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新生活
2022-06-30
关于露营你需要知道
1.适当野蛮生长
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一种关系,在露营过程中,我们要适度规划、适度改造。尤其是在森林中,我们可以有辨别性地“修剪”树木辅枝,用作篝火材料,同时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生长。
2.回归自然,就地取材
平日里,我们可以多了解一些自然常识,在露营时可以在周边森林中采摘一些食材作为烹饪辅料,例如野生辣椒、青豆和江浙一带较多的麻椒,搭配用山中竹子制作充满自然香味的竹筒饭。
3.带走N倍垃圾
每次扎好帐篷后,留2至3小时去周围散步、考察地形。除了带走自己产生的所有垃圾之外,还要尽可能带走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垃圾。
4.极简派与极繁派
当下流行的露营可以分为极简与极繁两种风格。对于“极简派”来说,带上登山包、山野生存必需品和装备即可。比如流行的“Bushcraft”,意为“丛林技能”,爱好者倾向于携带有限的现代装备,利用野外知识和技能在山野中生活。“极繁派”露营,又被称为精致露营,讲求兼顾露营的设计感与舒适性。爱好者会带上种类繁多的露营装备,如大型帐篷和天幕、床垫、户外折叠椅、折叠桌、复古露营灯、烧烤炉、厨具、手冲咖啡器具……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方式搬至自然中。
置身于森林,总会让人的内心升腾起一种神秘的安全感。旅行作家星野道夫写道:“因为在永无止境的岁月长河中,我们也不过是过着和雨滴相似的一生罢了。从雨滴到川流,是绵延不绝的永恒,而森林能让人类重拾这种永恒,让我们将小小的自我交给他物。”
崇尚自然、释放天性的生活方式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城市人的追捧。人们走向城市边界或郊区,也向更深的山林与河川进发,享受释放压力的现代游牧生活。在山林之中,你不需要考虑更多,只要燃起一堆篝火,搭起一顶帐篷,当你身处那片丛林中时,就能了解到自然深处的秘密。
5.无形中的健康食疗
在某种程度上,露营同时也从饮食上开启了一段疗愈之旅,无形之中遵循自然法则。西班牙米其林大厨朋友向燕子分享了一道自创的西班牙虾的食谱,这如今成为她在露营时颇受好评的拿手菜。她发现,在露营时大家反倒会吃得健康许多,把自己全身心地交给自然。
6.精致露营元年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愈加强烈,露营出现井喷现象。人们带上天幕、折叠椅、手冲咖啡壶走向郊野,这一年也被行业人士称为“精致露营元年”。2022年“五一”假期首日,“露营”在平台的访问热度达到历史峰值。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森林露营、海岛露营、公园露营、星空露营和亲子露营成为“五一”假期最受关注的露营主题。
7.“现代露营之父”
1853年,英国人托马斯·海勒姆·霍尔德(ThomasHiram Holding)乘坐一列货车穿越美国大草原,历经1900公里,以不间断的露营方式完成了对大自然的探索,后来又以独木舟、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在美国和苏格兰高地继续露营旅行,于1908年出版了集纳丰富的露营经验的《露营者手册》。霍尔德也被称为英国乃至欧洲的“现代露营之父”。
8.无痕露营
最近两年,国内的露营热带来了新的思考,我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如何用正确的行为与自然万物相处?“无痕露营”的理念开始兴起。“无痕露营”包括7个原则:事先充分地规划与准备;将耐用的地面作为露营地;妥善处理垃圾;留下属于自然的所有;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尊重野生生物;尊重其他旅行者。
城市周边的营地越来越像容纳好玩生活方式的容器,这里延展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无限可能。你会遇见艺术、音乐、美食,也会与家人、朋友、陌生人彼此连接。一次露营不只是一次微度假,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交场景。
Eden春山里日间营地。
Eden春山里@天津
一份唤醒春日山野的浪漫计划
令人怦然心动的春天总是藏在春山里的山野河谷。距离北京市区1.5小时车程、位于天津蓟州区的“Eden春山里”让人融化在温柔的山谷之中。这是一片由矿坑改造成的生态教育基地,包括永续农场和日间营地。这里提倡“无痕山野”的理念,让我们用充满爱的姿态与自然相拥。在山野里喝一杯咖啡,或在夏日的午后睡一个长觉,又或者在入夜时开始营地烧烤,它就像一份唤醒春日的浪漫计划。不停歇的营地主题节日诱惑人前来。在4月的“春风纸鸢节”,你可以聆听非遗风筝大师的小课堂,学习制作风筝,你的风筝会和山东潍坊风筝队带来的巨型创意风筝一起放飞,看五颜六色的想象飘在空中。5月的“营地生活节”囊括了一切人们有关露营的美好想象,可以到探险、美酒、复古、植物、手作等不同领域主理人撑场的帐篷,交流各种好玩的生活方式和好故事。6月的“山谷清凉节”和7月的“春山匠人生活节”则是两场巨大的夏日盛宴,无论神出鬼没的恐龙巡游,还是设置寻宝游戏的篝火晚会,以及经营到午夜的营地烧烤餐厅,都让一整个夏日的清凉与热烈全然绽放。
TreelineCamp@松林湖@浙江安吉
阳光曾带来波光粼粼的时刻
“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只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至今我还在追踪它们。”梭罗因为要追寻猎犬、奔马以及斑鳩的踪迹,走向了森林深处,在满是油松和山核桃的树林建了一座木屋。那里离湖边很近,TreelineCamp@松林湖恰好就是这样的湖边净土。
TreelineCamp@松林湖营地位于浙江安吉,于一片自然原生态的环境下拥有一整片的广阔营区,占地约有260亩,松林湖畔有月光摇曳的美景,夜莺鸣啼在泛起涟漪的湖面上远远飘扬。身处这样的自然里,你只会感到自由。
TreelineCamp是户外品牌 Treeline的自有营地,以推动户外生活方式、露营文化和环保可持续性文化为目标,所以营地内无论一帐一炉、荒野厨房,还是湖畔的休闲区,都将户外生活的各种可能方式做到极致。除了独特的营地风光外,这里专业化的营位包括帐篷自建区域、汽车营地区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除此以外,每个区域设有独立的停车场、独立的双洗手间及双浴室、洗碗池、自动饮料贩卖机等,让露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照顾。独特的主题野玩活动贯穿全年,2月春节独木舟露营、3月ABU(AllBlack Union)风格露营、7月复古集灯会、8月湖边生活露营节、11月焚火大会……山野的乐趣就在于,它永远不会无聊。当篝火冉冉升起时,松林湖畔的夜色为这片营地注入一种特有的温柔及宁静色彩,住在湖边的人不需要赶路,阳光曾经带来波光粼粼的时刻,而这些时刻足以伴随人们度过剩下的漫长黑夜。
在TreelineCamp@松林湖营地可以体验悠然自得的湖畔生活。
极玩地球·天涯营地@海南三亚
在潮汐中呼吸
在三亚的海边,早晨仿佛永远在夜晚的怀抱之中。在沙滩上的小酒馆里,你永远不会知道,坐在你身边的人是过去的诗人还是未来的吉他手。极玩地球·天涯营地位于三亚天涯海角景区中,是一处融合户外运动体验的部落风格露营地,充满摩洛哥风格和异域风情。这里的风景永远不会褪色,因为椰风、岛屿、雨林与金色沙滩连成一片时时流动的荒野盛宴,总是与自然并肩。
你可以加入极玩地球野奢露营地的“ 两天一夜·酋长套餐”,入住野奢帐篷,体验由货车改造成的房车,参与充满趣味的荒野求生活动 —— 比如学习将不能直接饮用的海水通过高温使水蒸气冷凝成纯净水,在西部天涯海洋运动俱乐部挑战尾波冲浪、海骑、帆船出海、沙滩UTV等20多种运动,然后在椰树下喝一杯清凉的特调,紫色的夕阳正在落下,当月亮缓缓升起,篝火派对、黑胶现场等各种活动会让海边的夜晚永远不会寂寞。
极玩地球·天涯营地面朝大海。
ABC Camping Village梓桐溪谷@杭州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离我们很近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其实离我们很近。你可以前往ABC Camping Village千岛湖营地,在这个地处白际山脉与千里岗山脉之间的悠然所在,重新找寻野外生活的诸多可能性。
以经营户外露营店为起点的 ABC Camping2021年在千岛湖梓桐溪谷开发出自然营地 ABC CampingVillage。营地隐匿于新安江和千岛湖交汇处的溪谷中,兼具自然氛围和人文气息。这里宽阔的场地支持自带装备的深度露营爱好者,无论你选择汽车露营或是亲手搭建帐篷都能够满足。在晨光熹微的清晨,与溪谷邻居一边攀谈,一边搭建自己在自然中的家,听着山林间的鸟鸣与溪涧流水声,一天缓缓展开。即使缺少装备,你也能在营地服务中心找到合适的补给。
这种“深入营地在地文化”的理念,让 ABC以自由露营、汽车露营、营旅酒店、营地零售、营地服务、营地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它的可能性,譬如让品牌主理人老孙与露营爱好者面对面交流的复古市集、让零经验的露营爱好者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的户外营地、象征着“云朵”元素的空间与产品设计……融入自然变成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新户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致力于户外品牌的ABC曾在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开设了5家线下门店,业务涵盖了户外装备、服饰及咖啡餐饮。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就像是ABC所代表的“Always Be Camping”态度,将露营的自由和快乐一直以一种轻松又愉悦的方式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将步伐迈得更远些,走向更深的荒野。不用自搭帐篷或自备任何露营道具,这些帐篷酒店能带给你无与伦比的舒适和自在。
诺尔丹营地的野奢帐篷以牧民的黑帐篷为设计灵感。
在Natrail迹外·中卫营地可以体验观星。/Natrail迹外·中卫营地的荒野厨房。
诺尔丹营地@甘肃
百花深处,草原之上
每当甘南草原上的生灵重回广袤大地,季节限定的诺尔丹营地就会随着冒出的野花和潺潺的溪水一起回归。营地中以当地牧民的黑帐篷为设计灵感的野奢帐篷点缀其间,这是你在别处寻找不到的独特体验。帐篷顶覆盖着牦牛毛制作的毛毡,帐篷内铺设着舒适的木地板和古董家具,还有姊妹品牌诺乐生产的柔软精美的织物。傍晚,帐篷内的篝火燃起,你与自然的距离是一扇随时可撩起的窗。在这里,自然和人文的力量会抚平你的焦虑。你可以走过拉卜楞寺的转经筒,看经幡飘荡在碧空中;在绿色山丘环抱的隆达合作社体验夜幕之下的传统游牧帐篷盛宴;深入百花深处的桑科草原,幕天席地享受野餐的乐趣。
Natrail迹外·中卫营地@宁夏
睡在黄河岸边:“星星的故乡”
Natrail迹外源自natural(自然的)和 trail(痕迹)的组合,表达一种亲近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黄河·宿集内的 Natrail迹外·中卫营地就隐匿在黄河边的槐树林中,你可以感受夏日黄河水流经河床之时轻微的悸动,聆听鸟儿鸣叫和风穿过枣林静默的声音,看清早的喜鹊、飞起的野鸡、好奇的绵羊,这些能让你一下子回到真正的荒野。
与此同时,健全的营地设施又能让你享受度假式露营的品质生活。不用自己搭帐篷或自备任何露营道具,就像入住酒店一般放松自在。营地一共包括一期的8间Springbar春帐客房和二期新增的12间 Nordisk大白熊Utgard等品牌帐篷客房,里面都配备有 Marshall音箱、GoGoGo户外桌椅和餐具、DOD、ML4露营灯等各种装备。此外,营地还有黄河栈道、72人 Tentipi帐篷构建的公区、自家果园菜地和荒野厨房。
营地内的荒野厨房摆脱了传统的户外餐食,让人感受每一缕烟火气。主理人秉持即使不用名贵食材,也能把绿色健康的食材做成美味分享的理念,在黄河边架起炉灶、生起篝火,料理一顿星河晚宴。无论18小时低温慢烤的牛前胸,还是菌香酸甜的普罗旺斯炖菜,又或肥而不腻、软嫩鲜美的清炖宁夏滩羊,这些山间风味都不只是一种滋味,而成为另一种生活灵感。桃花、豌豆、苜蓿与槐花也不再只是风野之景的点缀,它们被采撷后成为一道道清新并带有西北自然之味的美味。从营地醒来的早晨,你还可以享用半自制的早餐,服务员会备好煤气炉和烤架,你可以动手烤面包、培根,搭配自制羊奶酪、枸杞黄油,享受当地野餐的趣味。
宁夏也被称为“星星的故乡”。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之后,夜空变成了璀璨的星帘瀑布,将一整个宇宙的光亮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这里,你可以跟随专业的观星老师一起纵览浪漫银河,用专业的天文望远镜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并且观测素有“太空戒指”之称的绝美土星环。除此之外,星空下的冥想以及辨识夏日星空里的大熊星座,这些微妙与奇幻的体验,也只有这个看似寂寥却无比丰富的地方才能满足。
松赞雨崩·帐篷营地@云南
守候神山的日与夜
作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梅里雪山因其著名的“日照金山”成为很多人梦寐以求难得一见的胜景。它的主峰至今仍是未被征服的“处女峰”,也是唯一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也因此,梅里雪山一直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光环。
松赞雨崩·帐篷营地。
云缦营普洱倚象山半山酒店。
松赞雨崩·帐篷营地内部。
在梅里雪山脚下的隐秘村落雨崩上村,松赞酒店在雪山之间搭起帐篷、生起灶火,抛开传统酒店的砖瓦木梁,带客人贴近自然,守候神山的日与夜。营地直面缅慈姆峰和巴乌八蒙峰,占地约7990平方米的营地分为住宿区和公共区,住宿区有10顶萨米游牧风格的尖顶住宿帐篷和2顶卫生间及淋浴帐篷。松赞一贯的高品质硬件和服务也被移至此处,并继续保留对自然和人文的尊重。在野性的自然中,你会被帐篷的舒适安全感所包裹,里面为你燃起了壁炉,铺好了松赞酒店同款床品。在公共区域的巨大帐篷之间流动的不仅有飘香的咖啡、灵动的音乐,更有一种近似禅的领悟,让那些夜话与雪山的传说都不再遥远。
走出帐篷,你便可以投入神山的怀抱。除了极具韵味的 Glamping生活外,在松赞最贴近当地的体验无异于徒步。史诗级别的雨崩徒步路线途经山峦、草甸、河流与雪山,你可以觀看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得到来自大自然最为天然的礼物。
云缦营普洱倚象山半山酒店@云南
闻着茶香苏醒
云缦营普洱倚象山半山酒店位于普洱市思茅区东南部的倚象山,27顶帐篷客房点缀在海拔1500米的千亩茶园之间。清晨醒来,推门而出便是缥缈的云海和沁人心脾的茶香,循着层层叠叠的茶园,放眼群山的低洼处,村庄若隐若现。
你可以漫步茶园内的栈道,与采摘茶叶的茶农擦肩而过,看晨雾消散,也可以自己体验采摘新绿。你可以骑上山地越野车穿越茶园,去酒店的茶叶加工厂学习制作独一无二的茶饼;或者徒步至密林深处,找寻侏罗纪时期就已生长繁茂的娑罗树;还可以亲手体验普洱的绝版木刻,用最传统的手艺方式作为留念。除了固定帐篷,这里还设有14辆营地型房车和8个星空露营位,并配套相关的设施,想体验流动生活的人可以尝试。
四川甘孜州的雀儿山脚下。
在都市久居的人们不断探索自然的边界,或在雪山脚下,或面朝大海,或身居林间......他们回归与自然相处的原始状态,让帐篷也变得流动起来,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中,用更友好的方式去感受风和能量。
燕子
摄影师
白羊沟自然风景区@北京
有时,没有计划的野餐式露营给人带来的轻松感更多。春节假期,我在家百无聊赖时,突然想出去转转,索性就带了旅行的小桌子、两把露营椅子和些许食材出发了。当车子离白羊沟越来越近时,沟壑纵横的山谷、蜿蜒曲折的六道湾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个所谓的露营点是我们偶然发现的,就在接近白羊沟自然风景区的路边。当时正值初春,冬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水从山谷潺潺淌来,冬日的流凌也如约而至。我们想和这片难得的自然景致多相处一会儿,便临时起意,在路边“安营扎寨”,喝咖啡、煮饭,好不惬意。
大浪坝@云南云龙县
我們从大理开车前往,途经大保高速,又沿215国道行驶至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最后进山的一段路都是颠簸的砂砾路面,但是仿佛穿行在完全与世隔绝的大自然中。大浪坝位于天龙天池自然保护区旁,有着被高耸的云南松林、群山森林环绕的白族村寨,还有参差起伏的高山草甸。我们的帐篷就在有很高树木的森林一旁,光线都是穿过森林洒下来的,手机信号很弱,我们在这里扎营之后收获了一份宁静。在拍视频时,我们举着收音话筒,意料之外,收集到很多自然的声音。
墨得水农场湖心岛@山东青岛
墨得水农场是一座符合小时候对家的定义的农场。这里有桃林,桃子香香甜甜,还有两匹马儿正在吃草,一群小鸭子跟着白鹅沿着水边儿一摇一摆地走。农场有一座湖心岛,需要靠小船到达。上岛后,你就可以“与世隔绝”了。岛虽小,但是连了电,盖了厕所和浴室,“五脏俱全”。帐篷一扎,天幕一搭,我们就是这个小岛的主人。偶尔还有小鸭子上岛来逛逛,然后扑棱一下翅膀又游走了。早晨,阳光整片地洒在小岛上的,我默默在心里许了一个小愿望:春夏秋冬的小岛,我都要再来住上一住。
孙金旦
ABC Camping创始人
爱心湖@江苏溧阳
当时,那原本是与朋友一同寻找浙江最高峰的一趟旅途。我们驾车从宜兴出发,一路前往黄山方向,中途在溧阳稍作停歇。当时我们入住了一间民宿,习惯性地向民宿老板咨询周边自然之地的推荐,他指向山口村附近的矿山湖,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爱心湖”。早年那里是一个天然的矿坑,后来被废弃掉,湖边缘为青绿色,湖水中心为深蓝色。第二天,我们拿出常备在车里的露营装备,在湖边安营扎寨,准备露营。车里也可以备好桨板,白天便能在湖中自由划行。
在浙江安吉龙王山上寻找到的露营地。/上海浦东大治村荒废的公园也焕发新生。/云南大浪坝的清晨。
颇具现代设计感的露营装备。
老边沟@辽宁本溪
每次出行,我们都会进行随机性的露营,沿着一个大致方向去偶遇,有点儿像打游戏时开拓地图的那种逻辑。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探索是在地图导航上都没有标明的地方,但沿途会有很多惊喜。在本溪旅行时,我们就沿着本桓公路,这是一条30多公里长的盘山公路。途经老边沟自然景区附近,当时正值秋天枫叶季(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山中有色木槭、假色槭、柠劲槭等12种槭树。不同于我们生活的江浙一带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山林姿态更显雄壮和宽阔。
雀儿山@四川甘孜州
川西高原甘孜州的雀儿山,其藏语名是“措拉”,意为大鸟羽翼。雀儿山地处沙鲁里山的北段,我们把车停在山脚下一侧,这里犹如一处辽阔的草原牧场,草长莺飞,时而有牧民骑着马儿穿过灌木丛或身着红袍的僧侣经过。甘孜的天气变化极快,阵雨和晴日切换自然且迅速,偶尔高原之上架起一道彩虹,就像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种馈赠。晚上,在闪烁的天幕之下,每一颗星星都像是直接和你对话,让你呼吸得自由畅快。
何生
摄影师
大治村@上海
我们经常会在地图 App上使用实景模式寻找城市周边的一些绿地。此前我偶然发现上海浦东新区大治村的一座荒废公园,据说原本规划要发展为城市郊野公园。于是我就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那里度过了一个周末,整个绿地区域只有我们,像是独属于我们几个人的一个城市秘境。毕竟在城市生活里,尤其是现在很多公园里,大家都扎堆儿安营扎寨,体验感会很差。
龙王山@浙江安吉
我第一次尝试徒步露营是在浙江龙王山,海拔约为1600米,是浙北、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高峰,黄浦江水的源头也隐匿于此。我们是在一个雨天到达的,每个人的负重装备有20~ 30斤,在登山途中也多了一份艰险,路线多为此前户外爱好者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龙王山被原始森林包裹着,峰岩之间有涧溪或碧潭流动。住在山间的那一晚,我们也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环境。
房车是人们旅行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如今摇身一变,更成为旅行生活中的家。人们把一部分生活交付给房车,并和它朝夕相处。
藏青在北京红井路上。
藏青
公路旅行咖啡师
2021年北京冬天到来后,我就开着自己改装的咖啡车“大白”,一路往南。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从北京出发,一路途经徐州、景德镇、武夷山、厦门、广州、惠州,最终抵达万宁……出发前,我给“大白”换了四条 AT胎,又做了一次全面保养,给后轮加了两个减震(工字板),毕竟咖啡设备都集中在后轮,行驶途中每次颠簸,我都担心影响咖啡机磨豆机内部的紧密度,以致影响咖啡的萃取。我之前在天津经营一家汽车维修中心,后来又在北京798园区当咖啡师,再到开着亲自改装的咖啡车“大白”行驶在北京房山的红井路上,往来的旅行者出乎意料在这里买到意式手冲咖啡,而能在大自然中相遇本来就是一件奇妙的事。
红井路@北京
在北京的时候,我常待在房山的红井路上,它全长约18公里,山路蜿蜒,起于十渡镇卧龙村红港口,止于108国道霞云岭乡井儿峪。我尽量选择位于14公里处的最高点 ——“景观位”停下来开门营业,向沿途旅行的人们贩售手冲咖啡。连绵巍然的远山尽收眼底,我感受着独特的生命力和特质。这都需要亲自去走,去感受身处其中的美好。
烏兰察布火山到敕勒川草原@内蒙古
2021年秋天,我去内蒙古待了十几天。正值深秋时节,在黄绿色的草原上,一群群羊、马飞奔而来,那幅景象像一幅流动的画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抵达乌兰察布火山附近已是下午,还没有出摊儿就被客人围起来,大家自觉排起队等着咖啡。朋友们就在边上扎帐篷,刚捡的猫咪在掏地鼠窝,还有马过来拱帐篷。虽然天气渐显凉意,但透彻的星空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环岛公路@海南
当我沿着海南环岛公路旅行时,全程都感受到了青春活力:时隐时现的大海、海边走动的人、流动的大朵云、茂盛的热带植物,偶尔看到抱着冲浪板走到路边的小麦肤色的人们。
五指山是一座很有年代感的热带小城,一条长长的河从山顶流下,贯穿整座城市。有水的地方就充满生命力,有人在河里游泳、捞鱼,或带小朋友们戏水,河岸生活格外丰富。我和“大白”停在万宁的时候,对于每天下海冲浪的人们来说,咖啡车像社区店一样,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休息一下,和家人朋友多了一些相处的时间,看看海。有人只是上岸喝杯热水,寄放冲浪板或其他物品,或冲冲沙子,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很多看似细小的“方便”,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安下心来,去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小墨与阿猴
房车旅行达人
这几年,与我们一起完成旅行的是一辆改造后的自行式B类房车。在前期设计时,我们在床和座位下面增加储物空间,伸缩式的床板能适时节约出很大空间。在这个犹如“第二个家”的微型生活空间里,“厨房”用于收纳烧水壶、厨具和食物等;“工作室”里放着一些电子设备;“衣帽间”里是用收纳袋分门别类标明的衣物、帽子和首饰。我们每周安排一次纯休息的行程,哪怕就在房车里看书、画画、发呆,或者在附近散步和运动,完成一次自我的能量补给。
小墨和阿猴在黔东南。
“Rolling 30”从上海到西藏
2020年,也是在三十岁的那一年,我们就是驾驶着一辆改造后的自行式B型房车,从北京南下,沿着北纬三十度,一路“冲”往西藏,从繁华的东部沿海城市,一路来到西部风光壮美的青藏高原,看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景色变化,耗时100天,我们为这段旅程命名为“Rolling 30”。
“秘境之旅”@贵州
2022年5月,我们开启了一场贵州的秘境之旅。虽然贵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但在抵达许多寨子前,我们还得经过一段盘山路加单车道,好在我们驾驶的B型房车通过性很好。这趟秘境之旅从贵阳开始,往东前往开阳县的翁洞滩瀑布,可以从空中拍到上游梯田与下游瀑布同框的景象。
钱汀和朋友们下班后骑摩托车露营。
随后往东进入黔东南,首先到达镇远古镇,在祝圣桥附近驻车,日落时可以欣赏到水天一色的小镇风光。接下来启程往南开,开始黔东南的特色村寨之旅。途经凯里,拜访依山傍水的季刀苗寨,夜晚在村子里驻车,枕水而眠。随后我们前往雷公山腹地,参观深山之中的秘境——雀鸟苗寨。相较于西江千户苗寨的万家灯火,这里的商业化程度非常低,不妨在村落与田埂间走走,体验一段归园田居的惬意时光。离开雷公山后,继续往东南方向开进从江县,在加榜梯田的山谷中享受一个有云雾陪伴的清晨。
继续往西就到达了黔南的荔波县,在荔波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与这里独有的“石上森林”喀斯特地貌亲密接触。我们把房车驻扎在五眼桥附近露营过夜,第二天找一个当地向导,安排一次3小时的徒步探洞行程。稍作休息后,隔天可以继续挑战一次6小时的茂兰原始森林徒步。
钱汀
露营爱好者、异果酱主理人
作为摩托车和露营爱好者,一辆添加了货架和围挡的Vespa摩托车成为我的露营伙伴。对我来说,摩托车露营这种轻量化露营方式正好介于汽车露营和重装徒步之间,它既能到达汽车到达不了的小道尽头,又能带上那些超出身体负重极限的装备。工作日下班后,轻松收拾前往山野里。我和同伴时常聊起家常和工作,我们发现处在令人敬畏的环境里,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会有新的启发。
从家到四明山@宁波
作为上班族,平日里繁杂的工作让我没太多精力和时间去准备“搬家式露营”。偶尔也会适得其反,一趟治愈之旅会让我更加疲惫。这时候,轻量化的摩托车露营就可以满足我对家门口生态探索的好奇心。四明山海拔为800米,穿梭于山中,可以看到城市里看不到的植物和景观。四明山上的每个山村之间通过一条又一条小路连接,这时候,摩托车就可以带我探索更多自然之地。最终抵达山顶的松树林之间,在这里安营扎寨,褪去一天工作的疲劳。
从家到杭州湾新区中心湖公园@杭州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空旷山野、自由之地会更加向往。中心湖附近的一块大草坪是我工作日露营的地方。从家到这里车程只需30分钟,我下班后回家吃完饭、洗完澡就可以出发了,同时又精简了一部分装备。平日里公园是很多周边居民的乐园,但夜晚降临后,这里成为我们“独享”的一片自然,让我们拥有一段和自我对话的时光。第二天早晨醒来,我们又能元气满满地去开启忙碌的一天。
TIPS
所到之处,都像家一样对待
在万宁每天日落时,都有客人跟藏青一起去捡垃圾,每天一次。如果他们隔一天不去,垃圾就会积累起来。后来,他就用别人扔掉的、断了的冲浪板写了“每四个沙滩垃圾抵一元”“Treatthe ocean like home”。有了看板之后,会有很多客人用自带杯,他们也会顺手带回去一些垃圾。
把家“装”在摩托车上
如果需要过夜或在装备较多的情况下,收纳包的选择和配重及捆绑是钱汀注重的两个问题。钱汀会使用长条形收纳包,利于横向收纳在窄窄的车身上。软包叠放互相贴合比较紧密、抗颠簸。钱汀也会优先选择长条形的装备,如磐石帐篷和 Helinox战术椅。
配重和捆绑的原则就是:车头放轻物,车尾放重物,容易被压碎的物品(如食材)背身上。摩托车不像汽车,车头东西太重会导致转弯吃力,上重下轻、重心过高则会引发倒车(摔车)风险。一般会把轻的装备,如帐篷等捆在车头,锅碗瓢盆等捆在车尾,饮用水等收纳在座椅底下。另外,捆绑绳很重要,需用专用的、质量可靠的、有弹力的。
川:iCamplife
NOMA创始人、户外影像记录者
你或许曾经听说过香巴拉王国,传说中香巴拉的入口,由两座山脊一样高大的石门看护,处在不同于当下世界的维度,是佛教所追寻的智慧之境,所以在藏语中香巴拉是极乐园,译成汉语是大家极为熟知的“香格里拉”。但这其实是一个广阔的文化坐标,对应到地理位置中还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借由这次出行,恰好让我们有一个机会,带着这一切因传说所产生的兴趣,前往这个以香巴拉所命名的高原七湖一探究竟。
我们从大理驱车出发,总行程500多公里,熟悉路况的话一整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前半程的高速道路只修通到香格里拉县城,剩余大半程的路线需要盘山而行,先到达途经点奔子栏穿过干热河谷地带,再途经滇川通道,于蜿蜒的東旺峡谷中贴壁而行,不过这在雨季可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山体松动带来的落石在沿途的柏油路上随时可以砸出一个骇人的坑洞。
离开东旺,就算真正从云南跨入了四川境内。在路上不多时,乡城标志性的白色藏寨开始错落地出现在山谷里,云层的光影交替折射,山谷里流淌着碧绿的河水,沿着山道行驶,车头一转弯就是另外一层风景。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纵观层叠山脉,偶尔途经几个安静的村落,彩色经幡坚定而温柔,抖动在一阵阵古老的微风里。
香巴拉七湖在距离乡城不到20公里的高山顶上,同是藏族文化根植的地方,相比名声在外的迪庆香格里拉,乡城香巴拉的存在显得尤为低调,一点儿也不张扬,盘山路的入口在一个非常容易被错过的村子边上,我们特地打听了才真正确定了具体的方位。
到达七湖前最后的一个村庄坐落于山林最高处,也是柏油路的终点。几乎是绕村而行,在没有任何道路标识的情况下我们驶入了行程最后的碎石路段,沿途信号随即消失,像是颇有仪式感地,真正驶入了此次的秘境之处。
沿着碎石路越往深处走,积雪越厚。车行到不能再前行的位置,我们准备原地扎营过夜,下车站在雪地里张开双手感受辨别了一下风向。山风变化莫测,好在地势平坦开阔,虽然周边缺少挡风的植物,但也正好提供给我们一个极为敞亮的视野。
我们随车的取暖设施有限,虽然带着移动电源和电热毯,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功能性睡袋和防潮垫来保暖。这一次我们还准备了两块刚好可以塞进睡袋的羊皮垫,厚实的羊毛可以隔绝大部分偷偷溜入睡袋的冷空气。这几年数次往返高原的经验和长期在户外拍摄锻炼出来的身体素质已经足够让我们应对寒冷的天气。想起两年前的十二月份,第一次在雪地里过夜,零下二十八度的极寒几乎是在瞬间冻结住我们随车携带的所有的液体,水、煤油、机油,所有需要使用锂电池供电的设备也难逃一劫,暴露在户外,身体的热能以一种不受控制的速度在迅速流失,生火做饭这些平时信手拈来的事情也变得极为艰难,保暖衣物的厚度也带来行动上的笨拙感,一切都在指向体能加倍耗损。这么回想起来确实算不上一场愉快的体验。
太阳下山后,温度骤降至零度以下,刚入夜车内温度就显示零下十八度,我们早早地“享用”完晚餐,灌好了热水,趁着餐具还有余温的时候用湿巾擦干净放回收纳箱,收拾完这一切,再把白天靠着日照紫外线消杀的睡袋从车顶抱回车内,铺陈好各自的床铺,终于躺下结束了一天奔波的行程。
在有雪的季节,需要为车轮安装防滑链。
东旺峡谷内部景象,碧蓝色河流沿着山壁顺行而下。/七湖所在海拔4500m的位置,夜间天空整片银河洒落如同白昼。
TIPS Vanlife应对寒冷的装备
1三月中下旬对于大部分超过3500米海拔的高原地区来说,仍然有大部分山脊和道路背阴处被积雪所覆盖,出行一定要给车辆配备防滑链、雪铲等工具。
2对于需要在野外过夜的我们来说,保暖一定是首先考虑的要素。我们的车载移动电源可以配合大部分家用电器的使用功率,所以此次出行我们在车里安排了电热毯,算是为数不多的野奢经历之一。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一定要携带R值符合温标的睡垫以及保暖功效到位的睡袋,有一个相对实用的土方法是使用两套睡袋,一套信封式睡袋及一套木乃伊式睡袋,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两个睡袋叠套使用。
3需要注意的是,在极寒情况下(此次野营户外夜间温度-20°),基本所有液体都处于凝固状态,所以大容量的热水壶也非常关键,可以及时补充身体因暴露在低温野外所流失的热能。
在去往格尔木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更不可能分清它究竟是在青海还是内蒙古。对于南方出生的孩子来说,关于西北的存在和记忆,大多是通过小学地理课上得来一点知识,或者是在新闻上偶尔看到的遥远的角落。若不是前两年在旅行中途经,这个地方也许不会与我产生任何交集。
但对格尔木的好感又是如此突如其来。当我们把车开入这座不大的城市,干净,秩序,比一线城市更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和礼让的行人,以及路上走着的、虽然嗓门大但眼神充满友善的当地人,随处可以吃上的羊肉馆子,无一不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好感倍增。
格尔木在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上,是一个举重若轻的交通枢纽,也是大部分车辆出疆到达青海的第一站。从格尔木出发去冷湖的这条路线,在这两年因为青海大环线在网络上的爆红而显得格外受欢迎。
我们到达以后才发现,冷湖其实是一个很小的镇,开车从这头到那头大概也就是五六分钟的样子。镇上餐馆和旅店都不多,经常在节假日等高峰期爆满,没有可以下榻的房间,因此车辆需要在加油站留宿过夜也是正常的事情。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形容一下,那冷湖一定是我心中最像美国西部的中国小镇。说这个地方寸草不生稍显夸张,但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与风沙和戈壁长久相伴,磨砺千年的时光和芳华,藏不住萧瑟和苍凉的底色。它曾经因石油而繁华,如今石油枯竭,却又因人们蜂拥而至与火星地貌相似的俄博梁,再一次在人们眼中苏醒过来。
在冷湖周边寻觅一个可以搭帐篷的地方其实并不容易。虽然沿着国道周边是无尽开阔的戈壁及荒漠,但也因为如此,入夜后的风变成一个难以应付的敌人。粗粝的砂石和土块,再加上难以用肉眼分辨的冻土层,导致这一带土质或软或硬,该怎么稳固地钉帐篷也成了第二个难题。长期以来我们出行都偏爱使用一款金字塔帐篷,相较于传统的穿杆帐篷,这顶塔帐曾经在海拔4800米的高原为我们抵御过八级大风,从结构上来说是相对稳固的一种款式,但遇到这样的地貌情况仍让我们束手无策。
我们只有放弃了沿途扎营的想法,准备前往镇上找个可以落脚的旅馆。恰逢国庆假期前后,圍绕着冷湖这片地区来了很多外地游客。各式自驾车辆络绎不绝地在镇上穿梭,我们绕着整个小镇走了一圈,竟然一房难求。当然也不是只有我们在面对这个难题,多数无法入住的车辆只好停在了加油站等待过夜。看来只能再找个地方试试看能不能把帐篷搭起来,我们商量着,又往小镇外沿开去。
终于在一栋政府机关大楼的后院里,我们碰上了一队从四川自驾来游玩的年轻人,他们早早搭建好了营地,四顶帐篷整齐有序地占据了后院的一个小角落。看来这地方有戏,我们互相打了一声招呼,在得到回应后我们麻利地归整好车内物品,拿出装备。我们对于帐篷的搭建早已驾轻就熟,所携带的其他功能性户外装备屈指可数——事实上真的无需那么多的东西。毕竟每日奔波几百公里后,身体和精神的疲惫让你只想能够迅速吃饱、躺倒。
在长线旅行中,如果选择帐篷作为每日的栖身之所,那就意味着需要接受留宿的不确定性。但同样也因为这不确定性,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旅行探索的空间。关键在于我们与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环境,真实的自我有着不同于日常的亲密接触。
冷湖是一个很小的镇子,开车从这头到那头大概也就是五六分钟。
长期以来我们出行都偏爱使用一款金字塔帐篷,它曾经在海拔4800米的高原为我们抵御过八级大风。
TIPS ushcraft单品
1我们大部分的旅行是以长线为主,除了随车携带的行李衣物,还要加上许多的拍摄器材,所以在收纳空间上一定要提前做很好的考量,餐具和水壶看似并不是主要的装备,如果选择可以折叠的产品一定是节省空间的好方法。
2咖啡对于我们来说必不可少,在陌生环境下会带来让人熟悉的气味。也能带来旅途中短暂休息的惬意感,而且可以和在路上新交到的朋友一起分享。
3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会在车里居住,但也会随身带着一顶帐篷,它不仅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备用的居住或者应急的空间,同时也是我们在路上与朋友相聚玩乐的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