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2022-06-30高利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岳阳楼岳阳木叶

高利

●   课文引述: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摘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摘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摘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

●   课文里的“宝藏”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向世人昭示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洞庭湖和岳阳楼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耳熟能详且推崇备至的风景打卡点,无论是文化意义上的还是地理意义上的。往来的羁旅之人在这里短暂驻足,失意或得意的士子或官宦在这里凭轩沉思。于是这里的落叶、江波、君山、月色都是引人遐思的触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就有三篇课文涉及洞庭湖与岳阳楼。屈原在这里看过木叶萧萧与洞庭波起,杜甫在这里感受湖水汤汤与人生况味,张孝祥在这里仰观月色皓皓和宇宙之大。

让我们一起跟着先贤们的脚步,去领略一下这湖与楼的魅力。

●   国宝请“举手”

国宝档案一: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等,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湖南省北部,跨岳阳、汨罗等十几个市县,目前是中国第三大湖,湖面面积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之名,始于春秋、戰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古代号称“八百里洞庭”,历史上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近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泥沙淤积,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大通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部分。根据武汉大学测高湖泊水位信息网数据,洞庭湖平均水深6—7米,最深处30.8米,湖面面积在枯水期约有3100平方千米,洪水期约为3900平方千米,湖区总面积达18000平方千米。洞庭湖地处中亚热带的北缘,年平均气温为16—17℃;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400—1500毫米。在洞庭湖南边,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在北边,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度汛。

洞庭湖也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

国宝档案二:岳阳楼

现存的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岳阳楼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悠久。它原是东汉末年鲁肃为练水军而建造的“阅军楼”,南朝时期改建成观赏楼台,被称为巴陵城楼。唐开元年间,张说谪守岳州,进一步扩建此楼,始有“岳阳楼”的叫法。北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在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楼因文因人而盛传四海,来观览、留诗词的人日盛,岳阳楼更加闻名。

此后,岳阳楼屡毁屡建凡数十次,现在看到的建筑主要沿袭清代的形制与格局,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重建。它坐东朝西,构造古朴端庄。主楼为长方体,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以榫卯结合,成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目前,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面墙上嵌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挂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楼顶上悬挂郭沫若题写的“岳阳楼”匾额。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岳阳楼洞庭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2011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以岳阳楼为主体的景区面积为670亩,分为文物保护封闭式管理区和公益性开放式休闲区,内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小乔墓、瞻岳门、洞庭风韵诗廊、汴河街、双公祠、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多处景点。景区内绿荫修竹,环境幽雅,文化气氛浓郁。

●   宝藏里的“课文”

在没有岳阳楼之前,洞庭湖就以其浩渺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标,有着自己的文化意义。屈原是最早发掘洞庭文学审美意象的人之一,他和后来者将自己的家国之思、悲秋伤春之绪融入洞庭湖的浩渺以及附属景物中。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九章·哀郢》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九歌·湘君》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尤其是第三句,洞庭湖边的秋叶飘零甚至还形成了中国诗学中最典型的传统意象“木叶”。屈原之后有那么多人继续沿袭、拓展这一意象的用法和意涵,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梳理得非常好,读者可用心研读。9D6F4E86-C8DF-49B2-B75A-73E279B03785

在有了岳阳楼之后,楼与湖相得益彰,经过历代文人的努力,把中国传统的士人追求和审美况味以诗词、文赋、对联等各种形式加诸洞庭湖与岳阳楼上,渲染、沉淀、发酵,让楼与湖一起催化出璀璨的华夏文化与文学经典。

岳阳楼上有一副清代窦垿撰的名联,很好地概括了这一楼一湖的文化意义与审美视角。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東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在岳阳楼上远眺浩渺湖上的君山,人们可兴起修齐治平的豪情,可触发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悲情,可油然而生对大好山河、宏阔宇宙的热爱,可见证能吏贤牧平治天下的功业;可让我们看到儒者道者、迁客骚人在此留存的“忧乐悲喜”的思考、“洒脱达观”的举止、“羁旅在外”的惆怅;还会听到洞庭湖边娥皇女英怀念帝舜、东方朔抢夺汉武帝不死酒的传说,读到柳毅与龙女曲折离奇却也美满的传奇……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湖与楼不仅属于这副对联中的杜甫、范仲淹,也属于张孝祥、黄庭坚,以及每个在此间驻留、在此间阐发过幽思的人;这楼与湖也不仅只有对联中所提及的巴陵山、岳州城,还有湖上的雄波、深秋的木叶,以及人们在此处看到、感受到的每一叶扁舟、每一寸月光。

所以,在杜甫之前,孟浩然的洞庭就是这样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在杜甫之后,刘禹锡的洞庭还是这样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范仲淹与滕子京之前,李白的岳阳楼就是这样的: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在范仲淹与滕子京之后,陈与义的岳阳楼还是这样的: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与岳阳楼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既是客观存在,也是文化与文学意义上的主观存在。这让人想起阳明先生的话:

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如此,洞庭湖与岳阳楼也是如此。

所以,这洞庭湖和岳阳楼是承载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所在,是所有中国人的湖与楼,值得每个人去感受一下“岳阳楼上对君山”的喜悦,以及“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期待。9D6F4E86-C8DF-49B2-B75A-73E279B03785

猜你喜欢

岳阳楼岳阳木叶
登岳阳楼
孙高华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岳阳王家河巴陵东路桥设计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凝固的艺术之岳阳楼
岳阳首座全智能变电站明年投运
谁曾见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