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05陆利萍沈春华通信作者
陆利萍,沈春华(通信作者)
(江苏盛泽医院放射科 江苏 苏州 215200)
在临床中,乳腺疾病较为普遍,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是各界医护人员的关注重点,由于此类疾病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病灶易转移,因此需及时、快速的诊断,以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妥善对患者进行治疗[1]。有研究指出[2],乳腺疾病的病理特点呈规律性、复杂性、特殊性表现,因此乳腺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保障,而部分未经及时、有效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其身心健康将会受到威胁[3]。以往临床中诊断乳腺疾病,主要借助体检、X线钼靶以及B超技术等,虽然以上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检出疾病,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其实际效能难以达到预期,且临床认可度偏低[4]。近年来,临床医疗诊治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效果也获得了临床的肯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即是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技术,其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成像、借助磁共振对比剂、乳腺线圈等诸多优势,逐渐被临床认可,得到了广泛应用[5]。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以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技术的临床效果为重点,纳入乳腺疾病患者共5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盛泽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次接受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将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5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65岁,平均(47.56±3.44)岁。
纳入标准:①因乳房疼痛、包块症状入院,经问诊、触诊等方式初步诊断为乳腺疾病,需进一步诊断确诊明确病变性质[6];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无其他严重心脏、肝脏病变者;④无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⑤患者神经功能、语言功能良好,能够全程配合,自愿参与研究,取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冠脉搭桥手术史、起搏器置入患者;②胸部外伤患者;③不适宜进行研究涉及诊断处理患者;④无法配合完成诊断、问询患者。
1.2 方法
入组后,所有患者均依次接受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
钼靶X线检查方:选择钼靶X线摄像机,指导患者保持站立位扫描。进行常规摄片,全自动曝光条件。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采用仰卧位,暴露双侧乳房和腋窝,将双臂上举,选用高频浅表探头,涂抹耦合剂后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7~10)MHZ,以乳头为中心,从乳腺外上象限扫描到乳腺外下象限,再到乳晕区,进行横切、纵切和斜切观察。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选择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GE),选择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患者采用仰卧位接受检查,将双肩与身体放平,促进双侧乳房能够在线圈洞穴内自然悬垂,使用加压器将乳腺、胸壁和线圈紧贴,以减少呼吸与胸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伪影,患者采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层距为1 mm,层厚为4 mm,重复时间为6 800 ms。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扎喷酸葡胺,肘静脉注入,流速为2.0 mL/s。图像经工作站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将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乳腺疾病病理诊断结果。②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③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差异分析[7]。④观察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下患者的病灶形态学征象。将乳腺疾病患者病变性质不同,分为乳腺癌组患者与乳腺良性病变组患者,对其病灶形态学征象表现差异进行比较[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疾病病理诊断结果
在病理诊断结果中,50例乳腺疾病患者检出乳腺癌患者12例(24.00%),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8例(76.00%)。
2.2 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
钼靶X线检查共检出阳性病例13例,阴性病例37 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阳性病例12例,阴性病例38例;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共检出阳性病例12例,阴性病例38例。见下表1。
表1 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结果单位:例
2.3 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结果
钼靶X线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显著低于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P<0.05)。见表2。
表2 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诊断效能比较[%(n/m)]
2.4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下患者的病灶形态学征象
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中,乳腺良性病变病灶早期增强、四周血管增粗迂曲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显著增长形态学征象比例低于乳腺癌患者;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形态学征象比例高于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表3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下患者的病灶形态学征象分析[n(%)]
3 讨论
乳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女性群体中属于高发类疾病,如确诊较快,针对此类疾病患者采取早期治疗,可有效实现对病情的进展控制,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因此,结合此类患者病情病例特征的探查,综合诊断方案处理,是临床关注的重点[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钼靶X线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显著低于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P<0.05)。其中,乳腺癌共振检查技术具有的强效软组织分辨能力,使其在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取得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显示患者病灶的浸润情况,甚至是毛刺、分叶具体表现,完全、全面地表达病灶内部结构以及强化方法[10]。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其针对本文中涉及病灶组织在分辨率、显示效果上,具有显著优势,其还能够帮助临床对病灶的情况,即位置、大小、形态作出综合判断,例如在患者软组织四周,如存在病情,通过该技术也能快速、高效、准确地检出,即使病灶存在侵袭反馈,该技术也能够精确、有效地予以报道[11]。
此外,该技术在临床操作中,无需复杂配合,即可简便地进行,通过对案例病灶的显示,也能够有效读取;如案例患者中存在反馈信号差异,通过该技术的分析、评估,也能够实现多层次的区分、辨别,为临床判断提供帮助[12-13]。
此外,本文研究结果中,对应诊断技术,其应用在乳腺良性病变病灶早期增强、四周血管增粗迂曲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显著增长形态学征象比例低于乳腺癌患者;皮下脂肪间隙模糊形态学征象比例高于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技术能够充分显示乳腺疾病的形态学征象表现,例如病灶早期增强、四周血管增粗迂曲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显著增强,在上述形态学征象表现中,如依靠多普勒超声检查,其无法详细观察到皮下脂肪间隙是否有模糊征象表现[14-15],相似的是,对应常规钼靶X线检查也在早期增强、四周血管增粗迂曲及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强形态学征象表现中反馈较弱。对于病理诊断为量表病变的乳腺疾病患者,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扫描中,其仍然存在不强化、其他强化方法表现[16-17],此类患者的早期增强、环状增强以及动态持续性增强表现较为明显,其中环状增强征象已被证实,能够明确恶性肿瘤特征性表现反馈,因此该技术也可进一步提示在恶性病变影响下,血管增多、增粗表现,存在良好的血液供应,也是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结果的反馈[18]。
在高瑞芳[19]的研究中,以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特异度95.5%、敏感度72.2%、准确度85.0%;且存在病灶早期增强、四周血管增粗迂曲、皮下脂肪间隙模糊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显著增强征象,也反映出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技术在乳腺疾病患者诊断中的积极意义。
综上,针对乳腺疾病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具有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的优势,且能够反馈出病灶的形态学征象表现,指导患者的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