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30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冷链区块进口

陈 晨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00)

1 引言

自疫情爆发以来,进口冷链食品及包装成病毒传播重灾区,冷链已成为病毒的关键根源之一。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20年11月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平台组成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以畜禽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实现全链条信息化追溯。追溯体系的建立能够让消费者获得食品名称、生产日期、储存方式、是否为进口商品等多种信息,同时一旦冷链食品涉疫或存在食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追溯体系从源头上查找原因,明确责任主体,解决问题。

2 新冠疫情下进口冷链食品的风险点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进口食品量增长迅速。海关数据显示,2021 年全年累计进口肉类近938万吨;全年进口额近322亿美元,同比增长4.6%。进口冷链食品对调节我国供需平衡具有重大意义,不能因为进口冷链食品屡次被检测出新冠病毒而盲目的搞“一刀切”去禁止冷链食品进口。但同时进口冷链食品又存在以下风险点。

2.1 冷链为病毒创造了生存空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分析指出,病毒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下并不会被冻死。一般来说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正是由于病毒具有耐低温的特性,所以冷链创造的低温环境为病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存空间。当冷链食品被病毒污染后,一旦有人用手接触了被污染的食品表面,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后,就会导致感染。这也是感染人群多为冷链物流相关从业人员的原因。

2.2 国外疫情反复

中国是最早爆发疫情的国家,经过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虽有反复但总体情况向好并且也已经复工复产,但国外疫情却不容乐观。国外疫情的失控、感染人数的增加以及“带疫复工”的措施使得进口冷链食品很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同时又因为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仍然可以长时间生存,这样就导致冷链食品可能在进入中国之前就携带病毒。

2.3 进口冷链食品流通环节复杂

进口冷链食品在通关后还需经过港口冷链基地、冷链干线物流、城市仓储冷库、城市冷链配送中心、终端配售门市等多个物流节点才能进入国内消费市场,这五个环节空间变化大、时间跨度长,人员涉及广[1]。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在人员、物品、环境3 方面出现消毒不彻底、防护意识薄弱、监督松懈等不符防疫规定的行为都可能造成疫情传播。例如2020 年青岛市一家医院就曾因CT 室消毒不规范引发了聚集性疫情,而传染源正是港口从事冷链工作的确诊工人。

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构建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化、不可篡改和匿名等特点,可以有效改良溯源系统,保证真实可信性[2]。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具有一定的优势。

3.1 基于区块链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优势

3.1.1 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运用了哈希算法以及密码学原理将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连接和排列,加大了信息数据的篡改成本以及难度,维护了链上信息数据安全可靠[3]。将食品链条上每次运输、包装的人员信息、产品检验报告上链后,由于数据不可篡改,能够有效防止一些未经检验的进口冷链食品流入市场,从而构建更加健全、安全性更高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3.1.2 提升消费者信任

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从入关、储存、运输、零售、餐饮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体系,可以保证终端消费者通过扫描电子溯源码,了解到产品产地、产品的进口企业、产品是否具有检验检疫证明等信息。例如,在北京,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就可以利用小程序扫描追溯码,从而可以获取商品的原产国、进口企业、批次号等10 种信息,再去决定是否购买。追溯体系的建立,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同时也保证一旦食品出现质量或者疫情问题,能够做到明确责任人、确定问题环节和产品召回等。

3.2 基于区块链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架构设计

根据进口冷链食品涉及的环节以及层级的结构功能,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溯源体系划分为采集层、数据存储层、通信层、应用层4 个层面,具体架构如图1。

图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架构Fig.1 Imported cold-chain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3.2.1 应用层

主要为政府监管部门、进口冷链食品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参与主体提供食品信息查询、食品质量状态实时监管、物流信息可追溯的服务,可实现跨区域追溯平台相互联通,并与国家级平台实现联通[4]。为政府依法监管进口冷链食品提供实时、准确、一体化的可追溯服务,实现产品来源的清晰化、流向的可查化、责任的明确化;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查验商品渠道来源、加工人员信息、检验检疫证书等关键信息的服务,从而提高了消费者辨别进口冷链食品的能力、强化了消费者的防疫意识,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2.2 数据存储层

运用哈希算法、链式数据结构、非对称加密算法、时间戳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写入和储存[5],有效弥补了传统中心化存储模式在数据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同时确保了进口冷链食品从口岸环节到最终消费者所产生的数据被真实记录、不被篡改,实现进口冷链食品的全程追溯。

3.2.3 通信层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一组编码规则,将有关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督管理规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编写成脚本代码,通过编程语言生成智能合约[6]。当食品信息上传区块链时,预先规定的管理办法将会对食品信息进行自动筛查,这样能从源头上提高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可以决定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中哪些企业可作为节点加入区块链,进行链上交易。共识机制的引入保障了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2.4 采集层

利用RFID、传感器、GPS等工具智能化收集和上传进口冷链食品在口岸环节、冷链运输环节、贮存环节、市场流通环节的全链条相关数据[7]。自动化收集数据减少了人为干预因素、有效保证了信息从源头传递的真实可靠,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

3.3 追溯体系完善对策

3.3.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区块链涉及IT、通信、密码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专业的区块链人才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创新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区块链算法本身存在漏洞,对操作技术人员的要求更严格,因为操作失误或编程错误就可能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8]。因此,企业要加大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例如可以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区块链相关人才。

3.3.2 完善支持政策

区块链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前期成本投入较高且技术标准不统一,所以很多物流企业多是观望的状态,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标准,做到标准的统一性与普适性并和国际标准接轨。其次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资金投入,可通过给予税收政策、专项资金给企业资金补贴,弥补企业前期资金的投入。

3.3.3 树立追溯意识

消费者是进口冷链食品的实际购买者,应树立主动扫描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码,检查食品是否安全合规的意识。如果发现进口冷链食品有“三证一码”缺失或者不全的情况可以向当地有关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的消费环境。

4 结果与讨论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由于其冷链环境、流通环节和国外疫情反复等原因常常成为疫情爆发风险点,对我国疫情防控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刻不容缓。区块链防篡改、不可伪造等特点有效弥补了传统追溯手段的不足,能够更好的做到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落实责任主体、实现区域间以及跨区域的平台对接合作,保障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可追溯,产品可召回,为筑牢我国疫情防控安全线,缓解“外防输入”压力起到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是一项新兴技术,仍存在成本投入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体系不成熟、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的瓶颈,所以政府应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技术标准与支持政策,为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大环境,同时企业也要不断吸收和培养专业的区块链人才,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广大的消费者也应建立进口冷链食品追溯意识,起到积极的监督管理作用。

猜你喜欢

冷链区块进口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进口食品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