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赏析
2022-06-30刘东旺
刘东旺
社会背景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狄更斯创作《远大前程》期间,正好是英国从半封建社会转为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所以狄更斯的作品基本都会刻画描写当时英国社会各个方面、阶层人物。《远大前程》这部小说选择自传体叙述模式,讲述了主人公皮普的人生经历,通过夸张、想象等多种写作手法对现实进行了批判和讽刺。作者生动详细地描绘了主人公皮普的童年生活,为皮普和艾丝黛拉的爱情故事设计了曲折的情节和圆满的结局,充分展现了该作品的浪漫主义手法。本文主要针对狄更斯晚年作品《远大前程》进行赏析。
一、《远大前程》中浪漫主义手法赏析
(一)虚拟化人物塑造
狄更斯创作《远大前程》时,主要是描写了人应有的生活,并未阐述人的现实生活,所以该作品中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渗透浪漫主义成分,对小说中人物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小说中男主人公皮普,其出生于铁匠家庭,生活不富裕,但是依旧在姐姐、姐夫的庇佑下健康快樂地长大。然而,这一切在遇到女主人公艾丝黛拉之后发生了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皮普和艾丝黛拉必定会因为阶层等级差异太大而不会产生交集,更不要说相知相爱。但是,狄更斯擅长对角色进行虚拟化描写,在《远大前程》中,皮普被某位不知名的富翁资助去接受上等教育,这使得皮普平凡普通的生活迎来了巨大转机,他越来越期待艾丝黛拉等人所处上流社会的生活,时不时就会想到。“艾丝黛拉的面孔在炉火中浮现出来,她的一头秀发在风中飘扬着,双眼轻蔑地望着我。时常在这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望着木窗那边窗框勾勒的一方方夜幕,幻想着仿佛看见刚刚缩回的面孔,并且相信她的面孔还会出现。”作者选择用“我”的视角讲述整篇故事,而这段话为后期皮普与艾丝黛拉的相知相爱提前进行了铺垫。在刻画皮普这一人物的形象时,作者采取了浪漫主义文学描述手法,如夸张、想象等,最终成功塑造出了一个与狄更斯道德要求相符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兼具的人物。
(二)结局美满的浪漫爱情故事
受到莎士比亚浪漫风格的影响,狄更斯创作的诸多作品均将爱情当作小说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对整部小说情节推动有着直接影响。《远大前程》也不例外,皮普和艾丝黛拉的爱情故事就贯穿于整篇小说中。男主人公皮普和女主人公艾丝黛拉的身份天差地别,当皮普对上流社会奢靡生活有所了解之后,他对自己当前处境十分自卑。“一两天后的一个早晨,我醒来时突然想到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我要自己走向不平凡。”为了获得艾丝黛拉的芳心,皮普想方设法讨艾丝黛拉的欢心,但是因为艾丝黛拉自小被养母实施不当教育,导致她面对男人时都表现得十分冷漠,不予理睬。同时,她非常听从养母的吩咐,和德鲁莫尔结婚。皮普得知后,真诚地劝导艾丝黛拉:“最亲爱最亲爱的艾丝黛拉,千万不要让郝维仙小姐牵着你的鼻子走向致命的道路,……在那些真心诚意爱你的人当中,至少你总能找到一个对你真情实意的人。”因性格的缘故,艾丝黛拉和德鲁莫尔结婚之后过得并不幸福,根源正是她自己。在经历了20年的不幸婚姻之后,艾丝黛拉才明白了到底什么是爱情:“痛苦给我的教训比什么都深刻,现在我整个身心已经被拆散、被打碎,但我希望,能被重新组装的更完美一些。”直到中年,艾丝黛拉才答应和皮普在一起,尽管两人一路走来并不顺利,但是作者最后依然为男女主角设计了圆满幸福的大结局。这是狄更斯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是狄更斯对当时现实社会所发出的抗议,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二、虚中有实、梦幻缥缈的写作风格
在创作过程中,狄更斯常常利用小说中人物的视觉再加以自己的想象,令广大读者在现实和虚拟中不断变换,最终无法分清现实和梦境。《远大前程》中也应用了想象手法,把真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虚拟化加工,从而营造梦幻缥缈的情境。
皮普在造酒作坊中的遭遇,很大概率是作者小时候的亲身经历,所以狄更斯描写这一段时特意营造出阴暗荒凉的环境:“在造酒作坊的最远尽头,有一道旧围墙,过去是一座荒废了的院子……”皮普看到酒坊的环境如此差,内心被阴森氛围所笼罩,然而对艾丝黛拉诚挚深厚的爱支撑着他继续寻找:“我站在门旁边,四下里打量,看到艾丝黛拉正在几只早已熄灭了的火炉间走过,接着爬上了一座轻便铁梯,又从一道头顶上的长廊走了出去,好像她正要从那儿走到天上去。”作者将现实场景和内心想象进行了深度融合,十分夸张地展现了现实生活,也表达了狄更斯的理想化目标。
除此之外,在第十章,男主人公皮普在真实生活中对“陌生人”的畏惧延伸到了梦中。《远大前程》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写法,通过想象对现实予以加工,最后描绘出梦幻荒诞的情境,这正是狄更斯和其他现实主义作家最大的区别。
三、《远大前程》中人物性格特征
狄更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狄更斯的作品大多是将人物描写当作重心,其次才是故事情节。人物并不是抽象的,他们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同理,性格也不是抽象的,其需要通过人物得以展现。狄更斯赋予了这些人物形形色色的性格特点,善良的、恶毒的、正常的、变态的等,他用这些人物性格描绘出了19世纪英国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物形象的存在,才让狄更斯的小说更加动人。
(一)童年皮普
整篇小说并未用大篇幅描写皮普的童年生活,但是这一部分的作用尤为关键,主要是作者在为后续情节的顺利开展作铺垫。举个例子,皮普曾经救过一名逃犯,这对他今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皮普想象力丰富,他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对话、思考。“我起床上了楼,楼梯每块木板和每块木板喀嚓声都在我背后叫道:抓贼,乔夫人,起来,抓贼!”由此可见皮普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是他对郝维仙、对他的远大前程产生误解的原因。究其根本,皮普孤单寂寞,经常在生活中被他人孤立。他没有父母,是一名孤儿,对别人而言就是累赘,生活得毫无尊严。乔是他的朋友,但是乔无法真正保护他。
童年的皮普胆子小且懦弱,所以遇到逃犯马格韦契时才会完全听从他的指令。“认真听着,我要你给我弄一把锉子和一些吃的来……你要不拿来,我就把你的心肝五脏都掏出来。”马格韦契这样恐吓皮普。皮普的姐姐是一个严谨治家的人,自然不能从家里拿到这些东西,因此皮普只能去偷。不仅如此,童年的皮普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他虽然和乔的关系比较好,但是并没有将所有事情都告诉乔。他身边的亲戚经常嘲笑讽刺他,讥笑他是孤儿,从来没有人关爱呵护他,因此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1F3890C3-8A7A-49C8-B0DE-876920586D0F
(二)成年皮普
绝大多数读者认为,皮普拥有优良的道德素养是乔的功劳,事实并非如此。皮普聪慧异常,他明白如何做才能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皮普的童年生活很不幸,但是他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面对他人的嘲讽,他选择自己在墓地待着。这说明皮普宁可待在阴森恐怖的墓地,也不愿意看见他们。
在第二部,皮普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越来越喜欢艾丝黛拉,于是愈发厌恶自己粗糙的双手和笨重的皮靴:“我现在对这些东西很是瞧不起了,这些东西过去没有烦恼过我,现在却使我烦恼了。它们确是些粗俗不堪的東西。”而且皮普还埋怨起了推心置腹的好友乔,种种表现都可以看出皮普的变化,他变得自私、贪婪。实际上,他帮助了郝伯特,为他找到了工作。若是皮普真的变成了自私自利的人,那么他就不会对郝伯特提供帮助。这说明皮普的内心依然是善良的,依旧是乐于助人的,他并没有丢失本性。
(三)铁匠乔
在皮普所有的亲戚中,只有他的姐夫乔是不势利的,他诚实、善良、正直。在大多数人眼中,乔是一个绝对的好人。通过乔的衬托,皮普毫无德行的一面更加突显。
“乔是一位皮肤洁白的男士,两面光滑,双鬓留着金色的鬈发,一双明眸发出淡蓝色的光,淡得几乎和眼睛混成一体,难以分辨。他性情温和柔顺,心肠善良,脾气平和,平易近人。虽带有三分傻气,却是个极其可爱的人。”皮普十分鄙视乔,笔者认为乔在某些方面的做法确实有失妥当。虽然乔将皮普当作“最好的朋友”,但是他不明白好朋友应当做些什么,他的善良、好心和其他亲戚的冷淡无法相提并论。比如乔夫人责骂皮普的时候,乔只是把皮普扶了起来;亲戚们责备皮普时,乔也只是多分了一些肉汤给皮普。
“乔在家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大的,如果有客人在场,他的地位和影响就更加弱小。尽管如此,他不会忘记在他可能的情况下以他的方式帮助我和安慰我。在吃饭的时候,只要饭桌上有肉汁,他总要给我舀一些。”他从来不敢站出来为皮普说话,皮普只是一个孩子,被惩罚、被责骂时他无力反抗,但是乔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是一名铁匠,既高大又强壮,可以凭自己的本事养活全家,无须乞求食物,他和别人是平等的,而乔从未看清这一点。
读者不难通过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乔是有自卑感的,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下等公民。比如在沙提斯庄园,他只冲着皮普讲话,从不冲着郝维仙小姐;去小伦敦拜访皮普,他不愿和郝伯特握手,只说“你的仆人”;面对好友皮普时,他也是称其为“先生”。“先生,要是你自己,不妨想一想,正当他同鬼魂交往时,你却用‘阿门来打断人家,这怎么能让人家安心地演好戏?”“乔说完了不少夸奖我们旅馆的话,但可以听出,他不时地对我也用起‘先生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乔是个打心底自卑的人。皮普和乔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让读者想起鲁迅和闰土。鲁迅和闰土从小就是好朋友,在鲁迅受了教育、闰土做了农民之后,他们之间就出现了无法逾越的鸿沟,而闰土会称鲁迅为“老爷”。皮普与乔之间亦是如此,乔认为自己是下等人,只有自己的工具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在他心中,他的妻子都比他要高贵。
马格韦契和乔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两人性格迥异:马格韦契性格粗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虽然马格韦契很不幸,但是他一直在和命运抗争,他爱憎分明,敢爱敢恨;乔则是不分善恶,他会将自己的爱分散给身边所有的人,不管对错好坏。比如,乔不关心逃犯是否存在犯罪行为,而是保证不让逃犯饿死,可见乔的爱是没有判断力的。
四、结语
《远大前程》这部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个层次上的人文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狄更斯通过刻画起伏跌宕的生动情节反衬人物内心,给读者留下了良好的阅读体验,并激发读者更深入品读该作品。到现在,《远大前程》依旧像警钟一样在读者的内心敲响,启示人们在繁忙与厌倦的日常生活中唤醒蕴藏于内心的美好浪漫情感,坚守自己的价值理念和正确的人生方向。
(唐山学院)1F3890C3-8A7A-49C8-B0DE-876920586D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