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万亿城市是怎么“拼”出来的

2022-07-01章源升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年6期
关键词:招商深圳苏州

■章源升

今年我市在两会上提出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 万亿元的目标,为未来5年经济发展明确奋斗方向。2021年底,我市经济总量为14594.9 亿元,与目标要求尚有7400 亿元差距,虽然目前经济基础良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市场环境,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加大,想要实现目标要求,必须要有创新性的思路和突破性的举措。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2 万亿城市发展经验的梳理,为宁波提质发展带来启发。

截至2021年,国内共有6 个城市的GDP 超过2 万亿水平,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等城市从1 万亿跨越到2 万亿分别用了6年、6年、6年、8年、6年、9年时间。通过对这些城市发展历程的梳理研究,归纳出五方面经验特征。

明确区域发展战略定位

先进城市从1 万亿跨越到2 万亿期间,基于内外发展形势以及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了契合当下的产业发展定位,在产业迭代、成长的浪潮中,抓住了发展机遇,实现了城市发展能级的跃升。

上海:将自身定位为统筹引领长三角发展的龙头城市,整合吸纳腹地资源,通过衔接海内外市场,推动高附加值产业集聚,以及中低端产业向周边转移,逐步形成“一核多翼”的区域格局,打造成为国际化城市。

深圳:将自身定位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利用政策优势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分工协同产业链,培育以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动力。深圳的区域发展定位更加凸显自身的引领作用,通过不断升级自身产业能级,并向周边转移低附加值产业,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圈。

广州:将自身定位为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国际大都市,通过便捷的交通集聚资源禀赋,增强省会核心功能。广州的发展定位强调两个导向:一是打造区域联动效应,通过本土汽车、电子信息、日化等龙头企业的集聚优势,带动周边城市共同构建产业生态圈;二是依托自身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苏州:较早提出“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实行错位发展”战略,通过充分利用紧邻上海优势,摆正自身与上海的定位,做上海不想做、不便做的产业,上海负责0-1 环节,苏州负责1-10 环节。以信息产业为例,上海主攻软件,苏州就发展硬件。错位发展战略降低了苏州与上海产业重叠与竞争程度,深化了苏州与上海间的产业合作,二者形成了良好的竞合关系。

重庆:发展定位始终围绕成渝经济合作展开,2011年提出“成渝经济区”,2016年升级为“成渝城市群”,2020年进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建设将增强两地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链融合互补,巩固其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优势,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表:主要城市从1 万亿跨入2 万亿期间的发展目标及定位

持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深圳、苏州、广州、重庆从1 万亿迈入到2 万亿时,均表现为二产比重显著下降,三产比重显著上升。

从工业结构变化情况看,多数城市不同程度地受益于通信、计算机、汽车等领域产业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在积极培育新动能,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如深圳、苏州、广州的专用设备制造业比重均有明显提升,苏州的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增长较快。另外,这些城市还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苏州、广州的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在工业中的占比显著提升。相反,纺织服装、石化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耗能产业的占比则在逐步下降。

从服务业结构变化情况看,多数城市的普遍特征是软件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占比呈现持续提升态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教育、公共服务领域产业所占比重也得到了提升。

综合来看,这些城市产业发展呈现出“X+N”的特点,其中X 为本身具有一定基础的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以及软件服务等领域,由于顺应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浪潮,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N”为新培育或伴生性产业,如医药、高端装备、金属制品制造业等为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为填补产业及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对于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实行转移或淘汰,为效益能级更高的产业腾挪空间。

推动构建创新发展生态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深圳设立了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统筹各部门资源。苏州建立了全市创新工作例会制度。

二是加强政府性资金引导。深圳从2011年起连续五年投入25 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方面。苏州成立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500 亿元,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国家新兴产业政策为导向,采取“母基金+子基金”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设备制造与物联网、消费升级与文化。广州形成涵盖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发展、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引导基金体系,同时还设立区级引导基金。

三是鼓励开展产业研协同创新。苏州同牛津大学、哈佛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国内外230 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2300 多个产学研联合体,并设立多个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推动建设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支持开展重大公共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发展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等产业服务工作。

四是设定要素使用的创新门槛。深圳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和土地利用年度规划。广州鼓励符合产业导向和政策要求的“链主”企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产业项目纳入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范畴。

打造精准专业联动的招商体系

一是采取敲门式招商提升招商精准度。苏州借鉴新加坡经验,设置招商办事处,主动对接、服务企业需求。招商局设立特有的招商资源办事处,在全球举办招商会、洽谈会寻找有客观产业转移需求的企业并逐一敲门。

二是组建专业化招商机构。深圳成立投资推广署,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前沿产业划分三个招商业务部门,推进精准招商和境外投资网络建设;苏州、南通两市委托给专注于政府、工业以及商业地产招商领域的专业服务公司开发苏通科技产业园。

三是打造三层级招商网络。深圳的三层级招商网络主要是从政府驻点、服务合作、商会联络三个层面铺开,第一级网络为政府驻欧洲、北美、日本、澳洲经贸代表处,第二级网络为服务互换和购买服务等形式、与投资促进专业机构合作在全球41个主要发达城市布局的58 个网点,第三级网络是与350 余家海内外商协会联系形成的支点。

四是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深圳以创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孵化、创业投融资、种子交易市场为核心,以创业交流、创业展示、创业媒体、创业培训、创业公寓、公共加速为重点功能,建立“36”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为招商引资、创业创新营造良好了环境。

五是打造跨区域联合招商机制。广佛两地根据各自产业基础和发展重点,协同开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互补招商。成立广佛同城全球联合招商工作协调小组,立足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有关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承载能力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相互提供产业发展、招商动态、工作创新等信息,实现招商领域数据互通。

构建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

一是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深圳通过国企股份转让推进国企产权多元化改革,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截至2020年底,深圳共有30 家国资公司在A 股上市,1979年-2019年深圳国有经济总资产增长2.46 万倍,年均增长28.7%。广州市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加大市管企业重组力度,改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如广州工控全面整合旗下金融投资类资源,成立产业投资平台——工控资本公司,围绕集团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达35 家。

二是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深圳理顺市、区两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建立相对集中有效的行政审批制度,持续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水平。苏州营商过程透明化,营商关系市场化,营商协议规则化,营商审批高效化,以工业园区为例: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和违诺投诉制,建立24 小时值班制并开通服务热线,仅保留工商注册、土地使用、税务登记3 项收费,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从56 项降至8 项,审批时间由90 天降至25 天,专设现场办公、集中办事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结合两万亿城市发展经验及宁波实际,建议抓好以下几个转变:城市战略定位上,抓住城市能级提升关键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产业升级迭代上,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及全球产业链重构重大机遇,加快向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高地转变;要素资源保障上,抓住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机遇,加快向创新型城市和集约高效型城市转变。■

猜你喜欢

招商深圳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招商合作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园区项目招商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