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物流业制造业融合的地方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2022-07-01王乔博罗润三刘瑶瑶
王乔博 罗润三 刘瑶瑶
摘 要: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业关联最为紧密的产业之一,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然而面对着物流业制造业快速深度融合发展,复合型人才日渐成为行业融合产业升级的瓶颈之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以专业划分对于满足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型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明显的知识技能“孤岛”。本文以地方高校滨州学院为例,为适应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满足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并服务地方发展需要,提出了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一体两翼”模式设计,以期为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地方高校、智慧物流、一体两翼
一、引言
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物流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二者联动融合发展趋势的增强,制造业成本水平不断降低,然而存在着融合层次低、范围小及程度浅等问题,往往较难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总体要求相适应。2010年4月,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正式将两业联动纳入行业发展正题。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由两业联动的第一阶段,转入深入融合的第二阶段。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 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物流业作为制造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制造业的融合是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当前物流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探究如何培养对智慧物流运营模式+智能制造等双领域融合创新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话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隨着我国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的提升,物流业与制造业联系日渐紧密,由联动逐渐转向融合。我国学者对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针对人才培养进行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在物流业制造业联动到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国内学者对产业关联、耦合协调规律、发展模式及对策分别开展了研究。魏艳秋(2020)认为制造业跨界现代物流服务业实现进一步融合发展将推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并从人才储备,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出了促进两种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1]。陈春明等(2020)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八大经济区两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从政府支持、社会环境优化及人才培养引进等角度提出了建议,特别指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重要性[2]。然而面对着物流业制造业快速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日渐成为行业融合产业升级的瓶颈之一,配套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成为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人才培养诸多学者对物流业制造业联动到融合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开展了研究。陈慧等(2021)对“智能+”时代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社会需求变化的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跨学科构建创新型“智慧物流”专业以适应“智能+”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3]。翁世洲等(2020)归纳分析了智慧物流核心能力,对“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其中课程的设置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及大数据应用分析等课程[4]。李晓丹(2020)、钟燕红(2021)等学者对智慧物流背景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智慧物流人才特质要求,分析了当前物流人才培养的脱节和滞后,认为专业知识、能力的重新定位要求培养理念、机制、模式进行相应的升级[5][6]。王志文等(2020)基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视角对辽宁省物流专业建设进行了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大数据分析及应用软件三个方面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物流专业建设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物流人才培养模型[7]。物流业制造业联动到深度融合趋势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倒逼着高校复合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打破常规专业局限,促进专业间的融合。
三、地方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条件
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的趋势明显,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倒逼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对于各地方高校而言,整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资源,对于提升高校应用型转型内涵及服务社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智慧物流是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新特征,对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品质提升具有关键意义。因此,地方高校对于发展物流业制造业复合应用型人才来说,有必要提高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导向的重视及认同。
对于培养物流业制造业融合背景下的智慧物流人才,地方高校首要具备的是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趋势认知及行业企业复合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了解。当前生产物流行业紧需人才类型有物流工程师、物流规划工程师、供应链工程师、生产物流经理/主管、工艺部长、物流总监、机械工程师、现场施工经理、物流计划工程师、工业工程师、智慧物流工程师及规划师、总装物流工程师。在这些人才类型中,更多的是同时具备物流与制造业专业知识及技能,且大部分是在入职后的工作场景中通过自学及参与相关培训弥补所需专业知识及技能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对于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及产出导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对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决心和发展条件直接影响相关专业的开设及优化。对于滨州学院来说,发展复合应用性智慧物流人才具有良好的条件。首先是学校定位的调整,滨州学院定位为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顶层设计以应用型为主,下沉到行业产业指向型,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其次,当前办学条件优良,专业基础较好。物流工程专业及相关制造业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及人工智能等本科专业齐全,师资优良,教学资源丰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程度较高。滨州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航空特色明显,物流及制造类相关专业具有显著的航空内涵,对于培养航空类智慧物流人才具有先决条件。423BC35B-AFC2-48D7-968B-5B22E36449D7
四、地方高校复合应用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地方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基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的特征,结合学科专业基础,挖掘专业间的合作融会点,构建“一体两翼”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业融合升级人才需求导向的“物流+”或“+物流”的云专业群平台。根据图1所示,“一体两翼”中,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与物流业制造业行业企业共同构成了智慧物流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两翼”则依据“+物流”和“物流+”等于相关专业的衔接形成物流业领域的智慧制造及制造业领域的智慧物流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业领域的智慧制造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物流相关专业为依托,融入制造类相关理论和实践类技能课程形成具有制造业特色的复合型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并重新定位产业融合升级应用场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具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下复合应用型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特征的培养方案。制造业领域的智慧物流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制造类相关专业为依托,融合物流相关理论和实践类课程形成具有智慧物流特色的复合型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并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重构适应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除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融合创新调整外,师资队伍配置、专业课程交互、实践教学基地共享等资源整合对于促进专业融通转型以适应行业产业不断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一体两翼”智慧物流人才培养云专业群平台可及时通过相关专业有效衔接来适应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下产业升级人才需求。
五、总结
地方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是面向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大环境的重要探索,“一体两翼”模式是地方高校培养复合应用型智慧物流人才的创新设计,为地方高校满足产业升级倒逼人才培养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及产业升级,更需要地方高校发挥出自身的航空内涵及专业资源整合的优势,推动航空类复合应用型智慧物流人才的创新融合培养。
参考文献
[1]魏艳秋.“互联网+”制造业与现代物流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20(02):37-40.
[2]陈春明,陈佳馨,谷君.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73-81.
[3]陈慧,陈成栋,赖丽萍.“智能+”时代背景下跨学科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物流技术,2021,40(03):152-154.
[4]翁世洲,朱俊.基于核心能力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3):124-127.
[5]钟燕红.智慧物流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实现路径探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05):60-61.
[6]王志文,吳国秋.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视角下的辽宁省物流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2):175-176+103.
[7]李晓丹.智慧物流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2):38-42.
基金项目:
1 滨州学院2021年重点教改项目“面向物流业制造业融合的地方应用型高校航空类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研究”成果;
2 中国物流学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计划“面向物流业制造业融合的地方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研究—以滨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RZW2021002);
3 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计划““1+X证书试点”背景下的普通本科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ZW2020067)。
作者简介:王乔博(1993-),男,汉族,河南洛阳人,助教,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物流;罗润三(1993-),男,汉族,江西宜春人,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物流;刘瑶瑶(1989-),女,汉族,山东滨州人,讲师中级,研究方向为教育学。423BC35B-AFC2-48D7-968B-5B22E36449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