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患需警惕

2022-07-02张鑫烨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6期
关键词:事故作业企业

张鑫烨/文

随着企业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在6 月天气尚未进入酷暑之时,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和整改,提前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确保安全和生产两不误。

高温季节作业:实施“夏令时”还可加体检

早在2012 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现为应急管理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要求工作场所存在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都要执行这个规定。

该办法要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 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 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从35℃开始,就要采取“夏令时”工作,根据温度升高的情况或换班轮休,或调整工作时间。现在建筑工地一般采取的工作方式是避开中午这段时间,待傍晚,气温降到35℃以下,再进行户外工作。

然而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户外作业工人的年龄偏大,尤其是建筑工人。自2019 年起,各地都出台了限制建筑工人年龄的规定,如禁止60 周岁以上的男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但是50 岁以上的男性工人在现场比比皆是,他们有经验、有技术,收入相对较高,很少肯提前退休。这部分人却正是易患热射病的高危人群。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都属于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救治,会引发高烧、昏迷,乃至多脏器衰竭,危及生命。这是2020 年杭州《钱江晚报》的报道:“‘昨天,我们接连处置了两起重症中暑急诊患者和一起因中暑引发的高空坠落,都是在附近工地作业的工人。’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急诊科医生告诉记者。”

在复工复产前,企业应对工作环境、安全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

为了避免出现因中暑而导致的伤亡事故,对于户外作业的人员,特别是中老年人,还可以在这段时间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临时调整作业岗位。

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企业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改善作业环境。现在员工宿舍都有空调了,但是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引起人员的不适,所以可以在高温作业场所增加必要的通风和降温设施,提升作业环境的舒适度。有防爆要求的车间不能安装普通空调的,可以选择安装防爆的空调;有些户外场所,可以用冷风的电扇。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注意的一大风险

据应急管理部2020 年6 月的统计,当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20 起、死亡62 人,同比增加7 起、死亡人数增加16 人。进入夏季,有限空间内温度升高,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风险明显增高。有限空间致人死亡的致命杀手就是硫化氢。硫化氢中毒的事故致死率高,最为常见的是一人倒地,其余看护的人下井施救,在连续倒地多人后才警觉。2013 年上海崇明某食品厂硫化氢中毒事故现场的记者是这样描述的:“一名‘劫后余生’的工人朱超群说,当时他沿着梯子,也下到池子里救人,抱人时,手脚突然发软,也昏了过去。事后才知,后面赶来的工人用绳子和梯子把他拉了上来,所幸他倒下的地方距离池沿比较近,被最早拉上来,这才逃过一劫。当时工厂办公室两个干部也下到池子救人,同样昏倒在下面。”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矿井、窨井才算是有限空间,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常见的有限空间还包括抽水井、污水池、地下室、船体分段,甚至腌菜池。

夏季温度高,有限空间内的气体容易积聚,空间内也较为闷热,施工人员极易发生中暑、窒息中毒的事故。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中的较大事故是发生在2020 年7月18 日的焦作悯农公司的一起6 人死亡事故。该起事故调查报告称,“由于当事人全部在事故中死亡,事故发生经过无法直接还原”。难怪这份调查报告并没有事故发生的经过和现场工作人员的证言。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人心痛。经过专家组调查,直接原因是“一名工人不慎坠入物料罐,导致中毒窒息死亡,其他员工对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辨识不清,处置不当,盲目施救,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因此,任何企业都应该先摸清底数,在开工时,一定要再核实一下每个有限空间的位置和危险有害因素,特别是内部是否有残留的物品。上述事故中这家明明只是生产面粉的食品企业,硫化氢是如何冒出来的?原来是“桶内物料长时间放置,经过发酵,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还原菌,在异化作用下,直接形成硫化氢”。我们一定要吸取这样惨痛的教训。同时,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配齐,如全身式安全带、三脚架、安全绳、通风设备、与作业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相适应的检测报警仪器、正压式呼吸器等防护装备;检查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完好;作业审批制度是否落实等。在夏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操作规范。

危险化学品安全:夏季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一种“谈‘化’色变”的心理,一听到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就惊恐得不得了,生怕要出现爆炸火灾。其实化学工业发展了几百年,只要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运转有效,根本不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但是我国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多,部分区域小化工、小园区多,近年来危化品事故的发生的确有些令人诧异。天津港爆炸事故后,又发生了“3·21”响水爆炸事故。因此,国家下了极大的决心整顿危化品行业。

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于一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专门印发的文件。2020 年4 月,又发布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 年,应急管理部又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其中要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评工作,并形成书面自评报告……企业收到现场评审报告后,应当在20 个工作日内完成不符合项整改工作,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现场评审组。特殊情况下,经组织单位批准,整改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 个工作日。”每年自评一次、20日内整改,企业的评级压力增加了不少。

今年同时又是“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地都组织了专项检查队伍深入现场。很多企业对此也许是很“烦”,但是换个思路,安全管理人员完全可以借此次大整改大排查的机会,申请经费,彻底解决企业存在的顽疾,提升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员工复工教育:相互结合效果更佳

夏季高温又遇到复工复产,可员工在家封闭多时,一时半会儿可能还没有恢复到紧张的工作状态,很容易发生误操作。误操作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企业在开工前,一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应急能力的培训。另外,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不是一句口号,有的企业开展“人人都是安全员”的安全月活动,鼓励员工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奖励制度,这也是提高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整改的一种方法。

在开展员工教育的同时,企业可以在开工前重新开展风险辨识工作,检查危化品储存、使用和处置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特别是检查辅助设备的完整性。笔者想到2014 年8 月发生在江苏昆山的粉尘爆炸事故,该起事故造成了75 人死亡,185 人受伤。事故最终认定是铝粉爆炸。事故直接原因是“除尘器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所以在复工前,一定要完整地检查所有的工艺流程,千万不要遗忘这些附属设施设备。

除了吸取各种事故的教训,企业还应着重关注易燃易爆化学品,特别是开展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很多化学品存在遇湿自燃的特性,夏季除了高温,还有台风汛期,控制了高温却忘记了湿度,那真的是百密一疏。2021 年7 月,河南郑州突遇暴雨,引发河流水位暴涨。据新闻报道,7 月20 日, 颍河超警戒水位,登封市的一家铝合金有限公司厂区围墙倒塌,大水冲进公司厂区并引发爆炸,所幸无人身亡。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本来就较低,某些区域也存在汛期河水倒灌的问题,应提前准备好防洪沙袋,清理下水道,检测下水水位,对重点区域和遇湿或高温容易分解的原材料和产品采取防水、防潮、降温措施。在雷暴、台风等恶劣天气下,停止危化品装卸管理。对危化品车辆和驾驶员的资质也要进行检查,注意检查人员和车辆的证件有效期。很多车辆、驾驶员和押运员可能因为疫情原因,证件已经过期了,这时候切勿抱着侥幸心理,违规上路。

规范操作: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

其实规范操作是任何时候都要重视的,说这个似乎有些画蛇添足,但看到了两起案例,倒让笔者立刻想到了疫情封控期间那句“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倒也不妨给大家分享一下。

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是企业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重要方式

2020 年7 月31 日,某地危化品车辆的押运员下车买烟,司机继续开车上路,在行驶了一段路程后,被交警查获,后买烟的押运员匆匆赶到现场。经询问,二人称,当晚驾车回公司,因押运员徐某“烟瘾”上来就下车买烟,司机李某抱着侥幸心理一个人继续开车行驶。后当地民警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对李某处以罚款1 万元的处罚。根据《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过程中,除驾驶人外,还应当在专用车辆上配备必要的押运人员,确保危险货物处于押运人员监管之下”。因为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即便是空车回程,司机也不能独自上路。这位押运员的烟瘾发作去买烟被罚了款,但如果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那抽烟可就会酿成惨剧。1993 年8 月23 日,山东省某炼油厂发生油罐爆炸事故,造成10 人死亡,4 人重伤,2 人轻伤。事发时,承包商施工队正在对原油罐进行保温施工。因施工队队长违规在罐旁吸烟,引燃了从油罐气孔排出的油气,导致油罐起火爆炸。一口烟,一起重大事故,死伤16 人,真的是令人叹息。

笔者曾经实地见到有些企业对内部吸烟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倒是可以借鉴。该厂区只有门卫旁的一间小房间是吸烟室,其他任何场所,包括办公室、厕所、休息区都严禁吸烟。厂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任何场所发现烟头,该区域的管理人员都会被扣发绩效,现场抓到一名违规抽烟的人员,则会有相应的奖励。处罚和奖励的金额都是以百来计算。有人甚至感慨,因为这项制度,硬生生地戒掉了烟。其实要把规范操作流程落到实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还是要敢于“下狠手”。

猜你喜欢

事故作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学中文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