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2022-06-30李哲
李哲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初讀这首《定风波》,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富有情趣的画面:一个两鬓斑白却步履轻快矫健的雅士,一路高歌吟咏,放声长啸,竹杖芒鞋,没有少年打马的恣肆轻狂,却仍不失傲然立于云端的潇洒自如。春风料峭,春雨淅沥,打湿了林间碧叶,吹斜了杂乱草丛,他踏着泥泞的小路纵歌前行。走过树林,走过那一季风雨,斜阳挂在山头,染红了天边的云彩,点缀了一弯彩虹,回首望去,风不再,雨不再,唯剩下一片静谧安然。
刚学过《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时“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读来荡气回肠,那种豪情万丈,总觉得伫立在最高的山巅,向着头顶的日月喊出来犹觉不够,不禁感叹:真是个吞吐日月的英雄!
气贯长虹的豪情尚未消散,又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所感动。而此诗的作者,正遭受了被贬外放的命运。
从黄州到惠州到儋州,苏轼走过繁华的汴京城,走过绿树成荫的梅关古道,走过风平浪静的遗爱湖岸,走过风风雨雨,走过北宋大半河山……他行走着,被捉弄一般不曾定居某处;他奔波着,奔向一个个可以停靠片刻的驿站;他释放着,不曾为自己的命运哀叹,不曾被命运打垮,不曾寻死觅活或是一病不起;他快乐着,北方薄凉的细雨、南方温暖的阳光是永远的陪伴,他见过美丽山水、锦绣河山,一路轻快走来,永远那么豁达,那么乐观……
只因为,他是苏轼,是那么真实又潇洒的东坡居士。
真想穿越千年,来到北宋,与他共赏一场花事,共度一段时光。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是否伸出手,接住一两片飘落的雪花,淡然一笑,说人生恰如雪泥鸿爪,似乎早已准备好迎接飘忽不定的人生旅程;“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他是否策马狂奔,卷起一地黄沙,拈弓搭箭,意气风发?是否也曾渴望直上青云,实现理想?“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他是否曾因亲人离去痛不欲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是否曾如那只孤鸿,俯瞰茫茫人世间,迟迟不肯落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是否也厌倦了人间的风云变幻,渴望孤自泛舟,于无边江海中放逐?“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否拥有一片苍翠的竹林,于清雅的竹香中捧读一本诗书,轻抚一张古琴,拈须微吟,潇洒落笔?
人生如逆旅,愿他日,我如他一般也能拈花微笑,于红尘莽莽中,自信又安然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评点
作者选取了苏轼的《定风波》作为文章的开篇,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富有情趣的画面:风雨中,一个两鬓斑白却步履轻快矫健的雅士,一路高歌吟咏,放声长啸,竹杖芒鞋,潇洒自如。紧接着作者以苏轼不同阶段的代表诗词为引导,叙述了这位伟大词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在人生的几番沉浮和各种磨难中,诗人不曾为自己的命运哀叹,也不曾被命运打垮,于红尘莽莽中,只是自信又安然地道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这种面对人生逆境时豁达、乐观的态度,便是对于“磨炼”一词最好的诠释和答案。
【适用文题】愈疼痛愈芬芳;你照亮了我的心灵;苦难是生命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