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30陈爱秋
10.3969/j.issn.1671-489X.2022.03.050
摘 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与信息技术进一
步融合。从多个方面分析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及规划,分析其理论支撑及实践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该课程线上开放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模式。
关键词 大学语文;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MOOC;SPOC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3-0050-03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人们带入网络化时代。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国内积极开展“停课不停学”,以在线课程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多数教育工作者的选择。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有必要积极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创新改革线上精品开放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变革,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满足现代化教育要求。
1 课程内容改革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强调三个“结构”,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情感结构。根据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心理认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任务目标,从两方面进行设计论证实践,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语文知识结构中的教学内容包含两大模块,即语言、文采,培养学生语言及鉴赏水平;能力结构主要包含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情感结构主要包含艺术及思想,提升学生审美水平、思想水平。
高校大学语文主要基于文学专业师资开设,教学内容上更倾向于文学知识的教授。新时代背景下,该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对原有整体框架予以突破,课程内容设置不断创新改革,历经三个重要阶段:初期以文学史为主构建课程内容;中期不断优化改革,形成新课程内容;最后以模块化结构为主,系统性培养学生多项能力。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大学教育着力点逐渐倾向于实际技能应用,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演变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此种教学模式及手段在教授学生语言文字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文字基础与人文精神深层次融合,达成学生综合文学应用能力提升目标[1]。
2 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系统性建设,不仅是在线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为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掌握语言课程内容及目标后,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不仅应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而且应在文化审美教育中适当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并借助信息技术制作多元化线上课程资源,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微视频资源、导读与扩展资源、练习讨论资源。
2.1 微视频资源
微视频作为新兴课程资源之一,主要被用于微学习层面,每个视频时长约为15分钟,短小精悍,直奔主题,解决学生疑难和困惑。与传统常规课程相较,其内容、结构要求更高,内容须生动及具有代表性,整体结构应直观清晰。制作微视频资源时,教学重难点选取、图片资源确定等,均应进行综合考量。短小精悍是微视频核心特征之一,为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大学语文微视频资源制作过程中应充分将教材中知识点融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
2.2 导读与拓展资源
导读与拓展资源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药引”,呈现方式是文本或PPT课件,导读资源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明确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各类拓展资源的作用是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总结整个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重难点强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与相关资源有效衔接。通过网络超链接拓展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扩大大学语文学习广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学习习惯,提升大学语文学习深度。
2.3 练习讨论资源
练习讨论资源是衡量学生学习最终成效以及判定学生实际掌握状况的重要资源。教学团队应构建线上题库,并以教学目标及内容为落脚点,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将试题划分为多个级别,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层次评价活动。话题讨论应遵循开放性原则,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课程运行设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校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大学语文课程设计以OBE、建构主义、ARCS动机理论为指导,在明确课程目标、具备充足资源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线上教学,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3.1 MOOC线上运行
基于MOOC模式进行线上开放课程教学,主要从教师、学生两个视角出发,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精讲,实现以点带面、以点带线、以点带篇;学生通过实名注册,自主学习各类学习资源,并通过课前导读明确学习任务及目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学习重难点,并积极完成课后拓展,以及完成习题检测自我学习成效,在线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达标之后获取学分及证书。该模式受众范围较广,除在校大学生外,喜欢文学的社会群体也可以通过该模式进行学习。该模式主要以官网为实际教学平台,课程主要遵循以点带面、以点带线、以点带篇,最终将民族文化渗透于精讲课堂中。学生通过相关网站注册、实名登录,选择大学语文网络进修课程,并根据线上规定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经典传承文化;结合导读及拓展资料,并通过实际例题的练习,检测学习成效,并在线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对学生进行整体评分,学生学习达标之后可获取相关证书[3]。
3.2 SPOC混合运行
SPOC模式适用于校内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及时将教学任务分解,发布相关学习资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知识扩展。线下课堂主要包含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实现合作探究学习、理论实践活动应用,线上线下同时互动,实现教学目标。通过网络资源学习,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划分及模块化,学生根据自身状况,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结合线上学习数据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基于学生线上实际学习状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线下课程,有序组织头脑风暴、答疑解惑等活动,并掌握整体授课节奏,不断加强线上课程巩固及拓展。线下课程随时回到线上,将线上经典引入课堂中,抑或线上线下有效融合,以此达成教学目标及任务。
3.3 课程教学评估
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同时为后续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法宝。考评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3.3.1 MOOC线上考评 开展线上网络课程教学,考评应以线上评价方式为主,核心评价内容包括微课观看、习题检测等,涉及对学生学习参与状况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考核等。线上课程通过系统平台数据处理,将目标模块实现系统性计算,并通过后台以数据形势呈现,教师参照动态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为后续教学改进奠定基础。
3.3.2 SPOC混合考评 联合线上线下考核模式,完成最终评价体系。线上主要依托网络平台,并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保证学习进度与完整性、互动参与性。线下主要由授课教师进行实时跟踪,根据学生出勤率、课堂任务完成状况、小组考核等进行考核。同时结合线上线下作业进行考核,线上作业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线下作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同时,线下呈现的作品也可在线上实现多元化评价。多元化评价机制,利于系统分析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与大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模式相吻合[4]。
4 课程发展规划
在教学改革与在线课程建设中,高校语文课程虽然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但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为创新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1 摒弃教学内容中的陈旧内容,积极建立多元化、开放性资源体系
当前的大学语文内容与时代发展潮流匹配度较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大学语文在传播经典文化时应找准学生兴趣定位,助力其有效扩展学习领域范畴;在网络资源制作过程中应适当渗透时事热点、文化热点以及科学发展,以现代人文精神为核心导向,增强生命力。
4.2 评价标准应多元化
现阶段,语文评价不管采取线上评价,还是采取混合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都应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导向,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要求在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好均衡。
4.3 建设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大学语文线上课程主要依托微课等,突破时间及地点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因此,应把大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导向,立足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生记忆、理解及应用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5 结束语
从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语文课,至党的十九大提出高度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保证,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而且应不断辐射于更大范围,积极推行混合教学理念,在学生心中播撒人文素养种子,实现涵育时代新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闫娟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J].山西青年,2020(7):173-174.
[2] 张全亮.网络教育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其对
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9(11):36-37.
[3] 杨敬雅,洪树琼,杨凡佳.试论新时代大学语文课程
的改革与建设[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4(2):153-156.
[4] 刘欢.新媒体时代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思考[J].记者
观察,2019(21):126.
作者:陈爱秋,潍坊科技学院(2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