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个马铃薯新品系及其亲本农艺性状分析评价

2022-07-05李晋田姚燕辉邢丽斌彭锁堂段永红

中国马铃薯 2022年2期
关键词:父本亲本母本

李晋田,姚燕辉,邢丽斌,安 苗,彭锁堂,2,段永红*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2.山西蓬勃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0)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属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1]。中国是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 左右[2]。据统计,2021 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461 万hm2,同比下降1.08%;总产量在1 831 万t 左右,同比增长1.81%,居世界首位[3]。马铃薯块茎内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还原糖、维生素C 等营养物质,其淀粉含量远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4]。彩色马铃薯因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可作为重要的健康功能性天然食品,其市场需求也逐年增长,因此,育种学家将目标集中到了高花青素含量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上[5-8]。中国的马铃薯育种工作始于20 世纪40 年代[9],主要育成有克新、中薯、青薯、晋薯、陇薯等系列品种,这些品种在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10]。近年来,中国已有一些育成彩色马铃薯品种的相关研究报道,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云薯603’[11]和‘紫云1 号’[12]、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延薯15 号’[13],都是通过杂交选育出来的彩薯新品种。

试验以团队选出的高产量彩薯476 作父本,鲜食型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陇薯10号’和‘民丰红’作母本,根据优缺点互补的亲本组配原则进行田间杂交育种,经过多代无性系筛选后获得3 个无性系,比较其与亲本在植株性状、块茎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的差异,筛选出高产、优质和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系,为下一步新品种的登记、示范以及推广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亲本材料彩薯476、‘丽薯6 号’‘陇薯10 号’和‘民丰红’,3 个高世代无性系新品系‘LS6476-16’‘LS10476-9’和‘MFH476-27’,均由山西蓬勃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 次重复,每个小区长3 m,宽5 m,面积15 m2,试验材料于2021 年5 月18 日播种,9 月27 日收获。定期进行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后,块茎放置于阴凉通风的仓库中贮藏。第15 d测定各个指标[14]。

1.3 试验方法

根据马铃薯在试验过程中的生长发育规律,于现蕾期(2021 年8 月2 日)对植株性状包括株高、茎粗、主茎数和分枝数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在马铃薯成熟(2021 年9 月27 日)后,每个小区随机选10 株无感病正常成熟枯萎植株的地下块茎,观察并记录块茎性状,包括芽眼深浅、病害程度、有无裂薯、薯皮薯肉颜色;记录并计算产量和产量性状,包括单株产量、单薯平均鲜重、大中薯数、单株平均结薯数和商品薯率[15];选取有代表性的薯块,经处理后测定马铃薯的品质,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15]测定维生素C含量,采用分光光度碘试剂法测定淀粉含量[16],采用双缩脲法[15]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15]测定还原糖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干物质含量[15]。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25.0进行数据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品系‘LS6476-16’与亲本性状比较

2.1.1 新品系‘LS6476-16’与亲本植株性状比较

新品系‘LS6476-16’株高是59.47 cm,显著高于其父本而低于其母本,介于两亲本之间;茎粗为14.80 mm,均高于其亲本,但与亲本无显著差异;主茎数为1.00 个,与父母本一致;分枝数是15.33 个,显著高于父本476,略高于其母本,但差异不显著(表1)。

表1 新品系‘LS6476-16’与亲本植株性状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nt trai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LS6476-16'and its parents

2.1.2 新品系‘LS6476-16’与亲本产量和产量性状比较

新品系‘LS6476-16’与其亲本在产量和产量性状上有一定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LS6476-16’的单株产量为886.65 g,高于两亲本,较父本476增产28.65%,较母本增产18.90%;单薯平均鲜重均低于两亲本;大中薯数为5.00 个、单株结薯数为13.00 个,均高于父母本;商品薯率为81.34%,高于母本‘丽薯6号’但低于父本476,介于两亲本之间(表2)。

表2 新品系‘LS6476-16’与亲本产量和产量性状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LS6476-16'and its parents

2.1.3 新品系‘LS6476-16’与亲本品质性状比较

新品系‘LS6476-16’的维生素C、干物质含量与母本‘丽薯6 号’有显著差异,而淀粉、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与父母本均有显著差异。‘LS6476-16’维生素C 含量为9.99 mg∕100 g,显著高于母本而低于父本,介于两亲本之间;淀粉、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30%、0.40%,均显著高于两亲本;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母本而低于父本,介于两亲本之间,为2.07%;干物质含量为21.11%,高于其亲本,较母本含量增长25.06%(表3)。

2.2 新品系‘LS10476-9’与亲本性状比较

2.2.1 新品系‘LS10476-9’与亲本植株性状比较

新品系‘LS10476-9’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均与父母本有显著差异。主茎数只与母本有显著差异。‘LS10476-9’株高为58.20 cm,显著高于亲本;茎粗为9.57 mm,显著低于两亲本;主茎数为1.00 个,与父本一致;分枝数为12.67 个,显著高于两亲本(表4)。

表4 新品系‘LS10476-9’与亲本植株性状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plant trai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LS10476-9'and its parents

2.2.2 新品系‘LS10476-9’与亲本产量和产量性状比较

与亲本相比,新品系‘LS10476-9’在产量和产量性状上有一定差异,但均不显著。‘LS10476-9’单株产量超过其父母本,为1 016.32 g,且较父本476 增产47.46%,较母本‘陇薯10 号’增产7.29%;单薯平均鲜重为105.58 g,接近父本476;大中薯数为5.33 个,高于父本476,与母本‘陇薯10 号’一致;单株结薯数为10.33 个,高于两亲本;商品薯率较两亲本相比较低,为85.04%(表5)。

表5 新品系‘LS10476-9’与亲本产量和产量性状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LS10476-9'and its parents

2.2.3 新品系‘LS10476-9’与亲本品质性状比较

新品系‘LS10476-9’与其亲本相比维生素C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在淀粉、蛋白质、还原糖和干物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LS10476-9’维生素C含量为10.23 mg∕100 g,较母本含量高,与父本含量相差不大;淀粉含量为16.20%,显著高于父母本;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父本;还原糖含量为0.24%,显著低于父本而接近母本含量;干物质含量为28.92%,显著高于两亲本,较母本‘陇薯10号’含量增加51.33%(表6)。

表6 新品系‘LS10476-9’与亲本品质性状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quality trai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LS10476-9'and its parents

2.3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性状比较

2.3.1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植株性状比较

新品系‘MFH476-27’株高为60.23 cm,高于父本而显著低于母本,为双亲中间型;茎粗为14.00 mm,显著高于母本;主茎数低于母本,与父本一致;分枝数为15.33个,显著高于父母本(表7)。

表7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植株性状比较Table 7 Comparison of plant trai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MFH476-27'and its parents

2.3.2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产量和产量性状比较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比较在单株产量、单薯平均鲜重、大中薯数和单株结薯数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商品薯率上无显著差异。‘MFH476-27’单株产量显著高于父母本且大于两亲本单株产量之和,为1 333.59 g,较父本476 增产93.50%,较母本‘民丰红’增产161.19%;单薯平均鲜重低于父母本,且与父本差异显著;大中薯数为6.00 个,显著高于母本;单株结薯数为21.33 个,显著高于父母本;商品薯率为63.93%,高于母本而低于父本,介于两亲本之间(表8)。

表8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产量和产量性状比较Table 8 Comparison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MFH476-27'and its parents

2.3.3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品质性状比较

与亲本相比,新品系‘MFH476-27’在维生素C、淀粉、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而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MFH476-27’维生素C、淀粉含量分别为12.58 mg∕100 g 和14.78%,均显著高于父本476 而低于母本‘民丰红’,为双亲中间型;蛋白质含量为2.79%,显著高于母本但低于父本,介于两亲本之间;还原糖含量为0.12%,显著低于父母本;干物质含量介于两亲本之间但相差不大,为21.26%(表9)。

表9 新品系‘MFH476-27’与亲本品质性状比较Table 9 Comparison of quality trai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MFH476-27'and its parents

2.4 3个新品系与其亲本块茎性状比较

3 个新品系均无裂薯病薯且芽眼均浅,薯形、薯皮和薯肉颜色性状有一定差异。新品系‘LS6476-16’‘LS10476-9’和‘MFH476-27’薯形分别为扁椭圆、椭圆和扁椭圆,均与其母本薯形表现一致。

新品系‘LS6476-16’薯皮为红色,薯肉为红纹,为双亲中间型;新品系‘LS10476-9’薯皮薯肉均为黄色,与母本‘陇薯10 号’表现一致;新品系‘MFH476-27’皮色表现接近其母本,为深红色,薯肉为红纹,介于两亲本之间(表10)。供试材料外观表型见图1。

表10 新品系与其亲本块茎性状比较Table 10 Comparison of tuber trait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s and their parents

图1 新品系及其亲本的块茎薯形差异Figure 1 Tuber shap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 breeding lines and their parents

2.5 新品系与其亲本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2.5.1 新品系及其亲本产量性状相关性

单株产量与大中薯数、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5、0.761;单薯平均鲜重与商品薯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1;大中薯数与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523;单株结薯数与单薯平均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6(表11)。各产量因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表11 新品系产量性状相关性Table 11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traits of new breeding lines

2.5.2 新品系及其亲本品质性状相关性

维生素C 含量与淀粉含量、淀粉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606,维生素C 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4,各品质指标间表现一定的相关性(表12)。

表12 新品系品质性状相关性Table 12 Correlation between quality and traits of new breeding lines

3 讨 论

通过薯形性状可以鉴别马铃薯品种特性及评判其加工用途,不同薯形可以应对不同的消费习惯及不同的加工产品[17]。本试验3 个马铃薯新品系‘LS6476-16’‘LS10476-9’和‘MFH476-27’薯形分别为扁椭圆、椭圆和扁椭圆,芽眼均浅,基本符合薯条加工型马铃薯对薯形的要求[18]。已有研究表明,马铃薯块茎薯肉颜色深浅和色素分布等由数量性状基因控制[19],若杂交父本为彩色薯肉,母本为白色薯肉,则后代薯肉颜色较浅。本试验中新品系父本的薯肉为深紫色,母本薯肉均为黄色,新品系‘LS6476-16’和‘MFH476-27’薯肉均为红纹,与父本相比颜色较浅,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高产是培育新品种的基本目标,也是优良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通过杂交这一途径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产量和商品薯率是影响马铃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20]。本试验 的3 个 新 品 系‘LS6476-16’‘LS10476-9’和‘MFH476-27’单株产量均高于亲本,分别为886.65,1 016.32 和1 333.59 g∕株;新品系‘LS6476-16’和‘MFH476-27’商品薯率低于父本高于母本,分别为81.34%、63.93%,新品系‘LS10476-9’商品薯率低于父母本为85.04%。李虹彩等[21]分析了马铃薯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指出单株块茎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极显著,且单株块茎重量越大,单株平均块茎数量越少。齐文等[22]发现平均薯块质量与马铃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薯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李平芳等[23]在对2 个甘薯品种产量及商品薯率相关性分析中提出,商品薯率与商品薯块个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单薯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李鑫[24]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单株产量受单株结薯数和单薯平均鲜重影响,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结薯数和单薯平均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单株结薯数越高,其单薯平均鲜重越低。商品薯率受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和单薯平均鲜重影响,商品薯率与单株结薯数呈负相关,与大中薯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薯平均鲜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的显著性略有差别,可能与选用品种、种植环境、收获时成熟度等因素有关,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马铃薯中淀粉、还原糖、干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25]。不同加工方式对各品质指标的含量要求不同[26]。淀粉加工型马铃薯要求淀粉含量在16%以上[18],新品系‘LS6476-16’和‘LS10476-9’淀粉含量分别为16.30%、16.20%,均符合淀粉加工型的要求。薯条加工型马铃薯要求薯形为长形或长椭圆形,还原糖含量低于0.25%,干物质含量在21%~23%[18]。本试验中新品系‘MFH476-27’薯形为扁椭圆,还原糖含量为0.12%、干物质含量为21.26%,符合薯条加工型对马铃薯的要求。李建武等[27]分析了陇薯系列高淀粉品种的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吴琪滢等[28]研究了西北地区不同马铃薯品种质量指标相关性,结果均显示,淀粉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赵宇慈等[29]研究结果也表明,还原糖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几乎无相关性。潘峰[30]研究也指出,干物质含量与还原糖含量为极显著负相关。由各新品系的不同品质含量可以看出,不同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7],且本试验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淀粉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物质含量高的,其淀粉含量也高;还原糖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相关性很小;干物质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呈负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能与试验材料、收获时的成熟度以及测定方法有关。

本试验表明:3个新品系‘LS6476-16’‘LS10476-9’和‘MFH476-27’块茎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表现优良且各有特点,新品系‘MFH476-27’综合表现突出。

猜你喜欢

父本亲本母本
多亲本群体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2020.7.6 莱肯生物)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安徽省玉米隆平206高产制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1982—2011年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