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对东亚飞蝗卵孵化的影响
2022-07-01史豆豆薛玮胡鹏飞刘江梅曲善民
史豆豆,薛玮,胡鹏飞,刘江梅,曲善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大庆市 163319)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具有食性广杂、能迁飞、喜聚集、食量大等特点,是造成我国蝗灾的主要蝗虫种类[1]。虽然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害虫且往往令人“谈蝗色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东亚飞蝗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食用、药用、饲用、宠玩等多种价值[2],还是一种“废弃资源转化器”,可以将农田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农田杂草、堆积芦苇秸秆等废弃资源转化成可利用的蛋白资源。如果进行深加工,还可以从东亚飞蝗中提取抗冻蛋白、蜕皮激素、抗菌肽、几丁质、消化酶等。如果将这些成果产业化,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3-6]。如此一来就可以为蝗灾防治找到一条崭新的途径,变害为益,从而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收获。
目前,蝗虫的资源化利用在全国得到发展,有关蝗虫养殖的研究也相继开展[7-8],但多数研究聚焦于蝗蝻饲养管理,如温度、湿度、饲料等对东亚飞蝗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9-12],而有关东亚飞蝗蝗卵孵化环境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甚至光照对蝗虫卵的孵化影响相关研究几乎空白,部分研究对于蝗虫卵孵化时光照说法比较笼统,有的文章说卵孵化过程中有光照[10,13],有的说无光照[14],没有具体说法,因此,本试验利用人工气候箱人为控制光照时间,研究不同光周期对东亚飞蝗虫卵孵化的影响,得出了东亚飞蝗虫卵孵化的最适光周期。此研究成果对蝗虫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人工饲养蝗虫虫卵孵化技术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蝗虫灾害监测、预测以及人工养殖蝗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东亚飞蝗供试虫卵,由云南济远蝗虫养殖基地提供。
供试土壤取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系试验田,锯末购自淘宝。
1.2 试验仪器
人工气候箱(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孵化盒(底面直径10 cm,盖面直径15 cm,高15 cm)、海尔冰箱、土壤筛(32目)、纱网(16目)、方盆、家用厨房秤(0.1 g/3 000 g)、量筒(1 mL/100 mL)、剪刀、记号笔、毛笔刷、喷壶。
1.3 试验方法
1.3.1 虫卵及土壤与锯末的处理
东亚飞蝗虫卵用毛笔清除卵囊外的泥土,轻轻分开卵囊的粒卵,选择饱满的虫卵放入4 ℃冰箱保存待用。土壤先过筛,然后和锯末一起放入干燥箱中120 ℃条件下烘2 h,冷却后待用。
1.3.2 孵化基质的制备
孵化基质为土︰锯末=2︰1、基质含水量约30%。首先用家用厨房秤称取土和锯末,土的重量是锯末的两倍,放入方盆中混匀,然后根据含水量计算公式计算30%含水量需水量,用量筒称取,倒入方盆中与土壤和锯末搅拌均匀待用。
1.3.3 分组
首先将孵化基质铺入孵化盒中3 m左右,然后选取同一滞育水平的虫卵50 粒均匀地放入孵化基质上,最后再覆盖1 cm 左右的孵化基质,孵化盒用纱网罩住,以防孵化出的蝗蝻逃离。试验共设置6个不同光的周期,光照记为Light(简写为L),无光照,即黑暗,记为Dark(简写为D),分别为L︰D=24 h︰0 h、L︰D=18 h︰6 h、L︰D=12 h︰12 h、L︰D=6 h︰18 h、L︰D=0 h︰24 h。每种处理设置3个重复。
孵化温度为30 ℃,光照时间通过人工气候箱光控系统及人为遮光来控制。考虑到水份蒸发,在每个基质下都设置1个空白卵床,用以测定每天的失水量。试验进行中,每天早上9:00观察孵化情况并做记录,并用喷壶补充基质含水量。连续2 d没有蝗蝻出现则结束试验。
1.4 测定指标
蝗卵孵化实验测定指标包括孵化前期、孵化历期、孵化率、相对孵化率、累积孵化率。
孵化前期(d)=从处理日期开始至孵化出蝗蝻所经历的天数;
孵化历期(d)=蝗卵孵化期持续天数,即孵化第一天至最后出现蝗蝻的日期所持续的天数;
孵化率(%)=孵化的卵数/处理总卵数×100
相对孵化率(%)=单日孵化数/总孵化数×100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基本处理和作图,采用SPSS 22.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周期对蝗虫卵孵化前期及孵化历期的影响
不同光周期条件处理下,蝗虫卵孵化前期与孵化历期如图1所示。在光周期条件为L︰D(24︰0)、L︰D(18︰6)、L︰D(12︰12)光照下,孵化前期没有显著性差异,孵化前期均为6.00±0.00 d;在L︰D(6︰18)光周期条件下,孵化前期为6.33±0.33 d;在L︰D(0︰24)光周期条件下,孵化前期达到最大天数,为7.00±0.00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L︰D(18︰6)光周期条件下,卵粒孵化历期最短,为6.00±0.58 d;在L︰D(12︰12)光周期条件下,卵粒孵化历期最长,为8.00±0.58 d;在L︰D(24︰0)、L︰D(6︰18)、L︰D(0︰24)光周期条件下,其孵化历期分别为6.33±0.33 d、7.67±0.67 d 和7.00±0.29 d(P<0.05)。
图1 光周期对蝗虫卵孵化前期及孵化历期的影响
2.2 光周期对蝗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不同光周期条件处理下,蝗虫卵孵化率如图2所示。在光周期条件为L︰D(18︰6)光照下,卵粒孵化率最高,为76.00%±6.11%;其次为L︰D(12︰12)、L︰D(24︰0)、L︰D(0︰24)的处理,分别为74.67%±6.36%、74.00%±6.42% 和73.33%±5.70%;在光周期条件为L︰D(6︰18)光照下,卵粒孵化率最低,为70.00%±8.72%。不同光周期对蝗虫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图2 光周期对蝗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2.3 光周期对蝗虫卵累积孵化率的影响
不同光周期处理,蝗虫累积孵化率如图3 所示。进一步分析不同光周期条件下不同日期的孵化率发现,东亚飞蝗虫卵孵化率均在前3 d内急剧上升,之后趋于平缓,第一天至第三天的累积孵化率达48.00%~66.67%,占总孵化率的64.28%~87.72%。孵化光周期为L︰D(18︰6)时,在前3 d内累积孵化率增长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累积孵化率达到最高,为76.00%;L︰D(12︰12)、L︰D(24︰0)、L︰D(0︰24)光周期下的累积孵化率分别为74.67%、74%和73.33%。
图3 光周期对蝗虫卵累积孵化率的影响
2.4 光周期对蝗虫卵相对孵化率的影响
不同光周期,蝗虫卵相对孵化率如图4 所示。在L︰D(24︰0)、L︰D(18︰6)、L︰D(12︰12)、L︰D(6︰18)和L︰D(0︰24)孵化光周期条件下,东亚飞蝗卵孵化主要集中在孵化前3 d,其中L︰D (18︰6) 相对孵化率最高,达到87.78%;L︰D(12︰12)相对孵化率最低,为64.97%。第一天,在L︰D(24︰0)光照条件下相对孵化率最高,为27.96%,显著高于其他光周期条件下孵化率;第二天到第九天,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L︰D(24︰0)光周期条件下,卵粒持续孵化7 d,L︰D(18︰6)、L︰D(0︰24)光周期条件下,卵粒持续孵化8d,L︰D(12︰12)、L︰D(6︰18)光周期条件下,卵粒持续孵化9 d。
图4 光周期对蝗虫卵相对孵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蝗虫卵孵化受到温度、湿度、孵化基质、含水量、光照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蝗虫胚胎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5 ℃左右,孵化温度最低为16 ℃,28 ℃~30 ℃是蝗卵的适宜孵化温度。乐章燕等人[15]关于不同温度对亚洲飞蝗卵孵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出蝻数、出蝻率、累积出蝻数、累积出蝻率均随日平均气温升高而增大。蝗卵的孵化基质以无毒土壤和新鲜锯末按2︰1 比例配制最好,但是不同的孵化基质在效果上也有差别[16]。光照对蝗卵的孵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张洪波[13]研究红外和紫外照射对蝗虫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和紫外育种和杀虫具有可行性。
本试验采用不同光周期(光照时间:L︰D=24 h︰0 h、L︰D=18 h︰6 h、L︰D=12 h︰12 h、L︰D=6 h︰18 h、L︰D=0 h︰24 h)照射蝗虫卵,研究其对蝗虫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D(0︰24)光周期条件下,孵化前期最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L︰D(18︰6)光周期条件下,孵化历期最短,孵化率最高,但与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分析不同光周期对蝗虫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飞蝗虫卵孵化率均在前3 d 内急剧上升,之后趋于平缓,且孵化主要集中在前3 d,孵化光周期为L︰D(18︰6)时,在前3 d内累积孵化率增长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且在此处理下,累积孵化率达到最高;在前3 d,相对孵化率也是光周期L︰D(18︰6)最高。综合看来,光周期对东亚飞蝗卵孵化有一定影响,光周期在L︰D(18︰6)时效果最好。
4 小结
光周期对东亚飞蝗卵孵化有一定影响,在光周期L︰D(18︰6)条件下,孵化历期最短,孵化率最高,在前3d 的累积孵化率和相对孵化率也最高。综上所述,光周期在L︰D(18︰6)时东亚飞蝗卵孵化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