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宜居宜业
2022-07-02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延续和拓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为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进乡村建设,要牢记“农”字。坚持为民而建,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民始终是行动的主体。鞋子合不合脚,穿的人才知道;乡村建得好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方案》明确,“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坚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要充分发挥农民才智,了解农民愿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大农民最需要什么,什么更有利于农民的生活劳作,就重点建什么,把精力财力花在刀刃上。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要鼓励农民广泛参与,全程监督,推行政务公开,畅通互动渠道,最大限度激发大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推进乡村建设,要把握“稳”字。《方案》指出,“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乡村建设,不是要推倒重来,千篇一律地建成和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而是要在保存中国特色田园乡村基础上提档升级,避免“有乡村没乡愁,有新房没灵魂”。要传承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点,尽可能保留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
推进乡村建设,要做到“实”字。农村在我国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乡村居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6.11%。此次,中央下发《方案》,就是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在目标上,做到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财力可持续、农民可承受的范围内,重点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建设,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路径上,做到扎实推进,各地各部门要细化措施,强化政策协调衔接,抓好评估考核,切实形成乡村建设的合力。效果上,做到抓实长效。创新农民自管、城乡一体化管护等方式,确保乡村基础设施建管结合,长效运行。
《方案》要求,到2025年,乡村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既要抓紧干起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又要扎实稳妥推进,坚持进度服从实效。我们相信,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定会在我国的多彩大地渐次呈现。E2102FF1-1306-4CB4-B36C-8455CEF4F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