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楼火灾逃生方法研究

2022-07-02蒋远才

消防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楼梯间居民楼

蒋远才

摘要:对居民楼火灾逃生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引发居民楼火灾的原因,分析火灾逃生方法,可有效提高火灾救援效果,降低人员伤亡,保证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文章主要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楼;楼梯间;火灾逃生方法

一、居民楼火灾的特点

(一)居民楼室内火灾

部分高层室内发生火灾之后,入户门作为居民楼唯一的逃生通道,如果被大火封堵,被困人员只能等待救援。如果在救援受阻的情况下,极易引发人员的伤亡。造成居民室内火灾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第一,家用电器产品。在电气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家用电器的数量逐渐增多,如果人们缺少对电器产品的正确认识,出现安装不当以及操作不准确的问题,极易引发火灾事故。而且,电气设备长时间使用,也会发生短路情况,如果居民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同样会大大增加火灾风险。第二,家用燃气。若出现家用燃气使用不正确或泄露的问题,也会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楼梯间火灾

楼梯间违规堆放杂物以及停放电动车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楼梯间出现火情时,由于烟雾较大,如果居民盲目逃生,不小心进入烟火区域之后会受到一定的人身损害,最终引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例如,2019年5月,广西桂林地区一民房发生火灾,火灾造成了5人死亡,6人重伤,32人轻微受伤,该事故是由一楼大厅电动车电气故障所引发的,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建筑项目只有一部敞开式的疏散楼梯,而且,在楼道口以及疏散通道内,堆放着较多杂物,严重阻碍了居民的疏散及逃生,在烟气快速蔓延的情况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员损伤[1]。

(三)管道井火灾

管道井火灾由于起火点相对隐蔽,当发生火灾时不容易被人们发现,而且在电缆起火之后会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火灾的扑灭及救援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二、居民楼火灾救援中存在的问题

(一)疏散救援难度大

由于居民楼功能的特殊性,人员密度大,一旦火灾发生,会大大增加灭火救援的难度:第一,由于居民楼的人员高度集中,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通过楼梯的疏散难度较大,严重的会发生踩踏事件。第二,由于居民年龄段以及身体情况的差异性,疏散能力存在不同。由于老弱病残为弱势群体,他们的自救能力相对较差,在发生火灾事故之后,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第三,在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会产生高温以及烟雾,人们在自我救援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盲目向楼下跑的现象,由于烟雾较大、能见度较低,会引发人员心理恐慌,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跳楼逃生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为了降低逃生过程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的影响,应该加强对人们的疏散引导,根据火灾情况制定安全的逃生方法,最大限度保护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二)火势发展较快

在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由于居民楼空间封闭,易燃材料多,促进了火势的蔓延,而且火灾的扑救难度也会加大,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第一,居民楼的可燃物較多,存在立体式燃烧时,当消防员赶到时已经无法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如,在楼梯间出现火灾之后,不能第一时间控制火灾,经过竖向蔓延,更无法在短时间内控制火势。第二,火灾范围相对较广。第三,消防通道堵塞。在居民楼的火灾救援中,消防通道堵塞问题也是十分常见的。对于部分老旧小区而言,在设置之初由于停车位较少,部分业主在消防通道违章停放车辆,阻碍了灭火救援进度。

(三)消防设施损坏

根据国家对住宅标准的规定研究发现,标准住宅以及塔式住宅一定要配备消火栓给水系统,但是,在部分居民楼中,存在着消防设施损害严重以及没有设置消防设施的问题:第一,一些居民楼的消防设施完好率相对较低。部分小区的物业没有对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受到部分监督检查工作难以兼顾的限制,当居民楼发生火灾时,无法利用消防设施及时救援,导致火灾控制难度大。第二,消防设施配件丢失。部分居民住宅的物业单位,为了避免消防设施丢失,会将水带、水枪等统一保管,当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无法及时使用相关灭火设备,导致灭火效率较低。第三,部分城市中的市政消火栓年久失修,在使用中存在着锈死、压力不足等问题,如果发生火灾,供水情况也无法满足救援需求。

(四)烟热易聚集问题

在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通风排烟问题也是增加救援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由于居民住宅的特殊性,烟囱效应相对明显,在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烟气在垂直蔓延的状况下,每秒的蔓延速度可以达到3~4m,较短时间内就会充斥多个楼层,大大增加人们自主逃生的难度。第二,由于居民楼内的通道狭窄,在缺少畅通的排烟系统情况下,受到烟气聚集的影响,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增加救援难度[2]。

三、居民楼火灾逃生方法

(一)保持镇静

在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楼内的被困人员一定要时刻保持冷静,不能惊慌失措,不要盲目地选择不正确的逃生方式。在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由于火场的温度较高,出现的浓烟会遮挡住人们的视线,即使被困人员所处熟悉的环境之内,也难以看清门窗位置,所以,在逃生之前,居民要冷静地判断火情以及周围环境,之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选择逃生的路线以及逃生的方法。其次,如果进入到陌生的居民楼环境,要留意建筑物的安全出口以及疏散通道等,当火灾出现之后可以根据安全指示迅速逃离现场。

(二)明确迅速逃离火灾现场的方法

对于居民楼内的居民,在火灾严重的情况下,应该掌握迅速逃离现场的方法:第一,一定要先触摸并感知金属门锁的温度,如果把手的温度正常,并且没有发现明显的烟气进入室内,意味着大火离本楼层有一定的距离。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观察门外的情况,用脚抵住门框,避免开门瞬间受到外部热气的伤害。在确定火灾没有对自身造成威胁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快逃离居民楼。第二,在火场逃生的过程中,要避免乘坐电梯。主要是在火灾的影响下,电梯可能无法正常运行,而且,整个电梯通道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影响逃离效果。第三,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居民楼内的人员可以用水浸透毛毯、被子等,将其裹在身上,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压低身体逃离火场。第四,在烟雾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楼梯间相对昏暗,人们在逃生时要沿着指示灯的方向逃离火场。第五,在穿越火灾区域时,如果发现衣物着火,一定不能惊慌失措,而是应该选择就地打滚的方式压灭火苗,避免带火逃走。第六,如果着火点位于居民楼上层,应该选择向下逃生的方法,如果着火点位于居民楼的下层,而且烟雾、明火明显封锁了下层的逃生通道,人们可以选择向上逃生的办法。

(三)利用空间等待救援

如果在居民楼发生火灾之后,高楼室内的人员在触摸门把手时发现较为烫手,或者烟雾已经进入到门缝之中,室内人员一定不能冒险打开房门,而是要迅速关闭室内的门窗,使用床单、被褥等将门缝堵住,避免空气对流现象的出现,减缓大火蔓延的速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断向门窗浇水,降低门窗的温度,之后在室内空间内等待救援。应该注意的是,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室内人员一定不能钻入到衣柜、床底等场所躲避火焰,由于这些环境相对隐蔽,救援人员不易发现,反而会错过最佳的救援机会。要注意的是,高层居民一定不能选择跳楼的方法求生,而是应该在防护设施准备充足之后以及非跳楼就会烧死的情况下才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四、加强居民对火灾防范的认识策略

(一)加强家用电器管理

在居民楼火灾控制及管理中,应该提高居民的用电管理意识。通常情况下,在用电安全管理中需要做到:第一,在家用电器安全管理中,人们要选择经国家认证的电气设备,保证电器产品的质量过关,而且在电气设备使用中,一定要按照设备的操作标准进行使用,避免用电隐患问题的出现。第二,避免用电设备与可燃物的接触,设备通电之后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看守,对于闲置的家用电器要及时拔掉电源。第三,在电气火灾发生之前,通常会有一定的前兆,居民要通过预先判断分析电气故障原因,针对电气引发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提升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部门积极加强对人们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火灾隐患的认识,让居民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第一,消防宣传活动中,要加强对典型火灾问题的宣传,并通过自救方法的讲解,提高居民在火灾中的自救意识,同时提高群众的火灾防护意识。第二,地方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居民防火工作的重视,通过对群众性消防工作的分析,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家庭,通过安全用电、依法用电等宣传活动的教育,提高人们的用电意识,使人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避免用电安全隐患引发的火灾问题。

(三)加强消防硬件管理

通过对居民楼火灾隐患问题的总结和分析,证明消防设施的配备是十分重要的。地区政府要根据居民区的特点,开展全面完善的防火灭火设施使用演练,在城市住宅区配备充足的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对市政管线进行定期维修,避免线路老化以及压力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四)落实消防监督机制

在居民楼火灾问题分析中,为了提高火灾救援的整体效果,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也是十分必要的。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居民住宅消防设施的监督,通过消防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智能的确定等,及时纠正消防违法行为,并根据居民区消防设施的使用情况,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而且,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可以鼓励居民对住宅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反居民楼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可以积极举报,保证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避免居民楼火灾问题的发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居民楼火灾逃生问题分析中,为了降低逃生过程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应该加强对人们的安全逃生引导,根据居民楼火灾情况制定逃生路线和方法,稳步提升居民楼初期火灾的逃生能力,并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消防部门和小区物业要加强对居民楼火灾危害的宣传,增强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使居民更全面地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将火灾隐患控制在安全范圍内,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唐睿.兼顾弱势群体疏散的楼梯间无障碍设计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9(05):215.

[2]杨秀丽.浅谈高层住宅火灾逃生设计——高层住宅逃生问题[J].中国住宅设施,2019(02):82-83.

猜你喜欢

楼梯间居民楼
楼梯
这世界终究没有回响
建筑防烟系统设置方式的辨析
楼梯间 要小心
浅谈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