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熙作品探析

2022-06-30罗宇鹤

牡丹 2022年10期
关键词:郭熙山水画山水

郭熙是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作品《早春图》名垂千古,由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也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理论著作,作为精神的产物,都是时代精神的直接表达。文章根据宋代城市生活发达、理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介绍郭熙理论著作《林泉高致》及其内含的美学思想,从笔墨特色、构图方法和政治意味三方面对其画作《早春图》进行初步探索。

一、时代背景

山水画一直是国画的一个重要范畴,山水画从六朝时期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发展至中唐真正独立,但是山水画真正的繁荣还属宋代。如宋代的评论:“本朝画山水之学,为古今第一。”

艺术家会受到一定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也是艺术家社会性的体现。宋代山水画家极其注重观察自然,师法自然,这是由于当时理学兴盛。理学家“观天地生物气象”的观点影响着画家的题材选取,山水画开始盛行,艺术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郭熙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太平盛世,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山水画,是因为久居城中。宋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生活相当发达,人们平日难以出游亲近自然,想要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就要借助山水画作,这样人们在室内就可以欣赏高山大川,放松愉悦精神。

同时,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作环境和时代都是决定一个画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宋代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对于宫廷画家而言,皇帝的个人喜好是评判宫廷画家作品优秀与否的决定性因素。郭熙作为具备文人精神的山水绘画被引入院内的第一人,其创作既要满足皇室的需求,又不能完全背离士大夫的审美意趣,这就要求他兼顾文人的才学修养与宫廷画院的法度。

二、郭熙生平简介

郭熙,字淳夫,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熙一生经历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代,他出身布衣,早年并无师承。没有师承,也没有显赫的身世,郭熙凭借着自己的才气在民间小有名气。随着郭熙笔墨的长足进步,名气日益增长,熙宁元年(1068)因受神宗喜爱,被召入宫廷画院,在翰林图画院从艺学做起,后升为待诏,又升为翰林待诏直长,这是郭熙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郭熙天赋极高,在画院近二十年的时光,观看学习李成的画作之后一改画风,绘画技术突飞猛进。宋神宗十分喜爱郭熙的画,王安石变法后,郭熙有着极高的地位,当时的宫廷有许多郭熙的画作。在当时,皇家密室珍藏的名画都是由他详细鉴定、编目成册的;在画学考试中,郭熙也担任着主考官这一角色;文人士大夫中也不乏对郭熙绘画的称赞。

郭熙早期并无师承,大自然就是他的老師,所以其山水作品取法于自然。但是若要谈论郭熙,必要谈到李成。郭熙因得到宋神宗的赏识进入宫廷画院,有机会接触到前辈大师各种优秀作品进行品鉴学习,郭熙对李成的画法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即便是继承和发展了李成的画法,郭熙依然认为以自然为师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他认为自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景色,山水在不同时节、不同时间的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不同的风采,只有多方位细致观察,才能够更好抓住山水的主要特征,表现自然的“神”。郭熙认为作画与做学问是一样的,都是需要博采众长的,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要有足够的审美观照度,美的景象与画家的创作激情情投意合时,才能作好一张画。郭熙不仅继承了李成“笔势锋利,好用淡墨”的特点,还能够“外师造化”,融合自己对于道家山水美学的理解,在继承中发展,进而“中得心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因此画史中也称为“李郭派”。

三、理论著作《林泉高致》

郭熙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全书共计6 000余字,是对于山水画创作实践的典范性著作,全书分为《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六篇,其中《山水训》中提出山水画的意境:“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他指出,山水画让人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感觉才算好,是对宗炳《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卧以游之”的“畅神”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可游”最为重要,在全篇出现了10余次。郭熙受道家思想影响,认为“游”是万物生命的本质,这也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美学思想。

对于自然,郭熙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观察方法:“四时不同: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入睡……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四季变换、日出日落时的山水之景都是不同的,一座山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有几百几千种样子,画家只有“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才能够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画家不能只因袭模仿前人,必须游览山川,将远观与近看相结合,多角度充分观察自然,才能在绘画时胸贮五岳,这也与宋代理学强调的“即物穷理”有共同之处。

在绘画的构图方面,郭熙也总结了许多经验。他在文末提出了“三远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对山川提出高远、平远、深远三种观照方法,是大不同于西方风景画中焦点透视的法则。“三远法”是对于客观景物的打破与重组,这种重构反而使得画面更加完善、更加丰富。“三远法”是对中国山水画特殊透视方法的总结,蕴含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独特美学思想,虽然这种特殊的透视方法古已有之,但郭熙进行了精妙的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绘画作品《早春图》

《早春图》是郭熙的绘画代表作之一,绢本,浅设色,画左署款“早春,壬子郭熙笔”,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郭熙技法成熟期的作品(见图1)。作品的构图三远兼具,还存在稳定的中轴线结构,中轴线上集中了主要景物,描绘出初春季节冰雪消融后,薄雾缭绕,百草权舆,万物复苏的景象。画中主要用卷云皴的技法来表现山石,依据山石的造型特点,用笔上粗下细,笔锋婉转曲回,形似云团,线中笔墨浓淡交替更是变化丰富。浓墨重线突出了主题,对松树的刻画苍劲有力,粗线描绘松树枝干,细笔描绘松针,粗细对比刻画出松树特点,并且结合树木生长规律,用蟹爪皴来描绘树根盘绕、枝节交错的形态,局部加以浓墨强调。人物以点景的形式出现,主体仍是山水,与六朝时期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截然不同。《早春图》中人物刻画小而精致,有的在山腰处,有的在溪流边,十分生动,用画笔呈现了可游、可居、可玩的仙境。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

图1 郭熙山水画《早春图》

(一)笔墨特色

《早春图》中郭熙运用了多种笔墨表现方法,画面中蟹爪树的表现方法有借鉴李成寒林平野的成分,但其凹凸曲折的线性造型受到大自然的启迪,根据树木生长的规律和走势,采用外实内虚、阳实阴虚的手法刻画,画面中用圆润的卷云皴描绘了薄雾缭绕阳光照射下的山体,山势曲折蜿蜒,画面中的卷云皴虽然行笔较为顿涩,但其外轮廓仍是圆滑的。《早春图》用线流畅且有张力,郭熙执笔作画时,随着力度的改变,笔下的线条便也随之改变,用笔一气呵成。不同于音乐艺术的节奏,郭熙用线条的长短粗细变化来展示画面中的节奏起伏,流畅舒缓的线条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艰涩顿挫的线条则给人沧桑之感。画面采用“淡着色配合墨色”的画法,但时过境迁,只留下中景处微弱的赭色供人们观赏。

(二)三远兼具

郭熙提出的“三远法”对于山水画经营位置有重要意义,所谓高远、深远、平远,《早春图》就是三远兼具,构图方面上留天下留地,画面整体构图成“S”形,郭熙将画中山体、树木、石头、水流等众多要素安排得恰到好处,使画面维持着平衡美、和谐美。

塑造山水的空间需要“远”,塑造山水的意境更需要“远”。“远”塑造出的空间可以使人的目光伸展到远处,突破形质的有限,引发无限的联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画面中远处的山峰就是采用了高远的表现方法,高远的含义如同今天所说的仰视,用仰视方法看到的事物往往有高、大、压迫之感,《早春图》中远处的山峰浩瀚磅礴,令人望而生畏。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画面中远景的山被薄雾笼罩,有露有藏,给人无限遐想。自远山而望近山,谓之平远,画面中景左侧部分采用平远法,给人远淡漂泊的感觉。

三远兼具的造境方法让观者的观看视觉感更加平和。通过对画面中意象的塑造,深远的幽谷,高耸入云的山体,无边无垠的天际,三远有机结合,让画作充满和谐平衡之美。画面不仅表达了郭熙平和的心境,而且将观者的目光伸展到远处,引发无限联想。与西方焦点透视不同,郭熙通过对主观透视的“远”的描绘,体现意境的美学本质,即“道”。由“远”向“道”,天人合一,这也是《早春图》永垂千古的重要原因。

(三)政治意味

宋代理学家认为“理”寓于万物之中,在“穷理”的思想观念下,尊卑观念愈发严重,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必须合规矩、合礼数。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挈依附之师帅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理学强调的尊卑、等级在画面中表现为,自然景物象征着社会的各个阶级,画面中的高山、长松象征至高无上的君主,君为大臣民为小,不仅如此,还要经过仔细严格的构图,等级尊卑对应画面位置的主次。

姜培德认为,《早春图》是对新政成功的典雅隐喻。画面描寫了生机勃勃、和谐融洽的社会和理想的社会政治等级秩序,使人们从这样的构图中体会到以下含义:在春暖中,大自然欣欣向荣,好像国家在仁厚英明的皇帝统治下繁荣昌盛。这幅画还可以理解为描绘新年的祥和,世界从冬天的“阴”势力中破冰。这两种可能性并不排斥第三种结合创作时代的解释:《早春图》是对宋神宗和王安石所带来的新时代曙光的礼赞。宋神宗自然一定非常愿意从他社会改革的观点来接受对这幅画的

理解。

五、结语

徐复观认为:“以画家而兼画论家,北宋应首推郭熙。”郭熙在创作实践和理论著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早春图》是其技法成熟期的作品,构图上三远兼具,营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丰富的笔墨描绘了早春时节大自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罗宇鹤(199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理论。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

猜你喜欢

郭熙山水画山水
我来打开山水画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大树爷爷
《山水》
画技高超,皇帝变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