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美主义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及进展

2022-07-04车旭升陆姗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完美主义恐惧维度

车旭升,陆姗姗

前言

完美主义是一种与成就相关的人格特征。在运动情境中,完美主义被发现是竞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1-2],甚至是成为奥运冠军的前提条件[3]。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完美主义是一种适应不良的特征,是阻碍而不是提高运动成绩[4-5]。因此在运动心理学中,完美主义具体是如何影响运动表现的,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进一步梳理完美主义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系统检索了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中从1950年至2022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着重整理了2000年至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完美主义在运动表现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提供新的思路。

1 完美主义的概念构成及其发展

传统上,狭义的完美主义近似于人们日常中的强迫症。早期的心理学概念认为完美主义是心理失调和紊乱的标志,也被心理学家视为一类神经症,其主要特征是极度追求完美,伴随着高标准的承诺与追求和对自我行为过于挑剔的自我负评价倾向[6-7]。这种人格特质被认为是单维的,并且对于个体而言,只有消极作用[8]。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赋予完美主义更多元的含义。Hamachack从适应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双维度概念——正常完美主义(normalperfectionism)和功能障碍完美主义(dysfunctionalperfectionism)[9],认为前者会积极追求成就,后者则过于害怕失败而导致难以获得成就感。这一里程碑式的观点也奠定了日后完美主义多维化的发展道路。

在多维完美主义的分类与测量上,有两类观点比较多,第一类是Hewitt和Flett[10]的模型。由于考虑到影响完美主义有来自于个人和社会方面,因此将完美主义分为了三个维度,即自我导向型、他人导向型和社会规定型完美主义。在这个模型中,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的特点是严格的个人标准和自我评价,是施加于自身的;他人导向型完美主义被认为这些严格的标准与评价是向外的,是强加于他人的;而社会规定型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尽力去满足他人对自己的严格标准和评价。这些维度的得分可以通过《休伊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简称MPS)来测量。第二类是Frost等[11]的模型,将完美主义分为了六个维度,分别是个人标准、关注错误、父母期望、父母批评、行动的疑虑和组织性。同时,这些维度的得分可以通过Frost等人设计的《佛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简称FMPS)来考察。但也有学者在后期验证FMPS的信效度时提出不同见解,比如我国学者訾非[12]依据调查,认为将父母批评合并到父母期望,条理性修改为组织性更符合中国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新[13]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将父母批评和父母期望合并到父母要求。

随着近二十年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完美主义进入到了一个详细而混乱的局面。详细在于完美主义的概念和结构已被深入剖析,测量工具也被无数次验证与更新。混乱在于由于学者们认识到完美主义的表现方式和对个体的影响有其积极层面和消极层面,因此将完美主义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第一,这两种基本形式受个人主观因素和学术环境影响的原因,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如正常完美主义和神经质完美主义[14]、主动和被动完美主义[15]、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16]、适应性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17]、功能性和功能失调的完美主义[18]、健康和不健康的完美主义[19]、尽职尽责和自我评价的完美主义[20]。因此统一完美主义形式的名称是个重要问题。第二,许多学者在设计完美主义量表时,将完美主义的两种形式通过维度的方式体现出来,但是完美主义量表有很多版本,到底哪些维度可以被归为积极形式,哪些维度可以被归为消极形式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Stoeber等[20-21]提出了以下观点:首先,完美主义的两种形式为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这也是完美主义的两个高阶维度。完美主义追求是完美主义的积极形式和积极层面,抓住了那些与追求完美和设定极高的表现标准有关的方面;完美主义担心是完美主义的消极形式和层面,关注的是那些与犯错误相关的方面,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以及期望和实际表现之间的落差感。Stoeber等[22]指出,尽管这两个维度通常高度相关,但这两个维度往往显示出不同的、对比的关系模式。完美主义追求常常与良好适应的指标正相关,如积极情感、积极的成就追求、自我实现、高目标取向、较好的学习成绩等[23-29]。而完美主义担心维度与抑郁、压力和焦虑、过度的自我批评等不适应指标正相关[30-34]。其次,代表完美主义追求水平的有FMPS中的个人标准分量表、MPS中的自我定向的完美主义分量表、APS-R中的高标准分量表、MPS-S中的个人标准分量表、MIPS中的追求完美分量表;代表完美主义担心水平的有FMPS中的对错误的关注量表或对错误的关注和对行动的怀疑量表的组合、MPS中的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MPS-S中的关注错误分量表、MIPS中的对不完美的负面反应分量表。这两个观点成为现今国外完美主义研究者的理论基础。

2 完美主义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优秀运动员的绩效是身心相互协调的产物。运动员作为在运动技能上表现突出的一类群体,在竞技领域中具有追求高标准、高要求、精益求精的倾向与完美主义特性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研究运动员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成为受运动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运动领域完美主义的研究趋势大多聚焦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竞赛焦虑、心理疲劳、失败恐惧、自尊和运动成绩方面。国外研究者倾向于采用MPS-S[35]、MIPS[36]测得运动员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两个水平,进而分别分析与运动表现的关系。国内研究者倾向于采用MPS-S-C[37],详细分析各维度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2.1 完美主义与运动竞赛焦虑

竞赛焦虑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心律加速、机体紧张、流汗等生理反应和难以集中注意力、担忧或消极看待比赛结果等认知反应的现象[38]。高水平的竞赛焦虑会使运动员难以发挥正常水平,最终影响比赛成绩。Hall等[39]认为发挥失常是完美主义运动员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运动竞赛本身具有社会评价性,因此运动员不可避免承受了巨大压力,常常会发生运动竞赛中的“超常发挥”(clutch)和“发挥失常”(choking)。一个有完美主义特质的运动员是不容许自己出现失误的,面对本不该发生的失误,会导致运动员唤醒水平的提高,随之紧张、焦虑的程度也会增强。

研究发现,完美主义担心往往和竞赛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例如Ivanovic等[40]发现完美主义担心与年轻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认知焦虑、躯体焦虑呈正相关,Stoeber等[41]发现完美主义追求与更高的水平的自信正相关,而此前有研究[42-44]表明自信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发生率往往较低。Freire等[44]的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运动员的完美主义担心与认知焦虑、躯体焦虑的升高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在男运动员上表现更为强烈。

李雷等[45]对191名国内大学生运动员进行研究,研究程序分为了两步,第一步分析了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与竞赛焦虑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均与竞赛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第二步将追求完美和对不完美的负面反应交迭的消极作用分化出来,结果发现完美主义追求与竞赛焦虑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说明追求完美本身并不是不利的,相反,追求完美甚至可能减少他们对失败的担心程度(认知焦虑),缓解身体的紧张反应(躯体焦虑)及提高自信。

以上研究均表明,完美主义担心总是与认知焦虑、躯体焦虑呈正相关,而完美主义追求与认知焦虑、躯体焦虑呈负相关,与自信呈正相关。因此可以推测,完美主义追求水平高的运动员在比赛时给予自己更多鼓励和肯定,提升了自信,从而使比赛状态更为放松,缓解了竞赛焦虑的程度。

2.2 完美主义与心理疲劳

二十世纪初,国外学者便注意到完美主义会引起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倦怠反应,即心理疲劳,严重的心理疲劳会使运动员出现心理疾病。Gould等[46]认为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与成就相关的人格特征会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Stoll等[47]认为完美主义引起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原因在于完美主义会使运动员产生过高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往往是超出现实条件的。

Madigan等[48]首次发现可以通过完美主义追求与完美主义担心水平间的相关性来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变化。当利用调节回归分析完美主义追求×完美主义担心的交互效应时结果显示显著,即完美主义追求水平可以缓解关注错误的负向影响。这给了研究人员启发,运动员的完美主义倾向是普遍存在的,有些著名的优秀运动员倾向程度可能更高,比如乔丹等等(虽没有研究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量,但据运动员自己的表述,可以猜测其得分会比较高),但是他们的运动表现可以说十分精彩,似乎是完美主义缔造了他们的成功,或许就是因为这些优秀运动员的追求水平缓冲了担心水平。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在达成自我标准上而不是在运动情境中犯的错误,包括这些错误或者失误带给自己的压力,动机也可能是更满足于自我的成长(比如训练是否有成效,这场比赛的状态是否令自己满意),或许他们相信只要自己按照标准来,那么就“不可能犯错”,比赛名次也就一定不会差。

Demirci等[49]调查了267名运动员的完美主义和心理疲劳的水平,回归分析显示完美主义担心可以显著预测心理疲劳的成就感降低和情绪/身体疲惫两个分维度的水平。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激情(passion,指个人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花在他/她喜欢甚至爱并认为重要的事情上的程度[50])的消极性成分(强迫性激情,指参与一项活动来自于外部压力或者参与该活动感到不愉悦)与完美主义担心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疲劳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成分(和谐性激情,指参与一项活动完全来自于个人意愿)与完美主义追求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疲劳呈显著负相关。可以进行推理,更来源于自身的热爱、更少或者更不在意来自外界的压力的运动员其完美主义追求水平更高,也就更不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这与前文的推测一致,因此提高运动员对运动的兴趣和喜爱,提高其内部动机,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心理疲劳,保持其健康的心理状态。

Olsson等[51]对190名运动员进行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讨论了完美主义各维度和心理疲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论是来自运动员自身还是他人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期望,都与心理疲劳有显著正相关。第二项研究将完美主义-心理疲劳的关系拓展到了教练层面。回归分析表明,当运动员感知到教练导向的完美主义时,更容易产生倦怠。也就是说,教练对运动员施加的压力和期望越大,运动员越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国内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在于分析完美主义各维度与心理疲劳各维度上的相关性。王翠萍[52]的研究指出关注错误与心理疲劳的关系最紧密,最能预测失败恐惧;陈伟源和卢赛君[53]也发现射击运动员完美主义的关注错误与心理疲劳的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对心理疲劳各维度及其总分起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幺兰等[54]发现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成就感降低与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完美主义的其他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与完美主义除个人标准以外的其他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运动员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降低,关注错误显著正向预测成就感降低。郭正茂和杨剑[55]利用MPS-S-C对956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关注错误比个人标准对心理疲劳的预测作用更显著;基本心理需要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心理疲劳之间的中介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因此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基本心理需要水平,是使完美主义对心理疲劳的影响降低的有效方法之一。从以上的国内研究可以看出,完美主义的个人标准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关注错误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且关注错误可以更好地负向预测心理疲劳。因为MPS-S-C是基于MPS-S修订的,因此可以说明国内的研究也支持了完美主义的积极维度对心理疲劳有负向影响,消极维度对心理疲劳有正向影响的结果。

2.3 完美主义与失败恐惧

失败恐惧顾名思义即为对失败的恐惧倾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56]。伴随着失败而来的,是羞耻、惭愧、低自尊,甚至愤怒等等,而这些消极情感可能会阻碍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需要弄清完运动员美主义影响失败恐惧的机制。

Anshel等[57]发现,当运动员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时,会过度追求目标上不切实际的“完美”,从而易形成赛前焦虑、比赛时过度关注失败进而产生失败恐惧。Stoeber等[58]对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完美主义追求与失败恐惧呈负相关,而完美主义担心与失败恐惧呈正相关。Sagar等[59]后续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追求与失败恐惧害怕经历羞耻和尴尬呈负相关,与成功后的积极情感呈正相关,而完美主义担心与失败恐惧的害怕经历羞耻和尴尬以及失败后的负面情绪呈正相关。此外,对羞耻感和尴尬感的恐惧在完美主义担心失败后的负面情绪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说明对经历羞耻和尴尬的恐惧是完美主义与失败恐惧二者关系间的核心。McGregor等[60]也认为羞耻感是失败恐惧的核心情绪。运动员的完美主义使其渴望成功,渴望他人、社会的正面评价,而失败意味着不完美,换来的是轻视、嘲笑甚至辱骂,因此会引发强烈的羞耻感。

国内方面,闵东旭等[61]考察了233名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和失败恐惧的关系,并检验了自尊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员的完美主义与失败恐惧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正向预测失败恐惧及其各维度,说明大学生运动员在追求卓越成绩与表现的同时,会伴随恐惧比赛失利的情况,即一种“想赢怕输”的心理。这种心理是矛盾的,因为即使不具备完美主义特征,运动员也总是希望自己能发挥最好,获得尽可能好的比赛成绩,但是比赛本身就是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对于参赛者来说,有人赢必有人输,但是任何一个运动员都不希望出现在自己身上,这使得运动员既想赢又怕输,而有完美主义特征的运动员这种表现会更强烈。除此以外,他们发现自尊在完美主义和失败恐惧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自尊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因完美主义引起的失败恐惧。

裴彩利调查了187名大学生运动员,考察了他们的完美主义、失败恐惧和自我妨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学生运动员的完美主义和失败恐惧以及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完美主义和失败恐惧均能预测自我妨碍;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失败恐惧在反复思考与自我妨碍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关注错误、知觉父母压力、知觉教练压力与自我妨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62]。可以说明大学生运动员越是渴望有完美的表现,就越是害怕失败及其后果,也越容易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出现自我妨碍倾向。

2.4 完美主义与自尊

自尊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价值的感受[63]、评价[64]程度,低水平的自尊容易使运动员对自我价值出现认知偏离,造成心理问题。因此理解完美主义影响自尊的原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自尊水平,提高其心理健康。

Blatt[65]早就意识到,运动员过度追求完美时会导致他们自尊水平下降,具体原因为两点:第一,当屡屡达不到自己所定的要求时,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中,回质疑自己水平和能力。第二,一旦产生第一种现象,他们会难以接受,由此导致低水平的自我接受。Gotwals等[66]发现,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的自尊水平更低。Koivula等[67]的研究发现,自尊水平高的运动员在完美主义追求上的得分更高,而在完美主义担心上的得分更低,说明完美主义的消极维度与运动员低自尊密切相关。Antonio等[68]测量了运动员的完美主义水平,首次揭示了运动员完美主义、自尊、愤怒管理之间的关,表明高完美主义追求水平的运动员有着更高的自尊水平,高完美主义追求水平可以预测更高的愤怒管理水平。

高水平的自尊意味着更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训练比赛满意感[69-70],可以有效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71-72],因此通过的自尊的中介作用可能会降低运动员因完美主义引起的消极运动表现。张连成等[73]对260名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完美主义、自我设限和自尊方面的调查问卷,并分析自尊在完美主义和自我设限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除个人标准以外的分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在完美主义的关注错误、知觉父母压力和知觉教练压力与自我设限中的中介效应成立且完美主义对自我设限的预测值下降。可以看出,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可以使运动员完美主义对自我设限的影响程度降低。

2.5 完美主义与运动成绩

运动员的终极目标是不断超越自己,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具体分析完美主义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有助于运动员、教练员如何从人格的角度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国外一共有五项研究探索了运动员完美主义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其中有四项研究支持了运动员完美主义追求水平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观点。

最早的实验研究者是Anshel等人[4]。他们首先用FMPS分别测得30名男大学生运动员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的水平,然后对他们进行了20次的身体平衡试验,其中有10次试验,运动员没有收到关于他们表现的反馈;另外10次,他们收到虚假的负面反馈,提示他们没有达到以前的最佳状态。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在没有收到反馈的情况下对运动员的成绩没有影响,而在给予虚假负反馈的情况下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负向影响,说明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均对运动员的成绩有负向影响。然而值得考虑的是,因为实验组的运动员接受的是虚假反馈,他们的动机更可能是避免错误而不是表现更好。因此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如果当运动员收到关于他们表现的真实反馈时,不排除完美主义追求水平会对他们的表现会有积极影响。

Stoll等[74]在采用MIPS中测得112名大学生运动员的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的水平后,对其进行了四项篮球试验。结果表明,完美主义追求均与更好的成绩相关,即倾向追求完美的运动员比担心错误的运动员表现更好。Stoll等的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完美主义追求水平对运动表现存在积极影响,同时还发现完美主义追求与完美主义担心水平的交互作用可以预测更好的成绩增长,其中高水平完美主义追求与高水平的完美主义担心的运动员表现出最大的成绩增长。

Stoeber等[75]对铁人三项运动员进行了两项详细的实地研究,利用MPS分别调查了他们的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水平,并且要求他们报告了本季节内的最佳成绩和个人最佳成绩。第一项研究调查了112名铁人三项运动员在半铁人距离(1.9公里游泳、90公里自行车、21公里跑步)比赛中的表现,第二项研究调查了321名铁人三项运动员在奥运会距离(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10公里跑步)比赛中的表现。结果发现,这两项研究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后均只有完美主义追求才与运动成绩显著正相关,而完美主义担心与成绩无关。除此以外,Stoeber等还让运动员完成了一份关于成就目标[76]的问卷调查,旨在进一步分析完美主义追求水平如何影响运动员表现与成绩。中介分析显示,表现接近目标(如:对我来说表现得比别人非常重要)与表现回避目标(如:我只想避免表现得比别人差)之间的差异在完美主义追求与表现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说明高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追求的是接近成绩的目标而不是回避成绩的目标,两个目标之间的差异越大,他们的比赛成绩越好。简而言之,拥有高水平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设定了更多的表现接近目标,从而取得了比低水平完美主义追求运动员更高的比赛成绩。这两项研究结果对运动领域完美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在没有错误或失败反馈的情况下,高水平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比低水平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可能获得更高水平的运动成绩。更重要的是,完美主义追求预测的竞争表现超出了运动员先前表现水平的预期。这一研究结果给了研究人员启发:推测运动员追求成就目标的种类和组合可能代表了另一种机制,即高水平完美主义追求的运动员通过更强烈地支持表现接近目标而获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

在以往关于完美主义与运动表现的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遗憾是缺乏对团队运动表现的关注——只考察到个人层面上的完美主义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基于此,Hill等[77]采用Hewitt等的三因素模型,探索性地考察了36条赛艇团队的完美主义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研究结果从四个方面扩展了目前对完美主义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解。第一,此研究首次提出并验证了完美主义追求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正向关系可能延伸至整个团队的表现。第二,自我导向型完美主义会对团队表现有积极影响,但是影响较小。第三,他人导向型完美主义(把严格标准与评价施加于他人)标准对团队表现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并且是提高团队表现的主要驱动力,因为个人完美主义追求对个人表现的影响可能反映在期望团队其他成员对团队的完美表现上。第四,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对团队表现没有影响。

3 小结

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是运动员完美主义的两个核心维度。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追求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并可以预测更高的个人成绩,即超出个人的一般能力或先前表现水平的预期。对于运动员而言,高水平完美主义追求似乎是一种激励性的品质,能带给他们一种额外的“动力”,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额外的努力,并取得尽可能好的结果。一些临床心理学家也开始认识到,完美主义追求是追求卓越的健康表现[78-79],而完美主义担心往往与消极运动表现呈显著正相关,阻碍了运动员的成绩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具备高水平完美主义追求且低水平完美主义担心的运动员和高完美主义追求与高完美主义担心的运动员在运动表现方面有明显差异,完美主义担心对运动表现不只存在消极影响,特别是高完美主义追求与高完美主义担心水平的运动员,其运动成绩的增长也十分明显。因此应该关注到对运动员的完美主义加以正确引导和发展,提高运动员完美主义追求水平对运动员有着健康、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团队项目的运动员中发现了他人导向的高水平完美主义是提高团队整体表现与成绩的主要驱动力,这对于研究者十分具有启发性。个人和团体/集体项目的运动员因运动项目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其完美主义对运动表现的内在影响机制必然也会存在差异,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可视参照物往往是其教练和同项目的其他运动员,即使他们是在同一教练下或同一训练队中,也分属于独立的个体。但是团体/集体项目的运动员有着一种荣辱与共的信念,不仅会要求自己的完美表现,更会要求他人有着同样完美的表现,以期获得最佳成绩。这种强加于队友身上的高标准在团队利益的驱使下,可能演变成团队内部共享的期望,成为整个团队一致的目标。据此,完美主义对于团队运动成绩有积极影响的结论可以成立。

目前国外研究者倾向于通过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运动员的完美主义,但是国内研究者目前还停留在调查研究,因此应当加强实验研究。其次,将成就目标这一变量引入到运动员的完美主义研究中,可以多角度探讨运动员完美主义影响运动表现的机制。除此以外,可以尝试从完美主义追求与完美主义担心的角度对一些优秀运动员进行访谈和个案研究,以获得最可靠的数据,深入分析他们在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变化过程,为因人而异地制定提高运动表现的最优化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再者,对MPS-S-C进行积极维度与消极维度的划分,以便测量和了解中国运动员完美主义追求和完美主义担心的水平,为提高国内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最后,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加强对团队运动项目的研究,将完美主义对个人层面的影响扩展到集体层面,以丰富和完善运动员的完美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完美主义恐惧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后悔倾向的关系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完美是个坑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完美主义害死人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