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示“临期” “混搭”售卖 销售临期食品别打“擦边球”
2022-07-05
受疫情影响,市民购买肉蛋菜奶、蛋糕面包等日常消耗品的节奏、数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此一来就可能产生不少的临期食品,通常而言超市都会打折促销。但不少细心的消费者发现,有些超市销售临期食品,不设置专柜或予以明示,使得顾客误认为是常规促销,还有商家“混搭”新旧商品,给消费者带来困扰。
“看着价格优惠,没仔细看就买了两提,回家才发现保质期只剩下一个多星期了。”市民陈女士说,她前几天在一家超市买了两提核桃牛奶。商家一没有摆放在专门的临期商品货架上,二没有明示商品已经临期,倒是“第二件半价”的促销海报十分抢眼,给自己造成了误导。“包装箱上注明保质期45天,从购买之日算还有9天过期,一家三口紧着喝也不一定能喝完。”
其实,陈女士遇到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市民崔女士所住小区旁有一家连锁烘焙店,前几天傍晚时大声吆喝降价促销。“这家的面包糕点好吃,但有点‘小贵’。”因此一听见搞活动,崔女士立即进店准备采购,但仔细查看保质期时发现,只有7天甚至5天保质期的蛋糕面包,已经到了最后一两天,一个月保质期的汉堡,也剩下不到一个星期。可商家却不主动告知消费者商品已经临期,而是不停地吆喝“满38元减10元”。
还有的商家把不同保质期的食品“混搭”銷售。记者前几天在一家超市看到,几款酸奶正在促销,“买三赠一”“买二赠一”。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正常装袋,另一个则用胶带粘在外面。仔细一看,粘在外面的保质期还有半个多月,而里面的则不足一星期。看到记者在细心观察,旁边的促销员立即过来搭茬,“都在保质期内,一天一盒,两三天就喝完了。”即便如此,记者看到,仍有很多消费者“不买账”,表示不喜欢这样的“机巧”。
记者询问市食安办有关人员得知,对于临期食品,国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范。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集中陈列出售。确保合法合规销售临期食品,别耍“小心眼”、别打“擦边球”,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刘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