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生活化课程开发的微课题研究
——以中班幼儿洗手为例
2022-07-04刘玉婷
刘玉婷
(福建省永安市燕东中心幼儿园,福建 永安)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生活化课程的提炼是从幼儿实际所需的知识经验入手,往往都是具体的、真实的、重复的、被忽略的生活场景。高控式的保教,让幼儿出现了“自理能力差、独立意识不强、缺乏自信心”等诸多问题。所以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出发,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责任心、自信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动作及脑部发育的方面,结合现实存在的现象,制订微型的课题研究方案,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反思与推进三个层面切入,挖掘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手段,真正让研究成效作用于幼儿。
自2005 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 月15日定为“世界洗手日”。据调查,“每年有1800 万儿童死亡,90%是5 岁以下儿童,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至少可以拯救一半数目的儿童”。在目前的大环境趋势下,卫生习惯已然成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而洗手是帮助幼儿远离病菌、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了解幼儿的洗手行为,采用了录像纠错的方式记录本班幼儿洗手的行为表现,发现许多幼儿并没有正确洗手,于是开展以本班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洗手为主题的行动研究,全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正确的洗手方法,重视洗手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目的
通过资料的查阅,结合自身条件确定本次研究目标如下。
1.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本班幼儿洗手行为的现状,引导幼儿习得正确的洗手方法。
2.探索幼儿良好洗手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3.引导家长关注幼儿洗手习惯养成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三、研究内容
首先,了解本班幼儿行为的现状,对洗手行为进行分类,组织幼儿利用一日生活中的集中谈话时间,从录像中分辨正确与不正确的洗手行为,并且共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其次,选择和设计适合幼儿的集中教育教学活动、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创造性活动、户外活动等,共同探讨习得正确洗手的方法,研究如何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最后,联合家长资源,帮助幼儿坚持洗手习惯的养成,指导家长在家中如何跟幼儿一同保持洗手的好习惯,探讨普及洗手重要性的途径。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日常洗手状态中观察幼儿,了解为教师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创设环境、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提供支持和依据。
2.文献资料法。学习“指南”解读中健康领域的有关要求以及《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策略——盥洗》部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挖掘相关理论知识支撑。
3.行动研究法。采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投放策略→解决问题→优化调整的行动路径,收集信息、了解问题、探索途径、提炼经验。
4.谈话法。围绕研究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集体或个别谈话,不定期与家长谈话,对幼儿洗手行为进行归因。
五、研究准备
1.相关文献的查阅。
2.设计观察量表。
3.行动研究方案的制订。
六、研究过程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事先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从总体计划到三个研究循环,表格式呈现如下。
行动 时段 目标总体计划研究为期一个月,4周完成1.通过多种方法,观察研究幼儿的洗手行为。2.探索中班幼儿还未能形成正确的洗手行为的原因。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保持个人卫生清洁。第一个研究循环 第 1~2 周1.应用观察法和谈话法,探究幼儿的洗手行为。2.帮助幼儿明确洗手的重要性。3.进行自我反思为推进后续研究。第二个研究循环 第3 周1.追踪幼儿能否将第一个循环习得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2.找出不能坚持保持洗手习惯的原因。第三个研究循环 第4 周1.建立家园共育关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2.尝试园内共建,向全年段、全园的教师、幼儿和家长普及。
七、预设具体措施与指导
(一)第一个研究循环
本阶段旨在观察幼儿的洗手行为表现,分析原因,并且通过多种组织形式习得正确的洗手方法,认识洗手的重要性。
1.分析现象
(1)没有卷起袖子洗手。(2)没有抹肥皂或冲洗不仔细留有肥皂泡。(3)洗手的时间很短。(4)在玩水打闹、磨蹭。(5)洗手的方法步骤错误。
2.录像行为原因分类
通过集中谈话梳理:(1)不知道正确的方法步骤。(2)认为手不脏就不洗。(3)不喜欢洗手。(4)觉得清水也能洗干净,不用抹肥皂。
3.预设对策
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也不明白如何判断自己的手是否干净,所以需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创造性活动这三个方面帮助幼儿重视洗手过程,并且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以下做简单的教学内容介绍。
(1)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开展
①语言领域:绘本阅读《看不见的细菌》,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直观的画面,帮助他们了解细菌的来源。
本系统的软件包括下位机监测系统节点设计和上位机管理设计。根据系统的要求,下位机应该具有以下的功能;实现温湿度[10-11]、O2气体浓度等环境因子采样,传感器输出电信号,数据处理显示并上传至上位机管理平台,上位机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实现远程[12-13]监测。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子程序互不影响。下位机如图6所示。
②科学领域:《消失的细菌》,帮助幼儿了解肥皂中的成分和病毒细菌碰撞后产生的化学反应,知道为什么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才能洗干净。
③健康领域:《我会正确洗手》《打败病毒》,这两个活动分别从生活自理和体能游戏切入,帮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抵御病毒入侵。
(2)在自主学习性区域开展
①生活区:《给娃娃洗手》,帮助幼儿巩固洗手方法,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也便于教师观察幼儿对洗手方法的掌握情况。
②美工区:《小小设计师》,制作七步洗手法步骤图,节约用水提示板、盥洗规则示意图等,将它粘贴在班级盥洗室或者过道等醒目的地方。
③语言区:投放有关与洗手相关的绘本书籍,如《我要洗手》《根本就不脏嘛》《不洗手的战争》等,幼儿不仅可以阅读,也可以自制图画书、翻翻书等。
(3)在创造性活动中开展
①表演游戏《消灭病毒》,将故事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可以面向年段或者全园表演,起辐射作用。
(二)第二个研究循环
本阶段旨在观察幼儿对洗手方法的运用程度,是否能够坚持正确洗手,并且建立长久的有效洗手行为。
1.分析现象
在第二个循环开始前,同样采用录像纠错的方式,观察第一个循环后的洗手结果,并且讨论大家能否做到家园合一,即将洗手的习惯辐射到家庭。该阶段应该和家长建立联结,全面了解家长在家中的洗手行为如何,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否有其他外界因素致使幼儿不能坚持这个习惯,原因是什么。
2.预设对策
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在这个循环阶段,从家长辐射、集中教育教学活动、自我监督三方面进行研究。
(1)请班级里保持洗手习惯较好的幼儿及家长来园为大家分享在家中他们是如何配合,养成这个好习惯的,分享内容要详细到具体实施的方法。
(2)同样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
(3)保持好习惯不能依赖别人的提醒和监督,所以可以与幼儿共同制定个人观察量表,一周一换,详细记录每天洗手的完成度和清洁度。
(三)第三个研究循环
本阶段旨在面向全园家庭和社区全面普及正确的洗手知识。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呢?
可以组为单位承担不同的任务。如:
1 组为调查部,工作内容为拍照、摄像、采访等,有针对性地对别班幼儿的洗手行为进行调查,并且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梳理结果并提出解决策略,教师可提供技术支持。
2 组为设计部,分别在美工区和语言区,制作宣传海报和设计宣传小故事或儿歌,这在第一个研究循环中有开展过相关内容,第三个研究循环的幼儿可以自主完成。
3 组为教育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挑选出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采用轮流的方式,分别对全园师幼、家长、社区开展洗手知识公益课堂。
4 组为宣传部,负责分发宣传海报和小故事,对象覆盖全园、家庭、社区街道分发宣传单。
八、预设研究结论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实施,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通过三个研究循环中的现象分析、具体实施对策以及每个循环后的反思推进,幼儿不仅习得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还能够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群体的知识。洗手作为日常生活中关键的环节,不应以研究结束而结束,它不是一个年龄段或某一阶段关注的问题,或许在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新的值得探讨的教育点。教师在此期间也要继续重视生活化课程的教育价值,真正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实践。
这次仅仅是针对本班幼儿开展的微课题研究,将来还可以扩展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开展,比较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研究主题下衍生的不同反应。值得深入挖掘的领域还有很多,要时刻保持钻研精神,树立“以幼儿为本”的观念,尊重幼儿的生活与发展规律,让教育适应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