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2022-07-04慎慎
【开题】
有的人说,年轻人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为未来加码,也有人提议,年轻人应该“不做全才做专才”。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变幻莫测的时代,生长于z时代的年轻人可选择性很多,但有时候,我们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却不多。当必须要做出取舍的时候,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将会让人生走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讨论】
你曾经为了做加法/减法做出过什么举动?
格格巫:做加法大概就是小时候上了很多兴趣班,考了很多证书吧。以为长大后至少能成为一个演奏家或者画家之类的,结果就是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兮之:做减法——断舍离吧!扔完东西,看到整洁的房子、桌面,真的心情都舒畅了。
你认为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做加法/减法?
星星树:当自己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在这个内卷为王的时代,谁不想当卷王呀!盈满则亏,给自己持续加码的结果,可能是累死自己又获得不了什么。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还不如适当地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依依:当你觉得自己平平无奇,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会,却又说不出来哪个更擅长时,说明你需要调整一些自己的人生规划了。比如可以选择把现有的技能减掉一两项,投入更多时间发展成自己的专长。
写作方法分析
青年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这是一个人生选择的问题。加法和减法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加法暗喻着增加技能,提高精神世界,丰富物质生活等等;减法可能暗示着取舍、有的放矢的生活方式。留给我们的讨论空间是“如何做抉择”,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做加法”或者“做减法”其中一方来阐述,也可以选择两者兼有。只要言之合理即可。
有了方向,思路呢?其实都暗藏在材料中啦!
“有的人说,年轻人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为未来加码。”那么如果我们从“做加法”来讲,这句材料中可以提取出的信息就是“为了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多学习,多做准备”,也可以说是“为了未来的生活更充实、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
如果我们从“做减法”来讲,“不做全才做专才”,“取舍是为了让自己在未来有一技之长”。“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却不多。”说明在理想和现实中,人生需要做出取舍。
在题目中还提到了时代背景,也就暗示着我们在写作时要联系上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行文中要有时代感和新鲜感。
处于“人生分叉路的抉择”,也就是我们对于重要的时间节点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表及里,从普通的生活,到精神层面循序讲述。那么我们的观点就可以是兼备两者,比如“學会在生活做减法,才能给精神世界做加法”。
最后,这道题给我们的主旨导向就是:
做加法:给自己创造更多可选择的空间、机会,充实、丰满人生。
做减法:有所取舍,发展一技之长,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也会有好未来。
先加后减:盈满则亏,可以做加法,但要适当放松。
减法的终极目标是加法:做减法是为了留出更多有限的时间、空间去提高自己。
议论文学起来
Q: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干净利落?
老师总是强调,写议论文要注意“铿锵有力,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在写作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可不可以给个避坑指南呀?
慎慎:避坑这个事,我可太懂了!在写作文的路上,我踩过的坑比我考高分的次数都多。我们要明确的是,议论文更多强调的是观点的输出,最重要的是清晰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得注意了,来看看这些坑你有没有踩过吧!
堆砌辞藻不等于文笔华丽。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以为写一些漂亮的、抒情的句子,甚至觉得拗口华丽就是好,可以展现自己的文笔。但要知道,议论文的核心是论述观点,文笔只是锦上添花。
好好说话,拒绝生搬硬凑的“假排比”。虽然排比句给人一种天然的霸气感,读起来有排山倒海之势,事实上却很少有同学能真的用好排比句。“假排比”句只有框架,毫无内核和美感,它的反作用更强烈。在写排比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注意架构,还要考虑前后句之间是不是有关联,字句之间是不是工整对仗,有韵律感。
避免说空话,金句用一句就好。过于宏大,堆砌满满的金句文章,看似有气势,却略显空洞。在作文中大量地喊口号、用金句,或者“避免xx化/要有xx性”,此类的话语用得过多会给人套用模板的感觉。
写作文就像衣服穿搭,如果一个人身上一下子叠穿好几种颜色,是不是会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呢?相比之下,简单的两种颜色搭配和小小的点缀反而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清新感。所以,在议论文写作时,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想用什么技巧去炫技,而要把专注力放在观点的输出上——有确定输出的方向,那么后面的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