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都曾想当然

2022-06-30周振国

杂文选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圆头尖头避雷针

周振国

“想当然”这事,恐怕是不少人与生俱来的弊病,俗话说得委婉一些:“神仙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譬如,古时月食被看作是“天狗吃月亮”;通过“观天听鸡”得出“没有鸡叫天不会亮”的结论;感觉星星月亮太阳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霸占人类大脑一千三百多年,布鲁诺因反对“地心说”、捍卫“日心说”,竟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观点在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奉为经典,直到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方法,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的,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无关,前者才被推翻,等等,不一而足。

《晋书》中有个故事:东晋大臣蔡谟避乱渡江后见到一种叫蟛蜞的动物,长有八只脚和两个夹钳,便当作螃蟹叫人抓来煮了吃,结果上吐下泻。原来蟛蜞是蟹的一种,比蟹小,一般不作食用,夏天用其腐身作肥料,只有在它们冬眠不进食的时候,从洞中挖来才能吃。因此东晋名士谢尚笑蔡谟读书求知半生不熟,差点儿要了自己的小命。

蟛蜞不能当蟹吃,初到南方的蔡谟不知道,但对当地人来说这是常识,是常识就不会闹笑话吗?唐代画家戴嵩被尊为画牛大师,但他的《斗牛图》却遭到了农家小孩的嘲笑,因为他画的斗牛是翘着尾巴的,而小孩告诉他牛在打斗时尾巴是夹在两腿之间的,拉都拉不出来;还有丰子恺,其《卖羊图》被农民指出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说一人牵两只羊用两条绳子不多呀,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

化学元素溴的发现被称为化学史上一桩趣闻。在安东尼·巴拉尔发现溴的前几年,有人曾把一瓶取自德国克鲁兹拉赫盐泉的红棕色液体样品交给化学家李比希鉴定,李比希并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就断定它是“氯化碘”,并随手放在角落里。几年后,李比希得知溴的发现时,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把那瓶液体找出来并放进一个柜子,在柜子上写上“耻辱柜”几个大字,用以警示自己。李比希的想当然,等于把发现溴元素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就和荣耀,拱手让给了一个博士刚毕业的小伙子,也算是栽培后贤吧。

而避雷针是用圆头还是尖头,也有过有趣的争论。起初,有人凭感觉说要用圆头的,但避雷针的发明者本杰明·富兰克林从避雷效果和安全性出发,坚持用尖头,他的意见也被采纳。后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富兰克林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于是英国带头把宫殿和弹药仓库的尖头避雷针砸掉,命令一律换成圆头的,国王还亲自召见皇家学会会长约翰·普林格尔,要他公开宣布圆头避雷针比尖头的更有效更安全。但普林格尔没有屈从,并最终说服了国王,使这场闹剧得以收场。用权力干预技术,以政治霸凌科学,这种想当然可笑又可怕,但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今天依旧存在。

昆剧《十五贯》中那个糊涂官凭借想当然断案,也令人大开眼界。譬如升任常州府理刑的他在审苏戍娟时有番精彩的推断:“看她艳如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意。父亲阻拦,因之杀其父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此案不用审也已明白十之八九,定了!”他这一“定”,又是一桩冤案。艺术源于生活,有这样兴头瓜脑的人为官断案,老百姓还能有个好?

就连孔圣人也有想當然的时候,这大概就是“神仙看走眼”吧。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韩非子·显学》记载,子羽因相貌丑陋,遭孔子的冷落,只好回家自修,后成为有名的学者,游历到长江一带的他,门下弟子达三百人,颇有声誉,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而宰予因长得帅,且能言善辩,深得孔子喜爱,但后来孔子发现他言行不一,斥之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因此感慨:不能以貌取人。成语“朽木不可雕”“以貌取人”便出自此典。

人人都曾想当然,我们不妨将以貌取人、先入为主、闭门造车、疑邻盗斧、井底之蛙、盲人摸象、刻舟求剑等成语典故当作警示和敲打,而将格物致知、实事求是、临事而惧、熟思审处、内视反听等成语当作启迪和鞭策,使自己尽量少想当然或不想当然,或者说不在要紧的事上想当然。

【原载《郑州日报》】

猜你喜欢

圆头尖头避雷针
不等高避雷针最小保护宽度计算方法研究
避雷针的发明
避雷针的由来
空心圆头形悬铃木的整形与修剪技术
蹲式马桶你用对了吗?
形状国的糕饼店
黄山九龙峰保护区尖头鱥的年龄、生长和繁殖
热门靴 拼尖头
海上原油储罐的防雷保护
智解抛尸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