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概念辨析、现状挑战及路径选择

2022-07-02崔佳慧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支配共同富裕差距

崔佳慧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最终目标,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美好理想。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精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根本表现。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在新时代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到二〇三五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要“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共同富裕目标的确立,坚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将共同富裕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将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为中国服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共同富裕道路,为党的工作指明方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全面总结建党百年奋斗历程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历久弥坚,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3]。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共同富裕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意蕴,洞察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现状挑战,提出今后工作的实践要求,既有利于深刻理解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意蕴,又有利于发展高质量共同富裕、推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一、共同富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概念

自1953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4],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中央文献中使用“共同富裕”的概念,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开始拉开序幕。“共同”强调的是“全体”、“全面”,是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对立;“富裕”强调的是实现美好的幸福生活,不仅实现物质财富的积累,更延申成为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一体化发展,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个别或少数人的富裕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质、最本质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和遵循原则。共同富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性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将共同富裕与人民主体性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共同富裕所立足的是全体人民,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指向,它并不是以少数人为行为主体,并不是以满足个人的个别利益为行为准则,我们所要建立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下”[7]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共同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也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涉及政治发展、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共同富裕经历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从富裕到实现高层次富裕的演进,共同富裕的发展不是简单物质富裕的堆砌,只着眼于物质生活的富裕不是完整的共同富裕,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当前人民所追求的共同富裕,已经提升为物质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在保证生产资料充足的前提下,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人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神生活。进一步来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抉择,是我国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步骤,不仅是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政治问题。所以说,共同富裕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也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

(三)共同富裕是公平正义的富裕,不是平均划一的富裕

共同富裕依靠生产力持续发展、生产关系不断调和将“蛋糕”做大,同时要注意将“蛋糕”分好,即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对社会财富的分配需要保证公平正义、合理有序、合法合规。财富需要依靠劳动创造,而非依靠平均划一的分配,而非依靠“搭便车”的“等靠要”得来的。当前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党和国家对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不断呼吁人民群众牢记“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8],党和国家重点帮扶低收入群体,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规范和调节,在保障合理合法收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消除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促进实现公平正义的共同富裕。

(四)共同富裕是差别有序的富裕,不是同步同时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强调尊重差异、理解差距,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不同生产力和生产阶段发展水平为基础,是人民群众在小康生活过程中生活质量和水平发生质的改变。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更不是同时富裕,共同富裕呈现出非均衡性的特质[9]。一方面体现在富裕的时间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质性,由于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能力存在差异,同时由于地理因素、历史条件、政策倾向等不同,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等存在差别,使得共同富裕目标的推进无法整齐划一的同时完成,必然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实现共同富裕会有所先后;另一方面体现在富裕的程度具有不同步性,由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实现社会和个人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飞跃,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只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就可以粗略界定为实现了共同富裕、达到了共同富裕的程度。

(五)共同富裕是阶段性的长期任务,不是整体性的短期目标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和长期任务,党一直强调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把共同富裕当作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来执行,明确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整齐划一。根据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主要矛盾规律,明确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共同富裕实践的重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主的“富裕”摸索,到新时期以发展生产力为主的“富裕”积累,再到新时代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消除贫富差距为主的共同富裕实践[10],作出“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战略部署。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作出相应的发展部署,凸显出共同富裕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二、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现状及挑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步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有了新的历史起点,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

(一)普遍富裕状态下,贫富差距拉大

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和奋斗下,我国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986.2 亿元,较2019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1999.6 元,较上年增长2.0%,经济总量取得较大进步(见表1);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834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居民人民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4.7%(见表2),自2014 年起低收入组家庭、中间收入组家庭、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呈上升趋势(见图1)。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比较,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呈现整体向上发展的态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表1 1978-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仍存在局限,无法全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2021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11],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但当前取得的富裕成就仅是相对富裕,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额逐渐增大(见图1),人均收入差距过大,造成贫富分化严重,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差距仍十分显著,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图1 2014-2020 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二)农村发展势头强劲,但城乡对比差距显著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我国城乡发展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但具体来说,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12]。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统计,我国城乡收入比由1978 年的1:2.57,到2000 年的1:2.74,再到2020 年的1:2.56,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存在,虽然城乡收入比有所下降趋势,但城乡差距仍旧事实存在。且从2000 年到2020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00 年增长7 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00 年增长7.51 倍,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平,但就2020 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6 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见表2)。第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1978 年城镇居民消费绝对数是393 元,农村居民消费绝对数是139 元,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到2020 年城镇居民消费绝对数达到34033 元,而农村居民消费绝对数达到16063元,较1978 年增长十余倍,但城乡消费水平比从1978 年1:2.8,2000 年1:3.6 到达顶峰,到2020 年1:2.1 有所减缓,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仍旧不可忽视(见图2)。

图2 1978-2020 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三)东部发展迅猛,区域差距已然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扶持,但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旧存在。据表3 统计,1978 年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31:1.16:1,2002 年东中西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50:1.03:1,2014 年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69:1.1:1:1.27,2018 年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65:1.08:1:1.14,到2020 年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62:1.07:1:1.11。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提倡东部优势地区优先发展,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崛起,同时也加剧了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使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领先全国;到2002 年以后,国家提倡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带动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保持东部地区领头作用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从2018 年至2020 年,我国四大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缓和,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已然形成。

表3 2014-2020 年全国居民按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单位:元

(四)第三产业占据主要地位,产业发展差距较大

三大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三大产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根据图3 计算可知,1978 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1:0.25:0.17,由于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独特的发展优势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大,是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5倍;到2002 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1:0.43:0.52,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上升其原先的2 倍;到2012 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1:0.91:1.08,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市场经济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13],三大产业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到2020 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1:1.22:2.02,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是第一、二产业从业人数的2 倍。三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差距虽然在2010-2012 年趋于平衡,但大多数时期三大产业的从业人员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图3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三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差距,直接导致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图4 反映出,1978 年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是27.7%、47.7%和24.6%,第二产业占主导,约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2002 年三大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3.3%、44.5%、42.2%,第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占大部分,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较低;到2020 年三大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7.7%、37.8%、54.5%,国内生产总值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是第一产业的7 倍、第二产业的1.4 倍。由此可见,三大产业从业人数的差距,导致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均,人均生产总值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导致从业人员的转型,使三大产业发展呈现显著差距。

图4 1978-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比 单位:%

三、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市场化进程加速,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面临贫富差距的挑战。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现状及挑战,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解决发展难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一)加强党的全面统一领导,发挥党对共同富裕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4],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人民群众最大的幸福。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就特别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作出“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构想,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共同富裕目标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进入新世纪后,面对探索共同富裕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党中央提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加深了对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最高领导力量,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15]。在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发挥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为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牢固树立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共同富裕归因是人民的富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数历史实践证明,坚持群众史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16],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和观点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心。一方面要端正人民主体地位,认清人民群众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性。党无数次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牢固树立“时代是出卷人,党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7]的心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答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新问卷;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人民群众把握发展形势,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新的生产动力和物质基础,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既要依靠党和国家的外部拉动,又要积极发挥群众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18]。

(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19],是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扎实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证。习近平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18],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当前国家最大的事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最大限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激发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体来说,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8]。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保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财富中占有重要比重,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充分体现效率和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合理、合法、合规的享有创造的社会财富,积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分配制度安排[20],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21]。

(四)着力解决发展问题,将“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需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22]。一方面,要“做大蛋糕”,实现充分的高质量发展,要以现有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3],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对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定性作用[24],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效衔接,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难题;另一方面,要“分好蛋糕”,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前提下,重视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着力解决区域、城乡、行业、收入等差距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同时,优化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20],实施收入分配调节战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难题。

结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体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刻不容缓、义不容辞。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又彰显出科学社会主义独具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既为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指明方向,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又为世界各国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繁荣进步作出理论贡献和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支配共同富裕差距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跟踪导练(四)4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