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实践探索及时代发展

2022-06-30包阿尔山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并采取了诸多措施促进民族团结与平等,促进民族进步与发展,也增强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筑牢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也有力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积累的经验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新时代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

中國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民族地区乃至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团结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发展、民族进步的举措,也建立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从而有力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天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与深化具有重要价值。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的矛盾十分突出,问题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勇担使命,找到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路径。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族人民,制定了民族团结的相关政策,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积极团结各少数民族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从日本侵略者侵入我国领土那一刻起,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升级成为最主要的矛盾,积极抗日成为中华各族人民群众的最紧迫最重要任务。为此,党中央提出要积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统一的抗日力量,尽快建立全国各族群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接着,“我党积极在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抗日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少数民族抗日的决心和信心,吸引他们积极参加抗日,收复失地”[ 1 ]。

第二,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中共中央在1935年8月15日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告全体同胞书》,在该文中,中国共产党指出要实行中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相关政策,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并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了进一步将各民族团结抗日精神具体化、实践化,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1940年颁布了《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和《关于回民族问题的提纲》两项纲领性重要政策,“进一步阐释了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多民族共同抗日、寻求解放、共同建立统一国家的方针”[ 2 ]。

第三,在共同抗日原则下,各个少数民族拥有自治权利。为了进一步保证各个少数民族自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如下规定:在敌后,蒙古族可以拥有组织各个盟、部、族、旗联合抗日的权利,也具有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其他各个省、县不能再干扰各个盟旗政府管辖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只有在获得蒙古人自愿、自主的前提下,才可以让蒙古人参与,充分保证了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第四,充分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以及习惯。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各个民族使用自身的语言文字,特別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实施抗战教育”工作,极大地发扬了各个少数民族自身特有的优良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极培养抗战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中国共产党特别规定蒙、回等地区必需普遍实施国民抗日教育工作,并设立了各级别的免费学校,在全国各个重点学校中积极招聘蒙、回青年人才,并安排针对蒙古族、回族的班次,并购置适合蒙古族、回族生活习惯的相关用品。同时强调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使各族人民的交流、交融日益亲善密切起来,更积极倡导各民族平等、团结一致开展抗日工作。充分尊重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以及对中华各民族地位的肯定,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民族地区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抗日战争以后各民族加入新中国多民族国家构建、实现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政治根基。

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工作的成效

随着日寇侵华战争形势的日益严峻,在国家危难之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捍卫国家领土安全的整体国家观的认同逐渐构建起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相结合,制定和促进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促使中华各民族群众在反侵略战争期间通过共同抵御外敌而形成了牢固的防御屏障。

第一,各民族反抗日寇侵略斗争中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加强。在抗战爆发之初,东北沦陷区的各民族即团结一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号召。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抗日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到了危难时刻。在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边疆少数民族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为全民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绩。由于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才使大家在抗战中不分你我地与民族之敌共同战斗,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愈发强烈高涨。大敌当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会同全国的各族人民冲上抗日第一线,各少数民族同胞也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浇铸了血肉长城的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在抗战过程中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既与各民族爱国抗日的自发情感不能分离,更与抗日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民族政策的转变密不可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家认同”观念进一步发展成熟,并得到了升华提升。

第二,各民族在反抗日寇侵略斗争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觉有所增强,为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复制了伪满洲国,策动了内蒙独立和华北自治等分裂活动,但这些瓜分中国领土的行为,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使我们深知,中华民族独立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各族人民同生共死,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就能够完全统一,实现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独立。在争取民族独立、民族主权和民族解放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各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抗日战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使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担当作为。在中华儿女水深火热的困境之下,一些爱国青年和爱国人士主动加入抗日战争的队伍,为国家和民族英勇而战,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三、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理论的时代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加强和改善民族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指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推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工作理论实践的时代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工作理论中国化的最新重要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遵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坚持民族统一战线、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就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3]。我们要不断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中国化和现代化,要不断坚持民族团结工作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我们要不断促进理论创新,善于运用新的民族团结理论指引新的民族团结实践,让民族大团结更有顽强的的生命力。

四、结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4]。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团结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促进全国各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参考文献:

[1] 李晶.论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新发展[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90-93.

[2] 陈夕.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J].求是,2005(17):26-18.

[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4]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設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001).

(作者简介:包阿尔山,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9月历史大事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