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十)

2022-07-01靳国君

新青年 2022年3期
关键词:夔州范成大枫桥

靳国君

陆游虽从未去过夔州,却不陌生,自幼在诗文中常见。他知道夔州遠在三峡,是穷乡僻壤,地瘠民贫。他想到唐代诗人杜甫,曾漂泊到巴山蜀水,在夔州生活了两年,留下了八十多首伤时悯农的诗作。离开虁州两年后,多病缺医,病逝于湘江船上。晚于他的诗人刘禹锡两次遭贬,二十三年间,一直辗转在巴山楚水的边荒之地,也曾在夔州任刺史,在写给白居易的诗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陆游默诵此诗,为刘禹锡独自伤怀。好友李浩,四年前,往任夔州路转运使司判官,后任四川总领,刚调回任太府少卿,他信中言夔州地理风俗,犹如刘禹锡所写。

在思緖纷扰中,他想,为一家人的生计,亦不能不去,“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何况乡居三年余,有志难伸,此去也是报国之机,“四方男儿事,不敢恨飘零”,官不择位,夔州再荒远,还是要知难而行。全家同去,免得两地分居,山水阻隔,有明月之思。他延迟至闰五月十八日离乡。

离乡前,他按陆家几代家风,逐家拜别乡里,叙乡情,述别意,亲情眷眷。离家前晚,陆氏兄弟们在城郊法云寺饯行,至五鼓时分。古来我国寺庙兼有宾馆功能,文人墨客可以留住,置酒宴饮为习俗。次日拂晓,兄弟、族人、乡邻吴兄、刘兄、李迪、李弟等,人人折柳,三三两两络绎而来,远送至二十五里外的柯桥馆驿,正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时分。

这馆驿不远处,便是柯桥。这柯桥是单孔石拱大桥,桥高三丈,远远即可望见。桥栏外藤萝密布,参差披拂,下垂迎风,柯水从桥下流到大运河。陆游过桥,想到灞陵送别,这柯桥送别情谊又何深,离情别绪恰如藤萝,牵牵扯扯。乡亲们是既喜又忧,李迪、刘兄等几人说道:“大丈夫志在四海,出将入相皆从苦中来。”也有族人想到去路迢迢,水上多险,又不知何年何月归来,暗暗掩泪。近旁的永丰桥上,行人听说陆游远行赴任,也纷纷向他拱手祝贺、道别。

微风轻拂,杨柳依依。大家在渡口,送他家登上官船,有人递上一篮子新挖的野菜,言离乡,吃乡土菜,常念乡亲,嘱陆游到地写信来。陆游、王夫人和众子长揖相谢,众人簇拥岸边,依依不舍。吴兄手挥柳枝,站在岸边目送,望着即将远去的陆游一家,轻吟王维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枝轻摇,情送行舟。柳枝、柳枝,留之、留之,情意遣倦,留人不住,留住情意。

船经萧山县,先去临安,陆游须去吏部领命。

自其离开临安,至今八年。领命后,26日晚,老友国子监司业芮晔招饮,编修官张亢宗、张叔潜等几位友人作陪,抚今思昔,畅叙情怀,感叹时光似水,往事如烟。

过两日,几人西湖泛舟,只见岸边园苑,竹树皆老苍,高柳接天,想到旧交多已星散,陆游若有所失,有憾意。

芮晔望望陆游,劝慰道:“草木难为久,人岂不凋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灵秀,水巷人家,吴侬细语,到时,可流连几日。”

张亢宗亦嘱,姑苏稍停,舒朗心怀,随口吟诵杜荀鹤诗《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乡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相思在渔歌。”

陆游离临安,抵姑苏,过枫桥,暮色暝暝,泊船夜宿。仰不见明月,俯不闻乌啼,两岸枫林茫茫,水面漆黑,只有远处渔火飘忽,寂静无边。

家人都已睡去,唯陆游难眠。夜半,寒山寺钟声响起,悠远深沉。陆游默诵《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代张继进京赶考落第,归舟夜泊枫桥,落寞孤寂时所写,愁绪不绝。陆游七年前曾来,过枫桥数步,访寒山寺。只见碧瓦黄墙,青松蓊郁。读碑刻张继诗,陆游欣赏诗的意境。住持引他到一处碑刻前说道:“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过枫桥,夜宿寺中,应邀留字,他不加思索,挥笔写下这四字。”陆游高声念道:“还我河山!”那字一气呵成,遒劲有力,仿佛有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荡气回肠。透过夜色,陆游仿佛又看到这四个笔扫千军的大字。他思绪如缕,吟绝句《宿枫桥》一首,抒发深沉之思: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未须轻感叹,巴山此去尚千重。

陆游,心在前路,过姑苏不入,从大运河进长江,溯流而上,一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水上航程。陆游吟诗道:“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在千峰百障中……”

全家人二十几口同住一船,空间狭小,生活十分不便,何况异乡风土,气候不一。船行三五日后,有时遇狂风暴雨,舟中尽湿,只得泊岸。有时气温骤变,由大热转而极凉如秋,一日之内,晨昏之间,竟有四季之变。先是陆游的五子子约病,未愈,小孙病,长子子虡又病,陆游等也先后身染病患。有时只得在泊地上岸,请当地官员找医生上船诊治。

过镇江,观江中小岛,上金山寺,路上巧遇范成大。

自朝中圣政所一别八年,只书信往返,无缘相会,今在他乡遇故知,实出意外,两人皆惊喜。此时,范成大官至起居郎,负责记录天子言行。

次日,范成大招饮于玉鉴堂,畅叙别来岁月,言及中原,所见略同。范成大言,今受命以资正殿大学士之名,任赴金使臣,即将北上。陆游问道:“此行可成何事?”范成大蹙眉悄言曰:“金主欲壑难填。”陆游敛眉低言:“屈冠带之邦,通引弓之俗。”范成大曰:“晏子使楚。”陆游曰:“善!”离时,范成大上船相送,言摄自珍重,陆游嘱“大节不亏,人格不辱。”长揖告别。船行,陆游见范成大与随从,伫立岸边,目送渡船。

离镇江,过瓜步山,夜晚可闻山上虎啸豹吼,声声震撼,山谷回响,闻之悚然。将晓,大风,覆盖夹被,凉如暮秋,陆游与家人患疮疾。 七月五日,自新河入龙光门,泊舟秦淮亭。五日晚,建康诸军都统和江宁知县等人来迎。

六日,竟有意外之会。原来是秦桧之孙、侍郎秦塤,奉祠家居,闻陆游到金陵,竟热情相邀。陆游惊意外,勉为其难,随知县何作善等,赴秦塤画堂叙谈,众人作陪。陆游见栋宇宏丽,林木葱茏,前临大湖,波光云影,湖前是御书阁,雕栏画栋,是当年高宗賜与秦桧。高宗手书匾额“一德格天”,已无。陆游与秦塤初见,宾主尽礼。秦塤说,家人病,可请当地名医刘仲宝视脉诊治,知县何作善说,他已告刘仲宝明日上船。

隔日,游天庆观,秦塤门客、武康尉刘炜对陆游说,秦氏久家居,衰落可念,生计益薄,时典当,补不足。陆游问祠禄几何,刘炜答道年七万斛(七十万斗米)。几日里,秦塤遣医来视,后又冒雨登船,亲来送药,热待陆游。

陆游内心有感,当年科考被秦桧除名,险误终生,而秦塤依秦桧之力舞弊得中,十八年过去,而今两人竟得识,人事之变,不可逆料,两山不得相遇,两人不论恩怨亲疏,说不定何时有意外之会。何作善云:“有缘无缘非天定,人生何处不相逢?纵不相逢言在耳,云山万里犹闻声……”

登石头城,陆游对子虡、子龙说,秦始皇远望金陵,说有帝王之气。诸葛亮出使吴国,走马石头城,见“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江山壮丽,称“真乃帝王之宅也”。

陆游说:“建康城,南唐皇帝李璟所作,高三丈,因江山为险固,其受敌惟东北两面,而壕堑重复,皆可坚守。至绍兴间,已二百余年,其坚如故,所损不及十之一。”

他又说:“金陵临大江之险,固有金汤之势。仪凤门旁有造船大坊,可造万斛巨轮,五洲第一。行在不应在杭州,最应在金陵。吾与众臣上札,高宗弗听,奈何?”

子虡说道,若在金陵,秦桧来宋,不易。

在定林庵,主持引导。陆游与儿孙,进昭文斋,见额匾与斋中王安石画像。陆游说,额匾乃书法第一家米芾题,画像是“宋代第一画”李公麟作。画像着帽束带,神采如生。四年前,陆游赴隆兴,途中冒雨登钟山,进定林庵,题字壁间,今已移刻崖石间:“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儿孙见,围立诵读,情俱欣欣然,陆游颔首。又见刻功大气,精道,刀法娴熟,想必出自大家之手,心生谢意,略躬身。

去半山园。半山园是王安石变法失败,二次罢相外任,屡坚辞,只领宫观闲差后,所居之地,毗邻秦淮河,去钟山半路,故王安石名之半山园。

住持说,王安石常带炊饼,骑驴上钟山,在定林庵休憩,读书写诗,时得佳句,如“屋绕弯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供我闲。”

陆游说,介甫(王安石字)父在江宁通判任上忽逝,葬于斯;乃母逝后,亦葬于斯;介甫青少年黄金岁月留于斯。他二次入相,途中作《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未至京城,已盼早归钟山,心之所系,方有半山园十年,了却其最后岁月。介甫一生,节俭成性,一身官袍穿八年;为相,亦粗茶淡饭,一无所择,每餐一菜一饭,与乡民同,食之怡然。主持感慨:“王安石两次拜相,中隔几月,共七年,国库充溢,超量限;物资丰富,胜历代,其贵为一国之相,自奉于民同,视民如父母!”

王安石居半山园,未曾想反对他变法的苏轼,会来探望他。那是苏轼离黄州另获新任,途经金陵,专程来拜访王安石,亦是意外之会。陆游说,此是超然之境。苏轼深知王安石变法,是为国不为私,故虽因昔日政见不同,屡受重挫,甚而险些丧命,然对王安石不怀私怨,罕见。

两人一见,化敌为友。苏轼住半山多日,畅谈,相谈恨晚。陆游说,这可见苏轼心胸,必是青史难得的佳话。

两年后,十岁哲宗继位,宣仁太后高氏听政,任司马光为相,废除所有新法,王安石忧心国事,痰火症(肺疾)加剧,病逝,年六十三岁。苏轼此时年五十,渐至显位,先后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哲宗亲政,风云突变,苏轼与弟苏辙接踵遭贬,苏轼先贬岭南惠州,后贬海南儋州,艰辛备尝,不堪言。徽宗继位,遇赦,年六十六岁得北归,却病于途,逝于常州友人宅。吴越之民哭于市,友人吊于家,太学生相与奠于寺。

人世多变,说来唏嘘不已。陆游对子孙说道,王安石与苏轼,两人同是欧阳修门生,政见殊异,势不两立,晚年殊途同归,谁人可料?有客曰,人可知己之前,不可知己之后,后之不可揣测,凡再变矣。陆游在诗中写道:“人生穷达谁能料,蜡泪成堆又一时。”他对几子说,居官,不可恃官而骄;有功,不可以功而傲;致富,不可仗富而狂。人之为人者,善待人也;善待人者,仁也。

主持感喟:“人之废兴成毁,不可先知也。得势不失德,失势不丧志,君子也。骄、傲、狂,小人,妄得者也,烈火烹油岂可久哉?盛极而衰者多矣。大千世界,三灾八难、五痨七伤,可得避乎?”

陆游言道:“盖人各有其幸与不幸。幸,常在努力中;不幸,偏在意料外;世事多变,三灾八难、五痨七伤,事与愿违,是可叹也!”

猜你喜欢

夔州范成大枫桥
夔州精神与杜诗本色
枫桥夜泊
杜甫咏诸葛亮诗略论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唐五代时期夔州军事初探
枫桥夜泊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喜晴
杜甫夔州诗与三峡文化关系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