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影视剧作基础课程建设探究

2022-06-30冯岭

传播与版权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建设

冯岭

[摘要]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使得新文科建设发展步伐加快。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融会贯通为一体,从而知行合一,达到学科的创新和突破。按照新文科的意旨,文章思考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的建设和重新规劃,打破人才培养体系的专业壁垒,在培养具有融合型特征的影视传媒人才中发挥作用。基于此目标,文章在新文科视域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进行探究,以阐明新文科视域下影视剧作基础课程更高效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影视剧作基础;新文科;课程建设

新文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融会贯通为一体,从而知行合一,达到学科的创新和突破。文章以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开设的影视剧作基础课程为例,分析其建设路径。该课程是一门传授影视剧编剧的原则、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编排情节、设计人物、制造冲突和创造场面等写作能力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创作与写作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该课程要求学生既需要有人文素养,又需要具备影视艺术的思维和语言,更需要有信息技术的加持,利用学科之间的互补互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回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按照新文科的意旨,高校教育者需要思考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的建设和重新规划,打破人才培养体系的专业壁垒,在培养具有融合型特征的影视传媒人才中发挥作用。基于此目标,文章在新文科视域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进行探究,以阐明新文科视域下影视剧作基础课程更高效的建设路径。

一、教学内容:艺术、人文与信息技术交叉共融的结晶

影视剧作基础是一门传统专业基础课,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教师常常采用借鉴经典剧本、剧作练习、技巧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影视剧本如何转化为银幕形象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剧作知识,以及创作剧本的方法和技巧。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影视编创中意念的确立、素材的搜集、人物的设计、故事的讲述、结构的安排以及台词的巧思等,教学内容完整凸显了剧本创作的生成过程,既传达影视剧作的基本规律,又讲授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剧作的编剧技术与艺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备学科交叉特点,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影视思维,使其具备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向其讲述故事、传递思想,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需要一边理解理论,一边进行创作训练。同时,该课程将创作与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现实的温度,激发其艺术创作灵感,让其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布置作业:将“我很尴尬”这句话进行影视呈现。教师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观察和展现身边人物,并从外而内进行立体描绘,通过视听方式呈现,既不是拾人牙慧,也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个人经验,丰富创作内容。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影视剧作基础课程学生的眼界,为实现知识的融通跨越提供了切入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性质本身的技术性、课程内容的实践操作性等特点更加贴合,有效地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互通,教师可借助新技术重塑该课程的知识体系,且信息化环境使得课程创作素材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技术赋能使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了艺术、人文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交叉共融。因此,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上借鉴经典范例,培养学生对影视剧作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使其从技术、艺术等方面对影视剧作进行全新的评断。例如,教师可让学生鉴赏《装台》《山海情》《中国医生》《被解救的姜戈》等影视作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思想碰撞交流,促进学生再创作,并将这些作品提炼成一部部短剧作加以呈现,使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到影视剧作的创作技巧,并运用到具体的创作实践中。

新文科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这与影视剧作的特性和要求相呼应,影视剧作本身融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文学以及信息技术于一体,是多种学科的交融与碰撞,是多种知识的复合体。由此,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单一,而是凸显影视编剧的复合性,也彰显影视剧作的特性与意义,同时更易于让学生在剧作中获得新的时代精神。

二、教学模式:多种尝试与革新

在新文科背景下,“推动模式创新”已成为共识[1]。

为顺应新的教学理念,除了改变教学内容,教师还要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工作坊、研讨会等组织形式,通过互动讨论、观察感知、专项练笔等训练方法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及写作能力的人才。”[2]显然,创新教学模式是具有必要性的。因此,笔者将创新意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并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第一,运用讨论法,笔者先让学生阅读经典剧本或观看经典作品,提出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展开集体性的讨论,真正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笔者让学生观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开头片段,并让学生思考:影片开头同时展示了几个时空,分别是什么?是如何展示的?其如何在开头吸引观众、设置悬念?由此延伸思考,好莱坞剧作的类型化、配方化以及相应的突破和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其如何获得商业利益的实现?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借鉴和省思?在这些预设提问式的观剧活动中,学生先有了较深的作品感受,然后自行揣摩、分析和质疑,并相互讨论从中学会的影视剧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对提问中涉及的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解读,由此激发学生更深、更广、更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提出应对策略,完成各环节的创作任务,实现对作品的修改和完善。课堂上,笔者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有意识的启发,以探究式任务驱动为导向,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立体性和发散性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传统教学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得以改革和创新,教学效果更优异。

第二,以个人的敏锐观察和调查为剧作的前提条件,笔者要求学生热情、深刻地介入社会生活的矛盾进程,开展调查研究,从而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深刻理解矛盾冲突的事件、情节和细节。由此,学生可获得鲜活的创作素材,产生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实践成果,笔者也在其中获得新的教学思路和灵感,借此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方式。这样良性的创作互动、适时的师生交流,以及双方创造力的碰撞与融合,可产生无限可能,使得课堂形式更活泼。6A9F0952-A164-4AE7-834D-0349057D795F

在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人文社会学科与艺术深入融合,实现数字赋能的当下,影视剧作基础课程为满足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要求,不再囿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和融合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场景和教学方法。因此,在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可整合线上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工具进行课前导入、资源共享,从而丰富教学课堂。另外,在新技术背景下,教师还可综合利用智能教学客户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理念并加以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更好地促进课程改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影视剧作基础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跨学科融合,一方面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出现以及编创数据的传输和应用丰富了IP内容资源,更给编剧编创带来创作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学科研究的方法和范式意义得以凸显,真正实现多种意义上的对话。对影视编剧教学进行有效的变革研究,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更好地回应和阐释艺术、人文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其融合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影视剧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三、价值引领:完成专业教育与价值塑造之间的互动

影视艺术注重情感传达,直达人的心灵深处,最终作用于人的意识。教育部颁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文科教育教学兼具价值性与学术性,强化价值引领是新文科建设内在要求”[1]。好的影视艺术作品能使学生认识人生、感受人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教师应顺应新文科的理念和趋势,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式互动等教学手段,结合影视文化核心内容,挖掘专业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内在逻辑,使思政教育贯穿影视剧作教学的全过程,确保课程思政有深度、广度和温度。影视剧作基础课程依据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和思路,除了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平台意识、产业意识,还要不断增强其思想教育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密切关注时代需求和现实境况,增加非遗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西价值观对比等内容,以“隐性思政”的方式,将影视产业职业精神、人文精神、文化差异意识渗透于课程教学,从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实现影视剧作基础课程全方位立德树人。那么,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影视剧作教学实践环节,具体说来可在剧作的立意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着重进行。

一方面,思想力是影視观最核心的要素,主题思想“使一般的故事情节或旧的故事情节获得新启示和新的理解” [3]。在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教学是基于思想观念、道德素养、 政治觉悟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影视剧作基础课程非常注重在剧作教学中的思想引导,其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利用价值观将人物与主题紧密交织。例如,青春校园题材类型剧作内容贴合当下高校学生的生活,其可将专业知识表达、情感输出与价值观等有效融合,能够启迪和教育当下高校学生。教师完成专业教育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剧作课程,如此学生既可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涵盖的每项内容,让剧作课程成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又可以通过“主题式”创作,让学生保持严格的自我要求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格调。课程思政并不会影响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的推进,反而会进一步提升课程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帮助高校学生提升道德境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另一方面,影视创作者应把自身对生活的审美思索和创作热情渗透于角色的艺术加工中,进一步丰富人物性格以及深度纠葛的人物关系,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射到人物形象中。在社会改革的特定矛盾冲突中, 影视剧作基础课程也要求在创作中深入挖掘处在矛盾中心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命运和人生遭遇。以反响较好的主旋律电影为例,《战狼2》里的冷锋、《红海行动》里的杨锐、《长津湖》里的伍千里等都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可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主人公在面对各种人生遭遇时是如何选择和解决的,体现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并且学生也可对创作者投射在主人公身上的价值观做出评价,以此展现自身的观念。

新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其实质意义是价值理念的嬗变和革新,影视作品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传达各种信息内容和价值信念。与此相同,在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地观察、挖掘、刻画当代正面人物形象,润物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学中,渗透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应搜集相应的资料,开展相关的研究,营造课程思政的育人环境与氛围,为后续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做好准备。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艺术创作,并将此类创作内容上传至相关新媒体平台,实现创作内容的有效传播,从而强化教学的效能。

四、结语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应用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数字思维和科技理念,从新文科内涵及要求出发,推动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学科体系的结构性变革,促进专业优化[1]。影视剧作基础课程结合新技术的内在特征和新文科建设的要求,课程内容以探究式任务驱动为导向,以实训为载体,重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推动新文科导向的课程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为此,影视剧作基础课程还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从知识培养到思维启迪再到价值引导,借鉴新文科建设理念,打破传统学科的限制,重塑知识架构,完善课程规划与设计,形成教学资源合力发展,凸显自身的复合性和文化性,实现专业素养与思政素养并重发展,同时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境界,实现新文科视域下的思政教育、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等多学科思维融合。

[参考文献]

[1]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0.

[2]葛红兵,许道军.大学创意写作·文学写作篇[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李玲玲.主题思想在剧本创作中的作用[J].参花(下),2017(05):93.6A9F0952-A164-4AE7-834D-0349057D795F

猜你喜欢

新文科课程建设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