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实践
2022-07-04刘越山
刘越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安全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组建了应急管理部,更加强化应急工作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基本形成了全灾种、大应急的工作格局。发展应急产业、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有力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把安全发展和应急管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既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保障,应急产业发展在我国进入快车道。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先后成功处置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维护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在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公共安全需求的推动下,一大批从事应急产品研发、生产和提供应急服务的企业涌现出来,催生和推动了应急产业,涉及装备、材料、医药、轻工、化工、电子信息、通信、物流、保险等。在应对地震、洪涝、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各种应急技术、产品和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既进一步增强了应急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开展,应急产业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共识明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应急产业与应急能力实现了良性循环。2021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公共平安与应急产品”作为单独产业类别鼓励开展;同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制定应急工业产品相关标准,促进应急工业产品的推广,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普遍受到重视。企业对应急产品的投资也开始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投资形式也开始由产品投入转化为产业投入,应急产业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一些民营资本也积极、自主投资到应急产业,应急产业的规模效益逐步得到显现。与此同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也日益得到应用,大坝平安防护、泥石流监测预警、暴雨灾情监控等,在物联网、云计算的应急管理作用下,各种灾情预警等信息实现了“一手掌握”。应急产品由单一的有形平安产品、应急产品,向应急科研、咨询服务、标准认证等无形产品形式扩展。贯穿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全过程的应急产业,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为主的安全应急产业,连续多年以超过15%的增速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总产值10188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14.5%;从事安全应急产品生产的企业已超过5000家。其中,制造业生产企业占比就达6成,服务类企业约占4成。业内专家预计,未来数年,应急产业仍将高速增长,整个国内市场将迎来应急产业的快速成长期,到2025年,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82万亿元。
自2019年我国首个国家级安全应急产业基地获得批准建设,国内应急安全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扩大,已陆续建立了11个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20家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支撑以及带动作用、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在11个安全产业示范园区中,“东强西弱”的特点较为明显,有7个分布于江苏、广东等东部地区,他们以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区位优势为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少优秀企业迅速崛起,销售额稳步增长,竞争力显著增强,引领着区域安全产业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安全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囿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限制条件,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还稍慢于东部地区。而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安全产业发展也正迎来良好机遇,加紧产业布局,其中,产业规模较大的西安高新区安全产业示范园,正为我国西部重镇安全应急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基础。
安全应急 物资保障先行
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要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来自应急管理部的消息,近年来他们积极统筹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基本建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安全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提升物资产能保障。制定应急物资产能储备目录清单,掌握重要物资企业供应链分布。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完善鼓励、引导重点应急物资产能储备企业扩能转产政策。加强对重大灾害事故物资需求的预研判,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集中生产调度机制。
加强物资实物储备。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清单,合理确定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并动态调整。加大人口密集区域、灾害事故高风险区域和交通不便区域的应急物资储备规模,重点满足流域大洪水、超强台风以及特别重大山洪灾害的物资需求。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
强化紧急运输准备。加强区域统筹调配,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管理协调机制。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统筹建立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紧急运输储备力量,充分发挥高铁优势构建力量快速输送系统,保障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资源快速高效投送。
优化应急物资管理。按照中央层面满足应对特别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物资保障峰值需求、地方满足启动本行政区域Ⅱ级应急响应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实物和产能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建立跨部门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健全跨区域应急物资協同保障机制。
应急产业链条覆盖面广
《2022-2026年中国应急产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作为新兴产业,应急产业在国内正蓬勃发展。随着天灾人祸带来的公共安全应急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各项支持政策、规定不断出台,应急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国内市场迎来应急产业的快速成长期。专家估计,应急产业将有望经历三轮比较大的发展机遇:第一轮是政府大量投入;其次,社区、民众等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需求潜力巨大;最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社区、家庭、个人的公共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对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的需求日益旺盛。
与此同时,我国应急物资产品、技术和服务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一批高水平地质灾害监测、煤矿安全避险、高层灭火救援、应急通信和应急指挥等先进装备脱颖而出;道路救援、航空救援、工程救援等应急服务业态发展迅速;航天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
安全应急产业的链条覆盖面广,既涉及煤炭、钢铁、电力、石化等重化工业和能源行业领域,也包含城市安全、重大基础设施的本质安全以及社区防灾减灾领域,安全标准化是新时代应急管理、安全风险防范的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工作。日前,《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聆听了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陈少云作的“安全发展,标准化先行——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解读”讲座。他在讲座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应急管理部及时出台了《“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以进一步加强“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标准化更好地服务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陈少云表示,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批示和标准化战略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标准化与应急管理的全面融合,全力稳步推进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要求的标准化建设,强化对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谋划,统一规范了标准的制订修订、贯彻实施、监督管理等制度;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获批了应急管理“YJ”和消防救援“XF”行业标准代号,有效保障了行业标准“急用先行”的供给优势。截至2022年3月,应急管理部归口管理的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消防、减灾救灾和综合性应急管理标准共计1080项,有力保证了以标准化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为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应急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提高
有关专家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从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2003年之前的分部门、单灾种的应急管理模式、2003-2007年初步形成的应急管理体系、2008-2012年深化建设应急管理体系以及2013年之后的提升综合应急管理能力。现在国家格外重视应急产业的发展,比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应急产业相关关键词成为热门词汇,“应急”两字出现了40次,同比“十三五”期间,“应急”两个字在其中只出现了1次,这足以反映出国家对应急体系建设的日益重视。“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会持续提高综合应急管理能力。
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安全保障。按照预计目标,到2025年,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取得重大进展,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要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