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氯氢硅,怎么就这么火?

2022-07-01@董师傅

电脑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多晶硅中通

@董师傅

当下,三氯氢硅概念十分火热。

板块中既有三连板的,也有20%涨停板的,还有短时间股价翻倍的,各路投资者在其中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作为光伏最上游的三氯氢硅,怎么就这么火?

三氯氢硅,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由金属硅粉和氯化氢反应合成,主要用于制造多晶硅、硅烷偶联剂等。

其中,多晶硅为光伏的核心材料。

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三氯氢硅产能为56.6万吨,产量为34.62万吨,下游实际消费量为34.63万吨,其中32%用于多晶硅,25%用于硅烷偶联剂,剩余43%为各企业自产自销。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鼓励光伏发电,行业有望持续增长,有专家预计2025年全球装机量有望超过300GW。

譬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到,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如此一来,对多晶硅的需求不断扩大。

据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已公告的多晶硅新增产能总规划为322.3万吨,未来3年累计将有125.8万吨产能分批投放。

“三氯氢硅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对保障多晶硅企业的顺利扩张和投产具备重要意义。”一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开机阶段,多晶硅厂商每新增1吨多晶硅产能,需一次性投入三氯氢硅约0.2吨,以补液位和清洗系统。在生产阶段,多晶硅厂商每生产1吨多晶硅,需消耗三氯氢硅0.3~0.5吨以补充循环系统的损耗。”

换而言之,三氯氢硅也会跟着供不应求。

对此,国金证券深表认同:“三氯氢硅的核心下游是多晶硅,为其生产中的必备原料,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供需错配中短期较难缓解,在行业持续高景气的状态下,具备光伏级三氯氢硅产能的企业将充分受益,碳中和背景下国内多晶硅企业快速扩张,光伏级三氯氢硅需求迎来爆发期。”

事实上,三氯氢硅的紧缺在价格上也有所体现。

2022年,工业级三氯氢硅的价格在21000元/吨位置震荡,而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价格则出现了跳涨,3月的价格还在18000元/吨,到了5月就变成27000元/吨。

更为重要的是,有券商测算发现,单吨三氯氢硅价格每涨1万元,对多晶硅企业的盈利影响很小,考虑到当前多晶硅行业利润极为丰厚,预计下游企业对三氯氢硅涨价的容忍度较高,那么涨价的阻力也就较小。

供需错配之下,涨势或仍将延续。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氯氢硅企业受益匪浅,特别是拥有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企业。

三孚股份是国内三氯氢硅龙头,现有三氯氢硅6.5万吨/年、高纯四氯化硅3万吨/年、氢氧化钾5.6万吨/年、硫酸钾10万吨/年。

其中,光伏級三氯氢硅占比约为70%。

此外,三孚股份在5万吨/年三氯氢硅项目基础上准备扩建7.22万吨/年三氯氢硅项目,项目投资总额7526.52万元,预计建设期为6个月,建成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为10.3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2.9亿元,年均净利润为2.5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366.4%。

国信证券表示:“公司布局三氯氢硅下游电子气体(电子级二氯二氢硅、电子级三氯氢硅)、硅烷偶联剂中间体及系列产品,同时公司2021年收购三孚纳米材料100%股权,主要生产气相二氧化硅,进一步完善内部循环产业。”

新安股份是一家基于“氯、硅、磷”三大元素产业链的龙头公司,目前拥有三氯氢硅年产能6.5万吨,除部分自用外,约有4万吨可对外出售,其中子公司的2.5万吨光伏级三氯氢硅装置已于2021年底完成技改并投入使用。

太平洋证券表示:“一体化经营优势凸显,终端业务占比提升逐步抹平周期属性。公司围绕有机硅业务进行‘产业链向上、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协同’,实现上游金属硅自供,下游中高端产品开发,公司终端业务驶入快车道。”

从业绩来看,新安股份也颇为亮丽。

2021年营业收入为189.77亿元同比增长51.45%,净利润为26.54亿元同比增长354.56%,扣非净利润为26.73亿元同比增长567.10%;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5.02亿元同比增长70.86%,净利润为12.25亿元同比增长336.71%,扣非净利润为12.13亿元同比增长334.72%。

赚钱效应,得以延续。

宏柏新材是含硫硅烷龙头,具备完整的“硅块→三氯氢硅→中间体→功能性硅烷→气相白炭黑”产业链,且加速扩产三氯氢硅并布局光伏级。

目前,拥有年产5万吨工业级三氯氢硅,第二套年产5万吨三氯氢硅装置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投产,可对外出售光伏级三氯氢硅产品。

开源证券表示:“2022—2024年是公司投产大年,全产业链硅烷‘小巨人’即将诞生。我们预计新装置有望产出光伏级三氯氢硅进行外售,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三孚股份、新安股份与宏柏新材近期涨幅巨大,获利盘丰厚,短线聚集了较大的风险,要注意短线杀跌的风险。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跟本报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参考,实际盈亏自负。

董师傅,中通客车还可以进吗?

因为核酸检测车,中通客车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斩获了13个涨停板,打开涨停板之后在高位宽幅震荡,不少投资者希望调整之后再续一波。不过,游资对中通客车的分歧严重,向上向下都有可能。其实,中通客车基本面并不支持这样的上涨:2019年至2021年,销量分别为15038台、10466台、10050台,呈现三连降的趋势;净利润分别为0.33亿元、0.24亿元、-2.20亿元,愈发恶化。此外,还有7亿多元的货币资金受限制。当然,游资也不看中通客车的业绩,炒的是概念,但炒概念是短期行为,风险不言而喻,如若没有心理准备最好远离。

董师傅,怎么感觉中信证券越来越像“行业冥灯”,之前唱多贵州茅台、宁德时代、腾讯控股都被打脸了,这次唱多比亚迪,感觉也要over了。

中信证券作为行业数一数二的“大佬”,一直是行业的風向标,多年以来其行业话语权颇重,研报的分量是响当当的。不过,近一两年有了翻车的迹象,2021年2月将贵州茅台的价格上调至3000元,2021年3月将腾讯控股的目标价上调至820港元,2021年7月将宁德时代的目标价上调至754元,这三次都是失败的,发布研报的时间差不多都在股价筑顶之时,一时间令资本市场风声鹤唳。这次,认为比亚迪市值破万亿元并非终点,1.4万亿元才是合理的,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于是乎大家有了条件反射,认为比亚迪的股价涨到头了,出现了抛压导致比亚迪的股价短时间有了震荡。需要注意的是,预测原本就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信证券是“反指”仍值得商榷。

猜你喜欢

多晶硅中通
我国多晶硅历尽千帆砥砺前行
变压吸附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中的应用
多晶硅的高重频皮秒脉冲激光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