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成本养猪之悖论

2022-06-30朱中平

猪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肥猪猪价断奶

朱中平

(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329;PSY应用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329)

所谓养猪周期红利都是由猪周期底部被淘汰的养猪出局者所奉献。其基本逻辑是:猪价周期波动的规律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猪价上涨周期是因为猪少了,供不应求;猪价下跌周期是因为猪多了,供大于求。既然猪多了,就需要一些猪场“出局”。谁当“出局者”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由客观原因决定的。笔者总结了成就“出局者”的2大原因和相应的2种能力:一是非洲猪瘟中招(生物安全防控能力);二是生产成本超标(低生产成本能力)。

如何跨越猪周期?如何让自己“享受”到下一轮猪周期红利?笔者认为,强化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低生产成本能力,降低单位成本,构建养猪业竞争的核心优势,是上上之策。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由于有些猪场管理者对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的区别认知不清,对生产成本概念的理解偏差,对生产效率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实际低成本养猪操作中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能降成本,反而提升了单位成本。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对成本、利润、效率、生物安全以及效率与成本关系的认知,才能采取真正有效降低成本的措施,进而实现真正的低成本养猪。

1 什么是成本

1.1 成本的概念

什么是成本?很多人认为,投入生产的资金就叫成本,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从汉语字面上通俗地理解,“成本”是指做成某件事所花的本钱,关键在于成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成本的定义是:生产一种产品所产生的全部费用,核心在于“产品”;中国成本协会编撰的《成本管理体系术语》关于“成本”的定义则更为精准: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增值”或“结果有效”是前提。

同样的道理,对养猪业而言,必须是与生产出的商品挂钩的“投入”才能叫作“饲养成本”或“生产成本”。因此,生产过程中花了多少钱的“投入”并不是成本,而只是成本构成的要素。投入必须与产出(商品)挂钩才能算出成本。正确的成本表达式应该是,投入资金数÷产出商品数=单位生产成本。如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即公式中的分母为零,则该分式没有意义,即表示该次投入“没有意义”,换言之,完全没有产出的投入“没有意义”,或称为投资失败。

1.2 成本与猪价行情无关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成本与猪价行情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断奶仔猪卖什么价,出栏肥猪卖什么价,只与最终利润有关而与单位成本无关。因为,单位生产成本=投入资金数÷产出商品数,这个等式关系中根本就没有猪价行情这一项。当然,最终利润是与猪价行情有关的,因为计算猪场利润的等式关系中有“猪价行情”项。猪场的利润=上市肥猪数×肥猪体重×(肥猪单位售价-肥猪单位成本)。不过,成本与投入品的行情是有关联的,因为投入品的行情上涨的时候,生产同样多的产品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1.3 猪场盈利的要素

猪场利润公式为:猪场的利润=上市肥猪数×肥猪体重×(肥猪单位售价-肥猪单位成本)所以,决定育肥猪场利润的关键要素有4 个,上市肥猪数、肥猪个体重、肥猪单价、肥猪单位成本;决定母猪场利润的关键要素有3 个,即合格断奶仔猪数、断奶仔猪售价以及断奶仔猪单位成本。进一步分析得知,肥猪单位成本是由肥猪场的总投入÷(上市肥猪数×肥猪个体重),所以实际上在投入一定、猪价一定的前提下肥猪场的利润是由上市肥猪数和肥猪个体重决定的;母猪场的利润则是由合格断奶仔猪数决定的。

1.4 猪场的成本不由投入资金决定而由生产效率决定

对猪场而言售出的商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母猪场售卖断奶仔猪;一种是育肥场售卖猪肉。那么,猪场的成本计算就是把投入到母猪场的本钱除以产出断奶仔猪数量得出单位断奶仔猪的生产成本;投入到育肥生产的本钱除以产出的出栏重量得出单位猪肉的生产成本。

例如,现阶段饲养1 头母猪每年大约投入5 600 元,这并不是成本而是为了生产出断奶仔猪这个商品必须付出的投入。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没有发情,或即使有发情但屡配不孕,或即使有受孕但流产、死胎,结果一年没有生产出可售商品——断奶仔猪,则这头母猪一年来并无产出,更无增值,只能算猪场针对这头母猪的投资失败,针对这头母猪并无成本可言;反之,如果这头母猪一年来生产出16 头健康的合格断奶仔猪,则每头合格断奶仔猪的单位饲养成本是350 元(5 600÷16),如果这头母猪同样时间内生产出26 头合格断奶仔猪,则每头合格断奶仔猪的单位饲养成本可降至215 元(5 600÷26)。因此,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是“产出”决定了“成本”,是“生产效率”决定了成本。也就是说,产出多少有价值的商品才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所以,大多数人认为 “减少投入”就可“降低成本”的传统理念亟待纠正,把注意力与有效措施瞄准“产出”才是“降低单位饲养成本”的有效途径,“低成本养猪”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2 什么是效率

“效率”是指员工的生产效率、母猪的生产效率、肥猪的生产效率、营养的利用效率和基因的发挥效率以及猪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效益。人员效率可以通过人员素养的培训培养、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的激发加以提升;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提升技术水平得以提高;经营决策效益还需要有良好的经营决策水平和市场行情趋势把握能力才能提高。其中,员工的生产效率、母猪的生产效率、肥猪的生产效率、营养的利用效率和基因的发挥效率决定了猪场单位成本的高低。

3 什么是安全

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死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饲养动物有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和“存货”维持需要减值的风险,同时也具有静物生产的生产安全风险、人才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而生产静物则不同,无需考虑生物安全风险和“拖栏”维持消耗减值的风险。从成本角度考虑,饲养(生产)动物如果出现了生物安全漏洞而发生疾病,则会大大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如果因为生长速度延缓而拖延出栏时间,则会因为维持消耗增加和料重比增加而大大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因此在实践低成本养猪时,笔者提出除了需要提高效率,更要关注风险,即“R&C 低成本养猪”理念,其中“R”即REM—Risk Exposure Management(风险管理)表示猪场的风险因素,“C”即CPU—Cost Per Unit(单位成本)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消耗的费用。

4 什么是利润

利润是企业家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是全体职工的劳动成绩,是企业为市场生产优质商品而得到的回报。利润的本质是资本的产物,利润是资本的生命,是加快商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猪场的利润=收入-支出=上市肥猪数×肥猪体重×肥猪单价-(耗料投入+生物安全投入)。猪场要想挣钱,价格不是唯一决定利润的因素,猪场的利润还要把卖的肥猪数量,肥猪上市的重量,整个生猪阶段耗料的投入以及生物安全投入等都需要考虑在内。

5 投入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猪场投入的资金,在现阶段都称为“成本”,比如“饲料成本”“人工成本”“动保成本”等,但根据笔者对于“成本”的观点,这些资金的投入不能称为成本,只能称为“投资”或“投入”,因为必须与产品关联才能称为成本。投入多少并不重要,投入后的生产效率才是需要关注的。下面,笔者就如何使猪场各项投入产生更大的效率,做一些思路上的探讨。至于具体的提升效率的措施,请参看与“效率”相关章节。

5.1 饲料投入与效率

饲料投入是指饲养过程中猪只耗用的自产和外购的所有饲料费用以及各种原因浪费的饲料费用,一般占总投入的65%~75%。如何使猪场饲料投入更少?如何使饲料投入效率最大化?这就需要猪场在饲料原料质量把控、饲料配方合理性、加工工艺及减少饲料浪费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5.2 人工投入与效率

人工投入是指所有参与猪场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的固定员工和临时工的薪资与专家指导费,由员工工资、奖金、津贴、分红、社保、培训、福利待遇和生活资料费等构成。而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人工投入效率,则需要在人员素养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员工责任心、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劳动效率与创造的效益等方面做出努力。人工投入虽然只占猪场总投入的4%左右,但对猪场的效率高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猪场所有的“变量(效率)”都与人有关。

5.3 动保投入与效率

动保投入是指在饲养过程中猪只耗用的兽药(包括化药、中药、疫苗、消毒剂、功能性添加剂等)、器械、检测费以及各种原因浪费的动保费用等。动保投入往往只占整个猪场投入的4%左右,但对效率的影响却很大。主要取决于:病料采样是否科学、疾病诊断是否正确、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厂家选药是否准确、使用方法是否得当等。

5.4 母猪投入与效率

母猪投入是指母猪饲养过程中的总费用,包括后备母猪购入、饲料用量、公猪精液、疫苗与药品、人工与饲料等方面的投入。而决定母猪投入产生多大效率的因素有:后备入群率、产健仔数、合格断奶仔猪数、胎指数、终身断奶仔猪数等。

6 低成本是一种能力,是猪场跨周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每一轮猪周期底部的僵持阶段,养猪业均会陷入“囚徒困境”,都希望其他猪场率先去产能,自己就可以更快进入上升阶段获利。僵持时间决定猪周期的长短,而僵持的资本(底气)是“现金流”。

谁最先耗尽现金流,谁将被迫最先去产能,甚至是最先倒闭。在现金流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耗尽现金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亏损的幅度。而决定亏损幅度的核心是单位成本的高低。

基本逻辑是:谁的单位成本低→谁就能减少亏损的幅度→谁就能有更多的现金流→谁就能熬的更久→谁就能熬到别人完成去产能→谁就能熬到下一波养猪红利的出现;反之:单位成本越高→亏损越深→现金流减少越快→去产能越快→越容易失去享受养猪红利的机会。而单位成本的高低,不是由投资决定的,不是由行情决定的,是由生产单位产品的数量决定的,是由一定数量的投资的产出数量决定的。换言之,单位成本是由一定数量的投资所产生的效率决定的,而生产效率是一种能力。所以,去产能不是意愿问题,是能力问题。猪场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提高生产效率的能力,才能不断降低单位成本,在周期底部坚持得更久,在周期顶部“活”得更好。

7 低成本养猪之悖论

7.1 悖论一:低成本就是低投入

投入不是成本,只是成本的要素之一。就像卵子不是胚胎,只是成为胚胎的要素之一,卵子要成为胚胎必须与精子经过受精过程成为受精卵才会成为胚胎。

在猪价低迷的猪周期底部,很多养猪人为了所谓节省“成本”,大幅减少猪场投入,以至于连正常的猪场管理流程都“节省”掉了,比如该打的疫苗不打了,该做的消毒不做了,该在关键节点进行抗生素干预做不到位,哺乳仔猪重要的保健不做了,母猪重要的保健不做了。这种所谓“节省成本”的方法,实则是“节省投入”,是以降低生产效率为代价的,是以巨大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代价的。而成本=投入资金数÷产出商品数,因为节省投入,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了,产出商品数下降了,成本反而提高了。这种节省“成本(投入)”的方法,实则是提高了成本。

对于实现猪场低成本养猪的正确方式,笔者认为,不是简单地减少猪场投入,而是在精准投入的基础上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有效的生物安全;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减少猪场的各种浪费。

7.2 悖论二:猪场投入资金就是成本

不管是经典的《现代汉语词典》还是权威的《成本管理体系术语》都对“成本”一词有确定的定义,就是说,成本是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是针对生产出的产品所要花出的费用。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如材料耗费、薪金支出、折旧费用等。成本是指对象花费的费用,即以产品为对象计算分配的费用。没有产品,何谈成本?所以,猪场投入到生产或扩大再生产中的资金不是成本,只是投资,是创造产品的“本钱”,只是成本构成的要素之一。具体来说,花在饲料上的投资不能叫“饲料成本”,应该叫“饲料本钱”,花在人工上的投资不能叫“人工成本”,应该叫“人工本钱”。只有在概念逻辑上厘清成本的定义,才能在低成本养猪实践中有所作为,有效作为,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养猪,否则因为“成本”概念不明,逻辑不清,以减低投入的所谓低成本胡乱操作,结果导致成本不降反升。

所以,不能简单从狭隘的“成本”角度决定投不投入,而是应该从投入是否能够取得额外回报来决定是否投入、投入多少。有效的投入是对养猪事业的投资,无效的投入只能算消耗。消耗不但无益,很多情况下还有害,比如在非洲猪瘟病毒传入我国的最初阶段,很多猪场病急乱投医,投入大量资金高价购买非法疫苗,造成基因缺失毒株在猪场泛滥流行,直到现在这些猪场疫情仍不稳定,疾病频发,以至于生产效率大幅下降,造成完全造肉成本大大提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成本的“大头”不是“算”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俗话说,家外有个抓钱手,家里有个聚宝盆。“抓钱手”——开源,远比“聚宝盆”——节流重要。

7.3 悖论三:按照生产静物的成本逻辑来理解饲养动物的成本逻辑

不少猪场管理者之所以对“饲养成本”的理解存在严重误区,最主要的原因是混淆了“饲养动物”与“生产静物”的成本概念。生产静物(工业产品)的成本概念相对简单明了,投入与成本是直线相关关系。而饲养动物(如畜禽)的投入与成本之间则是一种较复杂的动态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因时空变化而大不相同,这取决于饲养动物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生物安全漏洞、是否发生应激或发生疾病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大大增加单位产品成本;是否因为母猪生产成绩下降引发窝产仔数减少,则仔猪的单位成本就会上升;或因生长速度延缓而拖延出栏时间,会因为维持消耗增加和料重比增加而大大增加单位产品成本。

猪群应激或发生疾病造成的经济影响可能被严重低估,生产兽医和兽医总监应该要从经济学角度全面评估猪群应激或发生疾病的经济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每次疫情过后,都需要认真核算。只有从经济学上认真核算以后,才能看出端倪。未来兽医该思考,如何让降本和效益相关联,结合猪价和粮价等实时信息,综合分析成本和收益,省钱和花费都落到实处。

7.4 悖论四:追求规模效益

决定猪场命运的除了政策因素之外(主要是环保),余下最重要的是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低成本生产能力。在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低成本生产能力中,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决定猪场能不能“活下去”,而低成本生产能力决定猪场能活多久,能活多好。所以在一定数量基础上,规模不一定能够带来效益,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低成本生产能力才能带来效益。猪场管理者要做的是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规模,而不是一味地扩大规模来追求所谓的“规模效益”。所以,养猪业从来不以规模论成败,而只以成本论英雄。猪场不应贪大求全,而应追求“小而美”的猪场。小是指与自身能力资金匹配,美是指R&C 低成本生产能力。

7.5 悖论五:行情好,才能成本低,才能盈利

由猪场成本计算公式中已知,成本与行情无关,并且笔者认为,过度依赖行情才能盈利的观点,也会使猪场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对此笔者分析了2010 年4 月—2022 年3 月共约605 周的全国生猪周均价大数据后,发现这样的规律:

中位数周均价为15.49 元/kg。也就是说,只要猪场的上市猪群完全成本低于15.49 元/kg,猪场就有超过50%的时间是可盈利的;

四分之一分位周均价为13.96 元/kg,即只要猪场的完全成本低于13.96 元/kg,猪场就有超过75%的时间是可盈利的。

在这里,笔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有以下两点:1)要把养猪当成一项长期的事业,而不要当成短期的投机行为。养猪人要坚守长期价值主义,而不是短期机会主义,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企业”,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猪场的可持续发展绝对不是依赖高猪价,而是依赖高素质人才,是依赖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低成本生产能力。只要长期坚守,长期增强低成本生产能力,顺势而为,无论行情如何波动,我自岿然不动。2)猪场生产管理者无需关注猪价波动,无需为猪价波动焦虑,生产管理者唯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做好生物安全管控,提升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注意,笔者这里是指生产一线的管理和生产人员无需过多关注猪价行情波动,作为对猪场经营业绩负责的决策管理者,还是需要关注猪价周期波动规律,进行大趋势调整,以顺应市场行情变化,赚取更多的行情红利,规避行情亏损。

综上所述,低成本不是投资资金最小化,而是使投资效益最大化,低成本策略必须从风险管理和生产效率两方面着手实施,才能真正降低猪场单位产品成本。

笔者提出的以安全保障和效率提升为导向的低成本养猪理念,明确规定了猪场应该从风险管理和生产效率两方面着手实施低成本策略,提出的低成本养猪理念是“R&C 低成本养猪”,就是通过管控风险和提升效率的思路来降低猪场的生产成本。如图1 所示。

图1 R&C 低成本养猪理念示意图

R&C 低成本养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财务经济学范畴,而是一种属于技术经济学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养猪经营管理学范畴。财务经济学只负责数据,不负责数据背后的技术逻辑。养猪技术经济学或者说养猪经营管理学,需要猪场管理者去思考财务报表背后所代表的经济实质和技术成因,不仅仅从数据上理解低成本生产,而是从数据和技术上理解低成本生产。其通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技术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以衡量其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及养猪实践中的可行性;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确定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最优状态。R&C 低成本养猪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

“R&C 低成本养猪”是“风险成本(R)”和“单位成本(C)”双低的低成本养猪实践,是指导猪场实现低成本养猪、构建猪场核心竞争力和跨周期发展的致胜法宝。

猜你喜欢

肥猪猪价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一个大,一个小
PK肥猪猫
温柔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