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为径,向光而行

2022-07-04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历经由搁浅至逐渐重视归回的历程,美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中多涉及“美育”与“文化”等与生活高度贴合的相关主题,以考查考生在任务情境中对“审美与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高考中,“落实立德树人,凸显时代主题”的命题趋势仍会得到延续,备考时,“美育”这一关键词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挖掘“美育”的时代意义。

关于美育

美育的起源

孔子:最早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游于艺”“兴于诗”和“成于乐”都是美育思想的体现。

梁启超:我国美育教育的先驱,他首次提出了“趣味教育”。

王国维:我国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的人,并把美育和德智体三育相提并论,强调了美育的独立价值。

蔡元培: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将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为四育列入教育方针。

美育的意义

美育具有“感性教育”的意义。

——美育,并不是非理性的教育,更不是排斥理性的教育,美育所要发展的感性是和理性相互协调、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感性。

美育具有“人格教育”的意义。

——美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感性发展,而且有助于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发展。美育与德育的联系,源自美与善的联系。

美育具有“创造教育”的意义。

——美育不仅在促进全面发展、建立民族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备考观点

观点一: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

——美育注重的是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理应与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起来。

运用示例: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領域斩获殊荣。新时代新征程,呼唤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呼唤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美育的种子播进每个幼小的心灵,一朵朵美好的青春之花终将绽放于中华大地。——马苏薇,《人民日报》

观点二: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和美育共识。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运用示例: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成功的美育,能让人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我们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白龙,《人民日报》

观点三:美育是一种刚需。

——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

对社会而言, 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运用示例: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由此可见,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赵婀娜,《人民日报》

观点四: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育才动人。

——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个人若缺乏美的熏陶,无异于一种“精神残疾”,人生该少了多少柔软与诗意。

运用示例:中国知名画家吴冠中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如果说智育教的是科学求真,德育教的是思想向善,那么美育教的是心灵尚美。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简陋的校舍中“静坐听雨”的场景格外触动人心;而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艺术更是驯服了一群打架斗殴、冷漠自闭的孩子,让他们慢慢变得活泼开朗,找寻到人生的希望与生命的热忱。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育才动人。——侨报网评

备考素材

年度热歌全是短视频歌曲

近日,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公布了2021年的“十大热歌”,十个席位均被在短视频平台流行的爆款歌曲占据。十首歌中,大多数歌曲都因词曲质量低下、制作水平粗糙遭到听众诟病,甚至有的歌曲还有着抄袭的嫌疑。当晚,“华语乐坛”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首,而“华语乐坛一蹶不振”则成了被讨论最多的内容。EB260324-D1BF-4738-99F8-B5D127221CFB

运用示例:“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歌曲的世界也是如此。得益于信息时代的便捷,越来越多的歌曲可以通过流媒体在线聆听。对于音乐听众,如今只要你愿意,其实可以发现更多满足自己口味的音乐,哪怕是非常冷门的歌曲。

对于音乐的创作者,在热歌之外,同样有更多的创作方向。比如2021年,无论是崔健、窦唯这些乐坛老将,还是“海龟先生”等后起之秀,都还在发行着水准很高的新专辑;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无论是专业音乐人还是有音乐爱好的斜杠青年们,借助直播和线下演出的方式在直接与观众互动……这些都是我们在争论华语乐坛是否完蛋的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人在听音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音乐,音乐的参与者与受众规模都是前所未有地在增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华语音乐的未来像迷雾中航行的船。但对音乐创作者和歌迷而言,走出自我的信息茧房去拥抱更大的音乐世界,或许是当下最好的行动。——剑烧,《北京青年报》

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走进故宫

2021年12月19日,故宫博物院举办“天工惜物——文化自信与可持续发展青少年作品展”。这是第一个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青少年作品展。贵州铜仁的楼上村明式古村落生态奇景,掐丝珐琅宫廷艺术遗珍,源自塔尔寺酥油花技艺的面塑作品,还有以甘肃敦煌莫高窟藻井纹饰为装点的“一带一路”图卷……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他们将目光投向古老的乡土中国,用青少年的朝气和创造力进行创新性表达。当青少年的科技创造与古代文物结合,我们清晰感受到了穿越时空的文化脉搏。

运用示例:对于互联网时代出生的孩子而言,他们接触了大量来自西方的美,却忘记了中国人自己的美。其实,中国最好的美育在故宫。比起难以与生活关联的历史知识,在故宫的红墙金瓦前、楼台殿宇里、奇珍异宝中,能够更清晰感受到什么是中华之美。在了解了古老国度的辉煌文明后,“后浪”们展开了奇思妙想,将现代科技之美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带来了利用物联网、编程、三维建模等技术制作的精美作品。 5G万物互联时代,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从旧有的审美思考中,激发出新的创造力,正是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方向。——摘自网易号“博雅小学堂”

用诗歌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一束光

放弃人大的保研名额,放弃港大的录取通知,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放弃所谓稳定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大学毕业后,康瑜背起行囊走进了大山去支教。到了山区学校,康瑜发现,孩子们强烈的缺乏自我认同和渴求被关注的心理才是最棘手的问题。两年支教期结束,康瑜回到山里,成立了诗歌教育公益机构“是光”,希望孩子們可以通过诗歌去歌颂爱,去记录情感,去表达思想,即使成不了太阳,也要始终向着光。

运用示例:孩子与诗歌似乎有着某种天然契合,二者相遇,就会迸发出瑰丽的想象力。他们用“我愿和你自由地好着,像风和风,云和云”来传达对喜欢的人的情意;用“天高万丈,山是一半”来寄托对在外打工的父亲的思念;用“夜晚到清晨,时间慢吞吞”来形容失眠的情绪。对大山里的孩子而言,诗歌就是一束光,如果没有那份光亮,人生就会越来越往下掉。“能写出这样的诗歌,内心一定是强大的,能够体察生活之美的。”这正是康瑜希望诗歌传达给孩子们的生活态度——从困顿的生活里看到美好的东西,获得生活的力量。——尹海月,《中国青年报》

文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复兴中学将举办第27届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诗文朗诵,美术展,音乐、戏剧、舞蹈表演等。艺术节是学校的传统活动,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同学们的欢迎。

不过也有同学认为,“人无德不立,学无‘分不行,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能当饭吃”;还有些同学认为艺术修养要看考级成绩,拿到证书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工夫。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在本校(统称“复兴中学”)艺术节开幕式上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写作指导

这篇演讲稿立意上的注意点:首先要阐明美育的意义,强调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门必修课,美育与德育、智育一样是学生必须经受的教育。它对一个人的成长、素质的提高、三观的形成和人生的品位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于“人无德不立,学无‘分不行,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能当饭吃”和“艺术修养要看考级成绩,拿到证书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工夫”的看法,完全是将艺术教育和美育功利化和狭隘化,他们没有看到美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巨大意义,没有想到要成为一个高素质、高品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事事只盯着“有用”,只能让我们的教育变得势利和功利,使我们的艺术教育坠入应试教育的深渊。而且今天有这种思想的人并非个别,不利于学校教育的健康开展,对于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人才、提升全民综合素质也是极为不利的。

对学校美育的建议:要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美育活动,切忌将美育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观,使学生成为懂美、爱美的人。

例文

徜徉艺术,以美育人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陈欣竹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在这个盛大的艺术节开幕式上发表演讲,与大家交流有关艺术教育的感受。我演讲的题目是“徜徉艺术,以美育人”。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五育并举”的教育。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新时代的合格青年。让我们伴着艺术节的东风,徜徉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让美的音符、舞姿和画面陶冶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品位。EB260324-D1BF-4738-99F8-B5D127221CFB

我们为什么要热爱艺术?因为艺术就是我们所感知的生活。

艺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艺术是一种对生活的体悟和感知。当白雪覆盖大地,那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当明月高悬,那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童趣;当大江东去,那是“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豪情……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应是见鲜花会笑、见落叶会愁的人。当钢筋水泥让人变得麻木,当书山题海将你我打磨得很冷漠,艺术会将人拉回温暖的人间。艺术之水浸润着、感染着,而非训练着、操纵着我们。“今夜月色很美,应是海棠花未眠”“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今晚我不关乎世界,我只在乎你”……能道出这样的感受,需要我们有一颗艺术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懂得艺术?因为艺术是内心最细腻深沉的享受。

艺术修养是考试考不来的,是刷题刷不高的。蓝调12小节行走节拍给人的平静无法言传,“笔下画不完的圆,心间填不满的缘”,其背后的故事千人千样;芭蕾舞《吉赛尔》中生死相依的爱,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爱国大义,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缠绵悱恻的爱恋……这些,都需要用心去体悟。背诵熟练的模板无法解释,科学推导的公式无法计算——那才是艺术,艺术不是“分数”而是“心数”。

我们为什么要拥抱艺术?因为艺术会作用于人格的塑造。

西方哲人杜威曾言:“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将水从一个容器注入另一个容器,而是如同呵护一朵花的生长。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元价值观二元世界观的体系中,事事要争第一,非对即错。而艺术像一扇窗,让多元七彩的光洒满房间,不是每个人都必定成功,但被艺术浸润的人终将幸福。他会收获《基督山伯爵》的智慧、《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坚韧、《星空》的浪漫、《蒋公的面子》的哲思艺术……艺术作品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就像《着衣的马哈》教会我们审美,《稻香》带给我们童年,《听妈妈的话》教会我们懂得温情……在艺术中,我们会收获无尽的力量,塑造起健美的人格。

有了艺术,人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育启迪我们的人生。让你我携手打开艺术节的大门,让我们在艺术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祝复兴中學第27届艺术节圆满成功!也希望复兴中学今后的每一天都如同艺术节,让我们永远徜徉在艺术的氛围里!

谢谢大家!

评点:诗情浓郁,文章如散文诗琅琅上口,激情澎湃,文采斐然,极具艺术感染力。论据丰沛,文章大量援引著名艺术作品佐证自己的观点,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使演讲很有说服力。开口小挖掘深,文章主要阐述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不蔓不枝,层层推进,说理深刻,阐述到位,很有鼓动性。

(编辑:王冠婷 李跃)EB260324-D1BF-4738-99F8-B5D127221CFB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