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路老街道, 漫步感受老建筑之美
2022-07-04崔秀娜
二〇一一年来济南至今,在泉城路逛过街、在大明湖划过船,但漫步泉城路老街道,寻访那些街道中的老建筑,还真是第一次。正是因为是首次,所以体会也格外强烈。内心无数次发出感慨:原来泉城济南的文化底蕴在这儿!这么多年我竟然就没想着从芙蓉街再往里走走,把泉城路老街道全部逛一遍。
泉城路街道的老建筑很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遍览精华,所以我们特意邀请了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艾楠一起,由他来讲解这些老建筑的历史、文化。这些老建筑的维修保护,艾楠几乎都参与过。
西城墙遗址
在启明街西头左拐,不用走100米,就能看到路的尽头有一座旗台遗址。在石板路上快步走,就进入了西城根街,西城墙遗址豁然出现在眼前。夏日的阳光灿烂,城墙的石头在指尖的触摸下稍微有些烫。城墙由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造型的石头和砖块堆砌而成,但十分工整,历史的沧桑感触目可及。别具一格的是,城墙前还有一小块透明玻璃,俯下去,能够看到城墙的底部。仔细一看,石头缝里,竟然还有一棵绿色的小草在倔强地生长。
专家艾楠说:
济南西城墙遗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西城根街中段,是济南市目前仅存的一段城墙。济南的城墙起初在宋代基本成型,主要为夯土堆砌。明朝初期,将原来板筑的土城墙外包砌砖石,使其变成坚固的砖城墙。
现西城墙遗址总长52.31米,最高处相对标高为6.2米,最低处相对标高为4.8米。主要分为三部分:中部旗台、北侧老城砖后期砌筑城墙、南侧原城墙的内垣墙。
题壁堂
看过了西城墙遗址,穿过双忠祠街、西公界街,来到寿康楼街,一座体量巨大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这就是题壁堂。题壁堂现在正在修缮,暂未对外开放,但征得同意后,我们进去欣赏了一下,被它的美貌完全征服。“体量巨大、雕梁画栋”都不足以全部概括它的美。
专家艾楠说:
题壁堂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是目前济南城区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之一,为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戏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现存建筑由北往南,依次由大门、东西倒座房、二门、东西抄手游廊、大堂(包括抱厦、前厅、后厅及耳房)、后寝殿和耳房、寝殿东西厢房及连廊组成。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所在的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大堂进行了较全面地维修保护,工程攻克了数个木结构维修和加固的难点,为古建筑的保护总结了新的经验和做法。在维修保护时,为了保证室内空间安全,我们特意在明间南北通梁下又加了一层钢梁。
陈冕状元府
看过了题壁堂,从西公界街来到鞭指巷,远远就看到两座较其它明显高大和气派的门楼,这里就是鞭指巷9、11号院——陈冕状元府。陈冕状元府离芙蓉街很近哦,平时在芙蓉街吃过美食,就可以来这里欣赏一下。不过如今的陈冕状元府正在修缮,但仅门楼就足以让你定睛看上半个小时。
专家艾楠说:
陈冕(1859—1893),字冠生,清朝光绪九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鞭指巷9号院和11号院为南北并列的两组四合院,坐西朝东,同为典型的两进式布局,是陈冕状元府现存主要院落。鞭指巷9号院大门特别值得一看,其两侧余塞板雕有“福”“寿”图案,走马板雕“葫芦”图案,前檐下有木质挂落、雀替。山墙盘头、门前抱鼓石等部位都有精美雕刻。当年,陈冕考中状元后,朝廷御赐的状元府镀金大匾就曾挂在该院大门之上。
府学文庙
府学文庙离芙蓉街很近。从芙蓉街南门进去,一直走到北头,右侧就能看见气势恢宏的府学文庙。盛夏的阳光炽热,蓝天白云下的黄色琉璃瓦如此灿烂,让你一瞬间就能感受到古建筑的美。运气好的话,会看到有拍婚纱照的情侣,他们明媚的笑容会让你明白,老建筑对年轻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专家艾楠说:
府学文庙始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后经历代修葺,现存建筑规模基本为明代以后形成,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的府级文庙之一,是济南现存规格最高的古建筑群。2005年9月,济南市政府决定对府学文庙进行修复,府学文庙维修保护工程得以啟动。该工程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负责实施,历时4年于2009年9月完工。工程中对原有的影壁、大门、泮池、大成殿等建筑进行了修缮,并按照历史资料结合考古发掘将明伦堂、东西廊庑等建筑进行了恢复。
现在在文庙大成殿门口,你会看到一个很大的玻璃罩,玻璃罩下面是原来的大成殿的台阶。这也是我们当时在进行文物修复中的一个创新。既能保护原来的台阶,又能让游客真切地看到原来的台阶的样子。玻璃罩下面这个台阶为何比大成殿矮这么多呢?因为修复文庙大成殿时,我们发现大成殿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就将大殿进行整体抬升。这也是当时的一个创新。
督城隍庙
去过无数次大明湖,但竟没有来看过这个建筑。它离大明湖很近,从按察司街拐到东华街,一眼就能看到。督城隍庙现在暂未对外开放,但是它的山门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专家艾楠说:
城隍庙在古代被看做城市的守护神。督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天顺四年建成现在的规模,后经多次重修,是山东省现存级别最高的城隍庙。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是影壁、 山门、二门、东西配殿、东西廊庑、戏楼,为明末至清代建造。其中,山门为砖石结构,歇山顶,三开间,开三拱门,门楣上方镶嵌“督城隍庙”石匾,屋面中间为黄琉璃瓦摆成的包袱心。整个建筑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它的山门,山门未用一根木梁,为济南现存为数不多的无梁殿建筑之一。
访谈录:专家艾楠谈古建筑保护与利用
因艾楠参与过济南市众多古建筑的修复,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多心得,因此我们特就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一些原则,对他进行采访。
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历史建筑应该得到重点的保护。古建筑在保护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古建筑在保护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很多,重点的就是这几条:保持古建筑真实性与完整性、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
保持古建筑真实性与完整性是指在修缮中要尽量维持原形质、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比如原来的建筑是木结构,在修缮中就不能把它变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小干预原则是在文物修缮中要尽量维持原有的原貌,减少对古建筑的损害。可逆性原则是指维修不能造成大的伤害,实施的工艺是可逆的。
问:您参与过济南很多古建筑的维护,能简要举例说明一下当时是如何遵循这些原则对古建筑进行维护的?
答:我们在修缮题壁堂时发现,它整体的大殿保存得很好,就只是对一些木梁构件进行了加固。但在修复文庙时,发现文庙大成殿虽然还健存,但东西廊庑已经没有了。为此,我们进行了考古发掘,确定了文庙东西廊庑的柱网布局,以此确定了廊庑的平面尺寸。并广泛征集老照片,最后通过考古发掘和老照片上的信息,确定了东西廊庑的建筑外立面形式。这样东西廊庑就是在充分保持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
为了能够保证修复的可逆性,一般我们在修复木建筑时,增加的承重加固构件,后期都可以进行拆卸或替换。
问:修复以后,许多古建筑也就重新再利用,并在利用中重新焕发了生机。请问对古建筑进行利用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可以结合实例谈一谈。
答:古建筑在利用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保护古建筑的安全,不能破坏它的安全,这是生命线。在利用时,可以结合建筑本体的特征和历史文化制定相应的方案。比如陈冕状元府,可以在里面建一个博物馆,展示一下科举制度等。府学文庙做得就很好,通过国学讲座、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编辑/崔秀娜)2A2B4633-3693-4691-A348-272C5E8BF5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