位与枯水位相差也非常悬殊,可达十至数十米。河流深泓线在丰水期不够稳定,尤其在宽谷河段,致使河流流态具有一定的游荡性,沙洲较发育,对防洪、航运、河势以及沿河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如图1所示)。

某曲属雅鲁藏布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流域集雨面积约1 558 km2,河流全长为86.85 km,河流坡降相对较大,平均比降为12.6‰。流域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的变化特征,山势陡峻,河谷深切,具有高山剥蚀地貌特征。总体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式递降,自南而北波状起伏,山峰林立,沟空纵横,海拨为2 960~5 624 m,平均海拔为4 200 m,天然落差为2 664 m。

该曲上游源头段河床较宽阔,河谷形态为 U 型,河床覆盖层厚度较浅,河床卵砾石夹砂厚度小于 10 m;从中下游的水文情势来看,流域内山势较陡峻,沟谷深切,河谷形态为 V 型,河流深泓线在丰水期不够稳定;河口段涉及村庄,有已建堤防,有堤防和护岸工程的河段河道主流虽有摆动,但河势平面变化将受到堤防和护岸工程的约束,平面河势变化局限在堤防以内。但总体来看,在两岸山体,公路路基和护岸工程的约束下,平面河势虽然会有一些变化,但局限在该曲两岸山体、公路路基和护岸工程范围内,河势局部的变化不会对岸线保护与利用成果造成影响。

2.2 岸线保护和利用需求

1)岸线保护与利用是确保防洪安全的需要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及水利基础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沿河开荒种植农作物、新建建筑物、私采滥挖、乱堆乱放等破环河流生态环境、妨碍河道行洪安全的现象日益增加[4],造成河岸滑坡,缩短岸坡堤防预留滩涂距离,危及堤防,导致临河而居的居民等可能受洪水威胁。河道岸线保护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保障河势稳定,确保防洪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和维护河流健康。

2)岸线保护与利用是岸线空间资源利用的需要

随着高原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利工程设施的逐步完善,河道岸线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涉及的自然保护地、水功能区及其他岸线保护区域及相关规划越来越多,建设用地需求和土地资源供给的矛盾也更加突出。正确处理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关系,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对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科学划定河道岸线边界线和岸线功能区,实行河流岸线功能区划分,有利于河道岸线资源空间管控[6]。

3)岸线保护与利用是管理和保护河道体系的需要

为规范今后的岸线开发利用行为,在对河道的管理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实施岸线边界线和功能区分区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岸线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的机制,完善法规制度、强化执法监督,保证了河道堤防[7]岸线管理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岸线保护和利用控制条件分析

从供水、生态、防洪、重要涉水工程等方面分析岸线开发利用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岸线保护和利用控制条件。

供水:山区型河流流域范围内供水基本通过明渠或管道引水供水,存在水压不够或工程排沙不畅等问题,致使供水保证率不高,使用落后的、传统的供水形式,易导致区域水资源[8]短缺或污染。

生态:山区型河流流域范围内需限制畜牧业无序发展,严重退化区域需全面退牧、围栏封育,减少草原生态系统的压力,恢复退化草场,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9],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改善生态功能。

防洪:山区型河流堤防防洪标准大部分未满足河段堤防达标建设相应要求,应完善山区型河流防洪工程体系及重点村镇防洪体系,加强重点村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乡镇防洪和应急除险、抢险能力,保障乡镇防洪安全,构建以堤防为主,干支流防洪非工程措施为辅的防洪格局。

重要涉水工程:河道内修建涉水工程会形成阻水、侵占河道行洪断面,改变洪水自然流速流态,容易引起河道及岸滩冲刷和淤积,必须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3 岸线边界线划定

3.1 岸线边界线划分

岸线边界线划分方法根据《指南》要求,山区型河道边界线示意见图2~图3。

图2 山区有堤防河道边界线示意

图3 山区无堤段岸线边界线示意

3.1.1临水边界线划定

根据《指南》要求,结合高原山区型河道实际情况,临水边界线划定方法如下:

宽谷段:沿河涉及村庄河段,参考“平原河道”处理,以《指南》提出的“平原河道以造床流量或平难流量对应的水位与陆域的交线或难槽分界线作为临水边界线”,该曲此处的滩是指高程相对较高、形态较为稳定的边难,以这种边滩的滩唇作为滩槽分界线(见图4)。根据收集相关规划资料及结合现场调研可知,该曲造床流量一般为2~5年一遇洪水,本次对该曲宽谷河段以2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与岸边交接线划为临水边界线。

图4 宽谷段边界线示意

峡谷段:属于山区性河道,以《指南》提出的“防洪设计水位与陆域的交线”作为临水边界线(见图5),即以防洪设计水位与陆域的交线作为临水边界线。

图5 峡谷段边界线示意

3.1.2外缘边界线划定

根据《指南》规定,可采用河湖管理范围线作为外缘线,但不得小于河湖管理范围线,并尽量向外扩展[1]。

该曲外缘边界线采用《某曲管理范围划定技术报告》的河道管理范围线成果(已公示),即采用防洪标准设计洪水位、调查的历史最高洪水位与岸坡的交线确定管理范围,部分已建堤防和规划堤防河段按照相关堤防设计标准确定管理范围线。

根据该曲管理范围划定技术报告,该曲堤防防护等级为Ⅳ级,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因此,规划河段涉及有堤防河段,按10年一遇堤防设计标准划定管理线,其他现状无堤防河段均采用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与岸坡交线作为河道管理范围线。

当临水边界线与外缘边界线均采用设计洪水位与岸坡交线时,将出现临水边界线与外缘边界线为同一条线,岸线带为“线”型区域。

根据岸线边界线划分方法,某曲岸线边界线划定成果见表1。

表1 某曲岸线边界线划定成果统计 km

4 岸线功能区划分

岸线功能区分区如图6所示。

图6 岸线功能分区示意

4.1 岸线功能区划分

根据岸线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功能属性的要求,将岸线分为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岸线控制利用区。根据《指南》要求,岸线功能区划分应突出强调保护与管控,尽可能提高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在河流岸线功能区中的比例,从严控制岸线开发利用区和控制利用区,尽可能减小岸线开发利用区所占比例[1]。

西藏林芝某曲岸线功能区划分时,结合该曲规划河段岸线保护与利用需求[10],各功能区划分如下:

规划河段起点至某村上游约2.5 km处,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11],岸线功能区划分为保护区,结合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办法,该河段岸线功能区划为保护区。

该曲中游段某村上游约2.5 km处至某村河段,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结合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办法,该河段岸线功能区划为保留区。某村至某村上游约1.5 km处河段,虽具备开发利用条件,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划期内暂无开发利用需求[12],该河段岸线功能区划为保留区。同时根据相关规划,将在某曲中下游开发电站[13],相应河段划分为保留区。

某曲与干流汇合口至上游约3 km处,该河段涉及村庄,河道两侧已建堤防1.125 km,岸线的开发可能对防洪安全、河势稳定等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控制或减少其开发利用强度的岸段,该段功能区划分为控制利用区。

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对防洪安全、河流生态保护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控制开发利用程度,某曲全河段无开发利用区。

4.2 岸线功能区成果统计

综合某曲岸线功能区划分情况,共划分18个岸线功能区,总长度为179.54 km,其中保护区3个,长度为151.30 km,占岸线总长度84.27%;保留区6个,长度为22.19 km,占岸线总长度12.36%;控制利用区9个,长度为6.05 km,占岸线总长度3.37%;全河段无开发利用区,岸线功能区划定成果统计见表2。

表2 某曲岸线功能区规划成果统计

5 结语

河道岸线是维持河流健康生命重要的资源,也是保证水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岸线功能区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明确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岸线空间管控的重要基础,是贯彻河落实“河湖长制”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河势稳定和行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藏林芝某曲为例,根据某曲岸线现状分析,介绍了高原山区型河流岸线边界线及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为高原山区型河流岸线功能区的合理划定提供了技术依据,也可为其他类似河道岸线边界线与功能区的划定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边界线河段堤防
长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围控回收策略研究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弟弟尿床了
洪涝适应性滨河景观设计——以湖南省永州一中河段为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堤防抗冲刷及稳定性分析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水利工程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边界线”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