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影响就业竞争力的调查分析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7-02蔡静宜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杰克竞争力

蔡静宜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行列中的中坚力量。在就业方面,高职毕业生近十年就业情况持续向好,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总体稳定,就业满意度持续上升,大学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且高等教育在毕业3年内回报明显。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有微幅度下降,而高职高专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却稳中有升,而在月收入方面,高职高专毕业生近三年平均涨幅达到了32%,这说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就业单位的广泛认可。

“工匠精神”自2016 年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迅速得到高频率传播和使用,各个高校掀起了工匠精神进校园的活动热潮。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一道新的命题。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工匠?工匠精神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本文将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往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检验学生个体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元素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可理解为具有专门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在手工业时代,“手艺工人”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不管是手中的碗筷,还是身下的床椅,大多出自他们之手,常见的有木匠、铁匠、篾匠、雕刻匠、陶工、厨子等等,这些“手艺工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以达到完美的程度。

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这说明,大力推进工匠精神宣传教育,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工匠精神逐渐流行起来,在社会层面得到广泛激发和深度培育。

虽然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没有专业的注释,但对工匠精神的内容已经达成一致,一般认为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较高的专业技能,第二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第三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第四是对职业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2 工匠精神元素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问卷调查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了解、调查和分析那些能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工匠精神元素因子,特别是要找出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工匠精神元素因子,并在教学实践和育人工作中进行加强与改进。

2.1 问卷设计、样本选择

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是指工作理念、态度、意识等,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看似主观、只停留在思想层面的理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领悟。本次调查可以根据实践行为来设置问卷的题目,主要是以学生教学实践和企业实习等方面行为的发生频率、时间长短作为学生具备某些工匠精神元素的衡量标准。

问卷一共包含有10道题目,前面2道题目分别从工资薪酬数量、工作发展空间两个方面来出题,考察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后面8 道题目是以学生教学实践和企业实习等方面行为的发生频率、时间长短来表述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元素的深入程度,基本上每道题目的选项都是采用文字描述供答卷人选择,易于接受。

表1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的样本是选择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工商企业管理5 个专业的往届毕业生,所调查毕业生人数为120 个,其中男生29 人、女生91 人,由于毕业生所在区域非常分散,问卷全部是网上调查完成。作为已经毕业的往届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 至5 年不等,能够客观理性的完成问卷,使得本次调查能够取得一手真实数据,圆满完成。

2.2 数据定量分析

以Y1工资薪酬和Y2工作发展空间为就业竞争力表述结果,以X1-X10工匠精神元素为就业竞争力表述因子,为验证工匠精神元素与就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下两个回归模型。

杰克坐在床上,捧着笔记本看着。苏婷婷趴过来,问:怎么样,谁的支持率高?杰克自信地:肯定我的高!咱爸观点早过时了!苏婷婷说:你就这么自信?杰克回答:当然自信,要不敢承诺听观众的?苏婷婷担忧地:我觉得你不该做这个承诺。杰克说:你放心,绝对没问题!结果出来了!杰克打开网站页面,突然愣住了:不会吧?咱爸怎么会比我高?苏婷婷失望地:我说么,你就不该做出承诺。杰克又刷新了一遍网页,喃喃地:怎么会呢?怎么会呢?苏婷婷提醒他:杰克,你忘了,这不是华盛顿,是在中国!杰克瞪大眼睛:中国不是早就和世界接轨了吗?苏婷婷说:有些接了,有些还没接。

Y1=a1X1+a2X2+a3X3+a4X4+a5X5+a6X6+a7X7+a8X8+a9X9+a10X10+k1

Y2=b1X1+b2X2+b3X3+b4X4+b5X5+b6X6+b7X7+b8X8+b9X9+b10X10+k2

用Eviews统计软件录入所有的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分别计算出学生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元素与学生就业竞争力之间的显著度和相关程度,发现工匠精神元素对毕业生工资薪酬和工作发展空间的影响均为正相关,即呈现积极的影响效果,其具体相关显著水平见表2。

从检验的结果来看,以P 值小于0.1 作为显著水平标准,对Y1工资薪酬影响最显著的依次是X10是否对企业有归属感和信任感、X2专业技能比赛获奖情况、X1在校期间是否参加专业技能比赛情况、X4企业实习实践次数及合计时长四个指标,其他指标显著性水平不强。对Y2工作发展空间影响最显著的依次是X10是否对企业有归属感和信任感、X4企业实习实践次数及合计时长、X7企业是否有入职培训、X2专业技能比赛获奖情况、X8企业是否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五个指标,其他指标显著性水平不强。总体来讲,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表2 工匠精神元素对工资薪酬和工作发展空间影响统计

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作为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促学的常见手段,确实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待遇和拓展发展空间。由于高职院校属于职业教育行列,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有企业实习实践环节,所以参加企业实习实践本身对就业竞争力结果并无影响,但是由于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和深入程度的个体差异大,在校期间进入企业实习实践时间越长的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竞争力越强。企业现代学徒制作为快速有效带领毕业生融入职场的方法,对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不太明显。企业对职场新人的入职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对员工的中长期发展非常有益。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得到较好的待遇,对企业的归属感与信任感会持续增强,员工会更加努力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3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探究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毕业生,能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高职院校对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足够重视,将其当成是系统工程,全程贯穿于教学与育人工作始终。在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3.1 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工学交替结合的教学实践双育人模式进一步强化。在方法上,应该坚持专业理论学习、教学实训、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在时间上,应该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教学始终,保持每名学生的实习实践时间占据三年学习时间的1/2左右,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的经验技术、熟练的操作技能、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课程、教材、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论证,举办、1+X证书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

3.2 建设“双师”队伍,推进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应该建设一流的结构化教师团队,既有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也要聘请各行业的能工巧匠服务教学,每个学生都应该配备教学导师和企业导师,导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且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教学导师要有工匠精神意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做好模范表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期盼、向往。

企业导师应以“手把手”的传统方式在实践环节训练学生,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向学生展示契约精神和工作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3.3 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工匠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以组织学生观看同类影片、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树立同行业同专业模范典型人物及毕业生榜样等方式高频率多次数宣传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通过校园活动植入学生思想。

全员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技能比赛与实践联系紧密,甚至于很多专业技能比赛是全仿真方式模拟实践,学生只要全过程参与过一次专业技能比赛就能总结出许多在理论学习环节学习不到的经验。以赛促教与学的关键在于,学校在参加专业技能比赛的时候不能仅仅只选拔和训练成绩好的学生,而应该以比赛为契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比赛的训练,不分彼此,没有等级歧视。

4 结语

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或是学校,都需要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融入育人文化,才能培养出用心、专心的各行业“匠人”。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杰克竞争力
杰克和吉尔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变成什么好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被冤枉的小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