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7-01王金雪焦龙邓皖宁焦雨梅

消费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新冠

王金雪 焦龙 邓皖宁 焦雨梅

锦州医科大学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世界来说都是重重的一击。面对逐年增长的毕业生数量,这场疫情的到来,导致了经济的下滑,加之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与就业岗位的不平衡,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使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909万,同比增加35万。就业乃民生之本,我国一直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原则,保持就业形势的持续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1]。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届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一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甚至一直保持未就业状态到2021年,因此也抢占了2021届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导致就业形势更加紧张,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渐增加。

(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热情较低,就业选择消极

近年来,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拖延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使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为严峻,使消极就业状况更为突出。学生们不愿降低自己的就业目标,就业期望较高,便一拖再拖,等待符合其心理预期的就业机会,因此就成为了未就业群体。年复一年的积累,使许多就业岗位白白浪费,无人胜任。与此同时,也使下一年的毕业生面临更为紧张的就业岗位与更为激烈的就业市场,这些都会使学生形成较为消极的就业情绪。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观较为落后

大多数的毕业生都抱着求稳的工作态度,找到一份稳定的“铁饭碗”。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许多的中小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纷纷以失败告终,这也导致了毕业生对“铁饭碗”的期望更高了。因此,事业单位、公务员及国企等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2]。但毕竟岗位有限,竞争也较为激烈,一大批人才涌向同一领域,同一岗位,会导致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影响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冠疫情在给就业市场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毕业生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思路,需要他们不断转变就业观念、跟紧时代脚步、适应时代需求。旧的产业的退出,也必然会带来新兴产业的萌芽。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应该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而不是消极怠慢,守株待兔。

(三)高校的就业指导不够充分

高校对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指导相较于其他专业课与公共课而言,相对有限,只停留于理论指导,实践性较低,对学生在实际求职技能的提升作用较小。高校对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专业课,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毕业和就业距离自己较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更多的精力,只有到了自己也面临就业上的问题时,才悔不当初,错过了一些较优质的就业机会。

(四)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的中小企业或因无法承受经济下滑带来的冲击倒闭,或因此减少用人岗位、降低薪资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这就使就业市场的就业岗位大幅减少,加之高校毕业生刚刚走出校园,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不愿接受低于内心预期的岗位及薪资水平,因此造成企业发展受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出现滞后或待业的情况。

(五)毕业生创新创业面临困境

后疫情时代,不论是各地政府还是高校本身都出台了有利于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多项政策,但毕业生在创业工作上仍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

创业启动资金的不足,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使在创业初期资金条件满足需求,在长远的就业考虑上,也可能无法满足毕业生长久的就业需求。

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知识和经验都是不足的,大部分都属于纸上谈兵,实践经验很少,虽然对创业充满热情,但一旦要将计划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就会发现困难与阻碍重重,也就终止了行动[2]。

家庭的反对也是毕业生创业的阻碍之一,创业必定需要一定量自己的投入,对经济状况相对一般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如果创业的最终结果不理想,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也会受到家里人的反对。

创业在多种就业形式下,是风险相对较大的一种就业选择,不是所有毕业生都愿意承担的,所以相对稳定的就业形式更能受到毕业生的青睐。

(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现

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就业岗位停止招聘新人、整体的薪资待遇也有所降低,招聘单位的笔试面试时间也都相应推迟,使学生的就业计划被迫改变,就业期望也相应降低,加之身边一些同学也许找到了符合预期的工作,使许多学生出现了一些急躁、焦虑、忧郁的情绪,对个人能力产生了怀疑,变得不自信,畏首畏尾等,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高校毕业生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在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方面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积累,对自己在专业上的喜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工作的选择也有上一定的要求,期望值也较高。

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出于个人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专业以外的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前开始了工作状态,拥有自己的“事业”,毕业后也将这份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一直寻求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但由于对政策的不了解、创业的启动资金的不足等问题,只能放弃自己的创业梦想。

还有一部分学生,更关注于编制招聘,将编制作为自己工作的硬性条件,因此也会失去一些比较好的就业机会。毕业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延迟就业不但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也会使毕业生自身的就业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不自信、不乐意出门找工作的抵触情绪。

三、后疫情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新冠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为整个学生群体带来了警示。制度和政策的不完整性也浮出水面,为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方向。

(一)完善就业制度,增加就业帮扶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使许多工作被迫暂停,包括高校的教学工作也被打乱,毕业生也被迫中止了就业计划,面对疫情过后的新形势,现行的制度也需要顺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为化解就业矛盾,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就业体系。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与市场相匹配的体系,不断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互独立的情况,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从而逐步改善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体系不相适应的情况[3]。

对于因疫情而推迟就业计划,导致就业出现困难的学生,应积极与学生取得联络,了解需求并推荐就业单位。建立困难就业生台帐,进行一对一的就业帮扶及就业单位的推荐,厘清就业困难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精准就业帮扶。

(二)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正确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业指导应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之中,通过日常学习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就业观的树立需要政府、社会及高校的多方配合。

政府应多措并举增加就业指导与就业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毕业生全面解读国家当前的相关政策方针,使学生有途径、有条件、有兴趣了解国家政策及社会就业环境,倡导劳动光荣,鼓励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理想。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宣传毕业生就业的先进典型,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情况,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高校本身应将就业指导贯穿教育的始终,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及帮扶,帮助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就业指导也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教师团队,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也需加强就业指导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主动出击,积极与就业机构取得紧密联系,寻找优质的就业资源,并提前与就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争取适合的工作岗位。

社会各界、网络媒体及相关机构也应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关注毕业生就业需求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的供需关系,用网络媒体、社会舆论导向的等,使毕业生主动了解就业的大环境及国家的政策方针,从传统的就业观念中跳脱出来,增加就业的自主性,增强就业热情及信心。

(三)增加就业联动,提高就业水平及质量

后疫情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形势,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强化各部门的联动,增强体系建设。

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合作与资源整合。各高校与人社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统筹交流,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整合就业相关资源,实现就业资源的互通,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平。

加强就业政策的监督和落实。各部门的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应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按照工作计划及政策要求切实落实,同时将监督落实常态化,保证政策制度落实到位、掷地有声。

加强就业统计及分析。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就业数据的统计已全面实现了网络化。通过动态监控,了解学生的就业现状,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数据统计及分析系统,通过后台数据比对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实现精准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及就业水平。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应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为专业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4]。不但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建议和方案。

完善高校专业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作为牵头部门,心理健康中心、各个学院及相关部门配合,将就业指导教育纳入学生的教学计划之中,并作为教学完成度考核的指标之一,真正将就业指导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及就业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困惑。

(五)加强就业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就业云平台

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便捷与高效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相关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就业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双向互利的过程,通过就业云平台,高校可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及时更新学生的就业情况、办理就业相关业务,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完成信息的接收、个人信息的申请修改与确认、网络签约等一系列工作。后疫情时代,充分利用就业云平台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快速完成以前还需要通过往返两地办理就业相关手续的情况,也能够获得最新的就业情况,同步更新。既为学生提供了方便,也为高校及时掌握就业情况、做出就业分析、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为毕业生提供便利

毕业季也是各个单位招聘最为密集的时段,大多数学生都在校外实习或参加招聘考试,而毕业手续相对较多,他们也无法及时办理,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队伍,应该发挥出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毕业的相关事宜。同时,作为学生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做好毕业生的知心人,听取学生的困难,汇总学生的问题,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简化毕业相关程序,真正为学生解决远距离给毕业手续办理带来的困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更多地通过网络为毕业生进行毕业相关材料的审批和传输证明材料等,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

四、后疫情时代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的价值内涵

是落实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措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毕业生能否满足就业单位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依据。后疫情时代,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高校要针对就业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是促进高校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门论述,明确了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为高校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工作方向和重要遵循[5]。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以往更为巨大,需要高校为他们提供更为精准的就业指导。同时,也使高校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为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提供了方向,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转变工作作风,真正为学生带去便利,促使高校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五、结语

在后疫情时代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比过去几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要长期坚持并需要不断提升的工作。但只依靠高校本身仍然力量有限,整个社会都应该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人才的培养依靠高校,而人才对国家建设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才输送渠道也应该更为顺畅,改革的道路虽然艰辛,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通人才培养、输送等环节的各个渠道,将会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辟新的前景,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新冠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新冠疫苗怎么打?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