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文本细读中突破教学难点
2022-06-30江晓明
江晓明
文本细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文本为核心,结合文本的结构、词句、语义等为切入点开展的多维解读文本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文本细读的优化与创新,使文本细读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激发细读文本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想办法激发学生细读文本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文本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进而使学生产生细读文本的兴趣。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在正式开展文本细读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题目进行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蟋蟀会把房子建造在哪里,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材质的,蟋蟀的住宅也像人类居住的房屋一样有几室一厅吗”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蟋蟀的住宅应该建造在地下,如同老鼠洞一样;有的学生说蟋蟀的住宅建在草丛里,是用草叶搭建的;还有的学生说蟋蟀的住宅建造在树上,这样就不怕下雨天房子被淹了。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讨论得热火朝天。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蟋蟀的住宅》,让我们细读文本,了解蟋蟀的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前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对蟋蟀的住宅充满了好奇,自然就会积极地融入文本细读教学中,有利于文本细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品味文本内涵
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给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内涵及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文本细读教学的质量。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给学生创建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再现两小儿辩日的情境,既可以活跃文本细读教学的氛围,也能让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及思想情感。首先,教师将文本中的角色找出来,包括两个小儿和孔子,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有的学生扮演小儿,有的学生扮演孔子。教师给学生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表演形式,包括简单的同桌辩论、集体辩论、自由组合辩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不同形式的辩论。在与其他人合作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够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在辩论中,学生仔细品读文本内容,对文本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深度感悟文本
留白属于语言表达的艺术手段,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具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教师对文本中的留白处进行深度解析,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提高文本细读的教学效率。
如教学《草船借箭》,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就要对文本中的留白处进行挖掘。比如,文本中有一处描写诸葛亮的语言——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天亮了就回去。”在这个句子中,诸葛亮的“笑”显得意味深长,但是,作者并没有具体写出诸葛亮在笑什么。由此可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留白的表达手法。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处留白,引导学生想象诸葛亮在笑什么。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在笑曹操,这是一种嘲讽的笑;有的学生认为曹操看到这样的大雾肯定不敢前来迎战;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在暗自窃喜,因为他看到这样的天气与自己的判斷是一致的,为自己的英明而笑;还有的学生认为诸葛亮的笑应该是轻蔑的笑,原因是鲁肃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拓展文本细读外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加强读写结合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慈母情深》,教师可以抓住作者对母亲外貌的细节描写,组织学生细读文本,并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比如,作者这样描写母亲的动作——“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教师将“龟裂”一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龟裂的手”到底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教师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小练笔活动,让学生仿照文中的方式,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人物的手。这样的训练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本文,深度感知文本的内容并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接受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