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和MRI在胸椎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05熊瑛
熊 瑛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4000)
胸椎在胸腔之后,分成12块,形成脊椎中间部分,具有承重、缓冲、支持脊神经以及血管等作用。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易受损伤,骨折率较高;典型骨折经常规X线检查能得到很好的诊断,方便且经济快捷;部分胸椎损伤患者为隐匿性骨折[1]。隐匿性骨折一般表现为骨小梁断裂,波及骨皮质,骨皮质未见变形或无明显变形,伴周围骨髓水肿,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不明显,通过常规X线检查不易显示或不能得到显示,极易漏诊[2]。隐匿性骨折常规X检查患者通常表现为阴性结果或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密度增高,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胸椎发生明显疼痛及压痛,活动受限等情况[3]。如果无法及时发现隐匿性骨折,不及时处理及治疗,则会导致骨折损伤进一步加重,如果波及周围组织,会导致周围组织功能受损,甚至继发各种炎症反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采用X线检查,隐匿性骨折确诊率低,而MSCT三维重建检查以及MRI检查能够提升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4]。本次研究选择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椎损伤临床怀疑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分析MSCT和MRI对胸椎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以期为临床中胸椎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在2019 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椎损伤临床怀疑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35例,患者年龄为15~61岁,平均年龄为(36.98±10.25)岁。临床主要症状包括软组织肿胀、外伤区域存在强烈疼痛,无法承受重力。所有患者在外伤后7 d内均通过MSCT三维重建和MRI进行诊断。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存在局部外伤史以及胸椎疼痛等表现者:②通过X线检查,未确认为骨折或者疑似骨折者;③无MRI检查禁忌证。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患者;③意识模糊、沟通异常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MSCT三维重建和MRI进行诊断。
MSCT三维重建检查:选择西门子64排128层CT进行检查,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250 mA,常规5 mm层厚螺旋扫面,扫描患者的胸椎,常规重建0.625 mm薄层图像,然后用薄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得出图像资料。
MRI检查:采用GE 1.5T MRI进行扫描,层厚为4 mm,矩阵为256×256,常规T1WI、T2WI、PD像矢状位扫描,T2压脂冠状面、横断面扫描患者胸椎。
由两名诊断医生分析扫描图像,如果两人存在不同意见,需要由第三名诊断医生进行确认。隐匿性骨折的评估标准:①MRI图像中可以发现T1WI骨松质区存在不规则的线状低信号或者骨皮质中断,并且T2WI对应的层面存在混杂稍高或者高信号的改变;②MSCT图像中可以发现骨折线影或者骨质存在连续性中断,移位骨折和局部骨质缺损吻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77.5%(62/80),低于MRI诊断的97.5%(7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9,P<0.05)。
2.2 两种方法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较
MSCT的诊断真阳性例数少于MRI,假阴性例数多于MRI,两种检查方法的假阳性例数和真阴性例数相同,MSCT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81.0%(51/63),MRI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100.0%(63/63),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MSCT诊断(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隐匿性骨折于临床中又被称作不完全骨折、骨挫伤、骨水肿、隐匿性骨内骨折等。目前,临床中对于骨折外伤的首选诊断方法为X线平片,操作相对简单,价格便宜[5]。但是,因为重叠等问题,导致隐匿性骨折无法有效检测出,特别是对于粗大骨,更加不容易显影,肋骨等部位的隐匿性骨折和周围软组织的对比性较差,投影体位以及正常骨结构会发生重叠,容易对X线片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产生影响[6]。有关研究表示[7]:X线平片无法对隐匿性骨折患者有效检出,但是,隐匿性骨折确实实际存在的。隐匿性骨折的损伤轻微,无法构成病灶和正常骨组织密度的对比查,再加上隐匿性骨折不会产生骨折端移位,所以这就表示X线平片具有一定的漏诊率。
MSCT扫描属于容积式扫描,扫描速度快,很容易实现大范围螺旋扫描,做0.625 mm薄层重建,将重建数据经专用软件或工作站作重建后处理,能够提升密度分辨力,减少患者剂量,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准确地显示,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8];除此之外,MSCT能够得到清晰、无重叠的图像,然后通过多平面重组ⅤR重建等技术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呈现多角度二维及三位图像,从而对骨折的形态、类型、关节面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准确显示隐匿性骨折[9],但是,MSCT技术无法有效捕捉骨折线走样走形、骨折平面的透亮度不高的骨折患者,对关节面未见变形的骨折显示受限,对软组织的损伤显示不佳,且无法有效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轻微或无明显变形的损伤,导致其诊断阳性率较低,因此,诊断局限性较大。MSCT三维重建能够得到更加直观、更加立体的成像,从而对关节面的受累情况进行精确判断,还能够对关节面的塌陷深度、宽度、范围和骨折劈裂距离进行精确测量,从而对骨折类型、骨质形态、关节的对应关系进行全面评价。有研究表示[10]:通过MSCT扫描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患者,其阳性检出率只有75%,虽然得到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但是总体来说,阳性检出率不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发展,MRI逐渐应用于医院影像科。研究资料表示[11]:MRI技术对于软组织的检查分辨率较高,并且对于软骨、骨骼的异常变化的敏感度较高,同时,该技术又包括CT、X线缺少的轴位、矢状面、冠状面的多平面成像功能,能够清晰展示细微骨折以及周围的结构损伤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MRI技术可以有效诊断隐匿性骨折,该技术能够直接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三个平面上成像,从而将患者的韧带、软骨损伤以及骨髓水肿情况清晰并明确地显示出来。MRI扫描技术能够将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确诊率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对于关节轻微骨折损伤以及关节水肿骨折患者来说,诊断价值以及意义更高。有关研究表示[12]:MRI诊断方法在隐匿性骨折患者的T1WI扫描阳性检出率达到95%以上,而对于T2WI的阳性检出率达到了100%。由此可见,MRI诊断技术在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MRI检查主要通过体内氢质子变化成像,对损伤所致的骨及软组织水肿敏感,通过常规T1WI、T2WI、PD失状位图像像及T2压脂冠状位及轴位检查,可以很容易显示损伤所致的骨纹理中断及周围水肿,显示骨皮质及骨纹理局部轻微变形[13],直观显示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显示关节及关节周围积液,直观展示内外侧副韧带及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肌肉损伤情况[14]。另外,MRI技术对胸椎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T1WI低信号骨折线周围存在模糊片状高信号变化情况,在T2WI可以发现骨折线或者骨折线周围存在散点的片状高信号情况。相对于MSCT检查,MRI在软骨损伤或骨折,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显示及程度有明显优势[15]。
MRI诊断技术和MSCT三维重建技术相比前者能够直接在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进行成像,并且可以在图片中清晰展示韧带损伤以及骨髓水肿。MRI扫描技术能够更有效地诊断隐匿性骨折[1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MS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77.5%(62/80),低于MRI诊断的97.5%(7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的诊断真阳性例数少于MRI,假阴性例数多余MRI,两种检查方法的假阳性例数和真阴性例数相同,MSCT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81.0%(51/63),MRI的诊断特异度为100.0%(17/17),敏感度为100.0%(63/63)。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MRI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MSCT诊断(P<0.05)。田文敏[17]的研究结果表明:MRI的检出率为96.67%,MSCT的检出率为85.56%,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说明通过MRI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能够明显提升诊断检出率。
综上所述,隐匿性骨折患者通过MSCT和MRI技术进行诊断,后者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依据。实际诊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诊断方法,或者联合两种方法进行诊断,以便于提供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