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巧用知识点记忆,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2022-07-04安虎强
安虎强
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中,数学学科极其重要,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概念与公式,要有抽象的思维能力才能满足学习要求。在初中阶段,若想对数学知识内容了如指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则需要在日常学习时运用抽象性思维去理解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学生需要重视对知识点记忆方法的学习。
一、尝试探索新的知识点
(一)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相关联
在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内涵与原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有着极大的运用价值,但是学生在教材中所学习的数学概念往往表现得较为抽象,无法很好地进行理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需要积极跟随老师的引导,将数学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相关联,替换成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案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逐渐弱化数学知识点的复杂程度,并将自己带入到转化成生活案例的数学学习场景中,这样能够快速便捷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到的“正负数”这一部分的知识,就可以将其转换成生活中的日常事物,用事物的数量或数值来进行代替,又例如可以将不同长短的物体来进行比较,用相应的文具来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要保障数学知识点与日常生活能够充分匹配上,为学生在后续的进阶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将知识点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学科也有着极为丰富的发展内涵,经过漫长的历史推演,现如今已经形成了完善且成熟的数学学习思维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历史中的数学发展思想融入其中,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在历史中数学学科发展时所发生的事件。例如,在数学历史书籍的《九章算术》中,就已经提到了方程式,通过学生将其中的内容逐渐转化成白话文,慢慢地就能够了解其中的趣味与内涵,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在数学历史中,有着几大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与发展。首个阶段是开始形成数学思想时,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已经慢慢具备了数学思想,用绳子系结来表现数学的变化,并记录某件特殊的事情,基本上能够表现出加法与减法。发展至下一个阶段时,人们的数学思想慢慢趋于成熟,能够通过算数、画几何图形等形式来进行计算。而到了公元17世纪,数学领域有了巨大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中,微积分、极限等在数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至今已经到了第四个发展阶段,数学不同领域的分支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跟随老师去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去了解当前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在历史中有着哪些渊源与内涵,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三)将知识点与旧知识进行关联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将学习到的新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相结合,分析其中有哪些关联性,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渐引申出更多的适用对象。在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这种新旧知识关联性的规律,形成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学习解方程时,九年级上册会学习到一元二次方程,而这时学生就可以联想在七年级上册所学习到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两者进行关联,来提升自己的掌握程度,这是一个良性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抽象思维,学会从数学角度去探索问题。
(四)高效掌握知识点的关键内容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往往具有较为复杂的数学概念与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有多种多样的数学符号与词汇,学生在生活中也会常常接触到。因此,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充分深入理解,将不同知识内容进行互相融合,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但需要学生明确的一点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数学名词是具有一定记忆难度与运用难度的,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有差距,即便学习同一内容,也会出现差异。例如,大部分学生对于方程等较为常见的数学名词能理解,但是一旦遇到函数等有深度的名词时,往往就会很难理解。而在教材中,对数学名词的定义解释也基本不会在初中阶段的具体学习中有所设计,只是单纯地在解释数学名词定义。但是有一些同学在学习并掌握这个数学名词定义时,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觉得含義晦涩难懂,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应该直接从数学问题中去找到解决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内涵。
又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得不够准确,至于做题步骤基本上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因此学生一开始在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时,就需要理顺数学知识点,例如可以将知识点的内涵进行分析,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制作思维导图,用这种方式来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二、深入理解知识点与内涵
(一)结合学习情境发挥联想能力
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对数学应用的场景极为丰富,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学生若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就必须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数学思维方式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更深入、更全面地去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往往表现得较为抽象,年级越高数学知识越抽象。在实际应用数学知识时,也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例如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所学习到的轴对称图形,除了学生要对教材中的图形进行了解,学生还需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图形进行深入理解。
(二)分析不同知识点的联系情况
有相当一部分数学知识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在学生对所掌握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分析时,就能够发现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关联与结合是极为必要的。譬如初中生在深入学习时接触到了函数相关的知识,种类也是较为丰富的,那该怎样去区分这些不同类型的函数,就需要学生充分地去理解,学生在掌握这些不同种类的函数时,还需要对函数中的相同内涵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让自己理解函数内涵,能够掌握函数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方式与应用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学生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数学学习素养,而且还需要明确形成数学素养实质上就是学会使用数学思维,具备数学素养,学生就可将学习到的理论与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提高使用效率。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时,需要对其中的定义与概念进行理解,把握住其中存在的关系,从细节分析整体的情况,在学习较为复杂的数学内容时,也应该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结合,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生日常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往往需要掌握多种类型的知识内容,只关注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结合,探索它的利用情形,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