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反应与电能”教学实践

2022-07-04刘一柱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记忆

刘一柱

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必修二“化学反应与电能”,阐述基于情境和问题的互动探究式教学实践。

一、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反应与电能”主要包括化学能与电能的间接转化和直接转化,间接转化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本质,直接转化侧重于原电池工作原理学习,学习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将情境设置系列化,突出学生主动学习,将宏观现象和微观分析联系起来,将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结合,渗透化学表征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化学方法和分析能力、化学信息处理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证据推理与论证能力、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习要求和内容特点,采用情境设置、问题驱动、主体活动和学习内容融合并行的教学组织方式(见右上表),横向基于情境和问题导向,实现学习主体的驱动,纵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导学习目标达成。

二、教学实施和策略

1. 新课引入

以《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视频进行新课引入,然后转入课堂小测,在后续教学过程中用相关内容进行衔接和印证。一是从发展史中感悟,通过介绍1780年伽伐尼的青蛙解剖实验到1799年“伏特电堆”,再到1836年的丹尼尔电池的发展简史,让学生从中领悟改变。二是在分组实验中感悟,完成水果电池实验后,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和讨论,如实验准备、小组合作和实验操作的存在问题,商定改进的策略,再进行原电池实验,协商之后再实验,连贯性和效率有明显改善。三是从实验设计中感悟,原电池实验设计中看似简单的改变,巧妙地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不同电极发生,从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的对比(如图1所示)感悟改变,体会创新的魅力。

2. 任务驱动

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多种情景,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关联,提供展示、讨论、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课堂小测: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Zn+ + H2SO4-”,并标注电子转移的情况。以分析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导入,引导学生衔接新旧知识,形成“电子转移”与“电流”的初步联系,为新内容学习做准备。与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关。

通过设置8个不同问题的讨论、交流形成驱动任务,通过教师适时引导和鼓励,养成主动学习和乐于参与的习惯,让学生在思考、分享和点评中体会学习的收获和成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逻辑推理

在情境问题中引导进行理性思考,将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证据推理与论证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习过程中。

采用剪辑的动画为情境,内容为将手机连接充电线,充电线插头端插入苹果中,加入汽水后,手机屏亮起。惊奇之余,不少学生迅速表示怀疑并引发议论,由此归纳出这种情况下的两种对策:进行实验验证和寻找理论依据。

教师在肯定学生敢于质疑、不轻信虚假信息的务实态度和科学精神,发挥新情境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鉴其连接方式,迁移到水果电池的设计和实验。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教学。

水果电池实验贴近学生对装置设计的推理思维,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注意到水果中未知的化学反应,提出水果电池产生的电能是否来自化学能的质疑,再通过讨论推理找到缩小范围,改用“某一具体化学反应”替代水果中的“未知反應”的方法,实现了分析环环相扣,讨论逐渐深入,通过证据推理得出铜锌原电池实验的模型,形成一条合理的证据链,完成原电池装置设计的论证。

4. 知识运用

结合阅读和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熟练信息处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这是本课时在培养和发展“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环。

师:请用1分钟时间阅读教材36页第一、二自然段,并进行分享。

(要求:分享时不能看书,其他同学对照教材进行评价)

生A:汽车通过汽油燃烧产生热能,热能通过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为汽车供电。

生B:一些东西通过化学反应,由化学能转化为其他的能量,氧化还原反应是关键。

同学评价:(略)

师:虽然同学们都认为两位同学讲得不够准确和完整,不妨对比一下,如果由你来分享,哪些地方要改进?下面请大家再阅读一次,注意阅读与思考同步,注意关键词以及信息的获取、记忆、理解和归纳。

生A:(第二次分享)火力发电是化石燃烧反应产生热能,热能推动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再带动发电机转化为电能。化石能源发生化学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生B:(补充)我觉得还有火力发电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很关键,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师:两位同学的前后两次分享对比,阅读的效果有了进步,普通的改变有了效果,但阅读能力还存在明显的短板,要多加练习信息处理技巧。比如刚才同学的分享中没提到两个要点:一是电力生产量构成,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二是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那么,可不可以实现彼此间直接转化呢?

以上学习过程采用连续二次阅读和分享的效果对比,给学生带来内心的触动。又如,通过让学生从“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探究过程中,领悟化学探究方法,具体见图2。

学生在完成原电池探究实验后,结合装置图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①电流表指针偏转,可知装置形成了回路,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可知,电流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因此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②由第一步可推出锌片为负极,是电子流出的极;③由第一步可推出铜片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极;④锌片不断溶解,可知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变为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流向见第一步和第二步;⑤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经验证气体是氢气,可知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片得到电子,产生氢气,发生还原反应。具体见图3。

上述推理过程结合已学的物理知识以及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学生逐步推理论证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消除认知障碍,认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学会证据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责任编辑 韦英哲A7614627-9AF0-4AF6-B860-901C9EA63E99

猜你喜欢

记忆
记忆的永恒
记忆树
在水一方 相城的非遗记忆
夏天的记忆
穿越四十年的高考记忆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少年记忆
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