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及发展类型识别研究
——以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为例
2022-07-02周世萌朱凤杰
张 戈 周世萌 朱凤杰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384)
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乡村发展潜力是衡量一个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1]。2018年审议通过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提出,按照区位、资源禀赋等条件将乡村划分为四大类型,推动乡村差异化发展;2021年《乡村振兴促进法》进一步提出乡村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特色及分类实施的要求,乡村发展应该遵循多元化原则。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38 736个乡镇行政区划单位,其中街道8 515个、镇20 975个,下辖数量众多的村庄,不同地域村庄之间的资源禀赋差异明显,发展方向应各有侧重。因此,客观评价村庄发展潜力、识别村庄发展类型是村庄规划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村庄的发展研究不断拓展。学者们探索了县域层面的村庄分类方法,如杨绪红等[2]在县域层面采用先分区再分类的方法确定村庄类型;荣玥芳等[3]采用先定性再定量的分类方法对县域村庄进行研究。目前,多地开展以乡镇为单位的村庄规划,但缺少镇域村庄分类发展引导,因而镇域村庄分类方法亟待探索。本文以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村庄为研究对象,构建镇域村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由此归纳出不同的发展类型,以期推动镇域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及应用研究,为镇村发展分类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
穿芳峪镇位于天津市蓟州区东北部,距其城区15 km,距北京、天津两市均约2 h车程,镇域内道路系统以喜邦公路、马平公路、津围二线为主。全镇面积49.49 km2,下辖26个行政村,2018年人口数量为16 083人。镇域内具有丰富的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其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古奇石林等已形成旅游景点,带动了毛家峪村、小穿芳峪村等村庄旅游产业的发展。全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浅山区占镇域面积近70%,涵盖14个村庄且人口规模普遍较小,产业以山区林果种植为主,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南部平原区占镇域面积30%左右,包括12个村庄,人口规模普遍比北部村庄大,且村庄密度也较大,产业以蔬菜种植为主。
2 镇域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2.1 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分析镇域村庄发展影响因素确定了24项评价指标,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权重赋予方式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作出评判,最终构建镇村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综合权重结果显示(表1),对村庄发展潜力影响较大的准则层因素是经济发展和村庄用地,影响最小的准则层因素是设施建设情况;指标层影响因子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人均收入、地质灾害影响、距城镇中心距离、自然资源、距交通干线距离。
2.2 评价结果分析
2.2.1 分项发展潜力评估。通过以上评价体系对穿芳峪镇村庄进行评价,将得分情况划分为五个等级。
用地适宜性评分在0.480 5~8.906 9之间,均值为6.262 4。得分较高的主要包含小穿芳峪、西李各庄等10个村庄,占比38.5%。适宜性较差的是东水厂,原因在于镇域内部的地形差异,北部为山区,易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同时受生态线的影响较大,不适宜大面积建设;南部区域相较北部平坦,较适于建设。
地理区位评分在4.302 6~17.802 4之间,均值为13.578 4。地理区位优势最大的主要有小穿芳峪、东井峪、南山等8个村庄,占比30.8%,主要分布在镇域南部区域,距离蓟州城区、津围二线和喜邦公路较近;评分最低的村庄主要为处于镇域北部的坝尺峪、新水厂和东水厂等3个村庄。
村庄人口评分在1.584 8~10.720 6之间,均值为4.928 9。分数等级最高的是刘相营村,其人口规模占据主要优势;分数等级最低的主要是东水厂、坝尺峪、石臼及小穿芳峪等4个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主要位于镇域边缘地区。
村庄用地评分在0.003 2~18.330 6之间,均值为6.895 1,差值较大,为18.327 3,可见镇域内村庄用地规模相差较大。分数等级最高的是果香峪、东水厂、新水厂、穿芳峪及毛家峪等5个村庄,主要位于北部山区,其村域面积较大;分数等级最低的村庄是唐庄户、肖庄户、小巨各庄及刘庄户等4个村庄,集中在南部区域,村域面积小且可用建设用地不多。
设施建设评分在0.002 4~23.723 8之间,均值为2.504 2。设施建设对于村庄的发展相当重要,穿芳峪镇设施建设评分较高的村庄主要分布于镇中心周围,例如小穿芳峪、南山及西李各庄等设施比较完备;其余村庄除建设村委会之外均缺少其他相应设施导致评分较低,呈现出非常强的中心评分高外围低的分布特征。
经济发展评分在0.140 5~28.986 9之间,均值为7.969 3,差值较大,为28.846 4,说明村庄的差异性非常大。评分等级最高的是毛家峪、小穿芳峪2个村庄,主要是旅游产值收入较高,具有一定的旅游发展基础;评分较差的7个村庄分别为石臼、田蔡庄、唐庄户、半壁山、刘庄户、芳峪和肖庄户,因为村庄较小,优势不突出,主要依附于外界资源发展。
资源禀赋评分在0.004 4~41.808 5之间,均值为5.923 0,差值较大,为41.804 1,体现出镇域内部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差异较大。评分较高的村庄分别为毛家峪、穿芳峪、东水厂、大巨各庄等4个村庄,无明显的分布特征;分值比较低的村庄有小辛庄、刘庄户、唐庄户等9个村庄,主要位于镇域南部。
2.2.2 综合发展潜力评估。根据以上评估方法,本文通过ArcGIS叠加分析技术,对穿芳峪镇村庄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将其村庄发展得分按照非常高、高、较高、低、较低分为五类。村庄总得分在22.559 4~105.625 5之间,差值非常大,为83.066 2,其中镇域内有46%的村庄得分处于较高及以上水平,11.54%的村庄发展潜力非常高,15.38%的村庄发展得分处于高水平,7.69%的村庄发展潜力较低。这表明穿芳峪镇村庄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镇域内部各村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村庄资源禀赋之间的差异最大。
3 镇域村庄发展类型识别
通过对穿芳峪镇村庄各项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出7项准则层得分情况,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穿芳峪镇26个村庄进行分类,鉴于镇域内村庄发展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再次运用李裕瑞等[4]学者的村庄分类模型(VCM)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校核,最终整理出5种村庄发展类型(图1)及其特征。
3.1 集聚提升发展型
集聚提升发展型村庄主要是指运用自身优势来实现未来发展的村庄,该类型主要以内生动力作为村庄发展的驱动力。村庄发展前景较其他类型有优势,自我发展能力强,村庄未来的发展定位比较清晰,需要在保持现状发展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其发展品质并实现创新,合理利用外界资源并逐步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性,最具代表性的村庄是毛家峪和西李各庄[5]。
3.2 改善提升发展型
改善提升发展型村庄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发展优势,此类村庄综合发展潜力处于中等水平,仅依靠本底资源难以满足村庄的发展需求。村庄要以内、外部动力同时作为村庄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应在现状基础之上整合村庄的人口、产业及土地资源,推进产业现代化,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代表性村庄主要有壕门村、大辛庄及北台头村。
3.3 保留整治发展型
保留整治发展型村庄综合发展潜力中等偏下,发展优势不明显,需以外生动力作为主要发展驱动力推动村庄发展,典型性村庄较多,例如姚白庄村、小辛庄村、小巨各庄村等。可由政府加强引导,为其保留发展机会,积极寻求与周边村庄的联动方式,给予一定政策扶持,同时不再进行大规模设施建设,适当改善村容村貌,整理村域用地,集约建设,闲置用地还林、还草或还耕。
3.4 特色保护发展型
特色保护发展型代表村庄主要有果香峪、小穿芳峪及穿芳峪村,应着重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此类型应由最初以外生动力为主要动力向以内生动力为主导转变,乡村旅游及全域旅游的兴起为此类村庄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应当首先保持村庄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在考虑村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协调村民的生产生活,与周围村庄形成联动,逐步完善村庄产业链。
3.5 扶持保育发展型
扶持保育发展型村庄发展潜力处于较低状态,村民的生活十分不便捷但是一时难以易地搬迁,主要代表型村庄有石臼村、南山村及半壁山村等。此类村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外生动力作为驱动力维持其正常发展,应重点严控建设用地,逐步优化用地,布局集约用地,建立帮扶机制;对村庄进行适当扶持,形成村庄特色产业,促进村庄发展。
4 结语与展望
镇域村庄发展潜力及类型识别是镇村规划及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宏观层面对村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镇村规划中需分情况讨论[6]。本研究通过建立镇村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对穿芳峪镇村庄发展潜力进行分项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利用聚类分析法及VCM模型对镇域村庄发展类型进行归纳分类,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以期为镇域层面的村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对村庄发展潜力影响最大的指标是村庄的经济发展及村庄用地情况,影响较大的指标是人均收入、地质灾害影响、距城镇中心距离、自然资源、距交通干线距离,与穿芳峪镇实际情况较为符合,可为其他村庄的发展提供参考;②镇域内部村庄发展差异较大,村庄各分项评分差异也较大,根据其内部差异运用聚类分析及VCM模型校核,将村庄分为不同类型引导其发展。
本文对穿芳峪镇村庄的发展潜力及类型识别进行研究,但是其评价过程依然受到数据获取限制的影响,因而评价结果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是分析村庄发展类型的一种方式,确定发展类型是村庄发展的第一步,对于村庄的发展还需要根据镇域发展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分类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