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探寻小学生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实践
2022-06-30谢美尼
谢美尼
“双减”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前进发展,如何丰富学生作业的内涵,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达到减负增效目标,小学语文教师积极革新作业内容,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无效、重复性作业问题。为了保障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实际学情,在控制好作业总量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和创新作业设计,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践行“双减”政策。
一、对减负增效的正确解读
减负增效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五严规定”中的重点内容,旨在减轻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增加教育效益或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双减”政策的加持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避免盲目地“减负”,在控制好作业总量的同时,确保学生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同时要科学进行“增效”,利用好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布置层次化、个性化作业,积极健全作业配套管理机制,由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保障,达到减负增效目的。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施以科学的引导,所以,减负增效需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意识到“题海战术、反复抄写”的滞后性和弊端,设计符合当前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内容,正确认识减负增效,立足“双减”政策要求,从根本上缓解小学生的作业负担,由此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目标。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指导思想
(一)控制作业总量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加强结构优化,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充分保障学生的课余休息权利。小学语文教师应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在布置基础性作业的同时,立足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将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予以剔除,确保学生能在60分钟内完成书面作业,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教育学生科学分配课余时间,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优化作业内容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原有作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作业内容,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也要将作业设计融入教研工作,系统设计符合当前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作业内容,以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基础语文知识融入综合型题目,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作业素材,摒弃机械、无效作业,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注重知識内化
加强作业指导是“双减”政策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知识内化,科学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认真批改并给予学习建议,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内化。小学语文教师需认真批改作业,科学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汇总,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从而认真分析学情,加强面批讲解,在答疑辅导中,引导学生内化所学语文知识,使之能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语言应用的自信。
(四)创新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能突出教育引导的价值,符合“双减”政策中的减负增效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作业评价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思维塑造、习惯培养,学生则能根据教师的作业评价审视自我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反思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顺应“双减”政策中的作业评价要求,在作业评价中突出思想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掌握自主学习的高质量方法。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完成时间较长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为了顺应课改发展潮流,教师需不断创新作业内容,由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数量把控环节,部分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作业,而是盲目的增加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内容,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学习基础,但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较长,使之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作业结构有待调整
作业结构是衡量作业设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根据课上所讲知识内容变更作业结构,不仅能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而且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一些语文教师过度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在作业中布置大量的习题,以致作业结构比较臃肿,很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
(三)作业重复内容较多
相比其他学科作业内容,语文作业具有综合性特点,可以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在实际的作业布置中,有些教师没有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作业内容,反而增加了较多的重复性内容,如抄写古诗、重点字、成语等。学生在完成重复性内容较多的作业时,很容易出现疲惫感,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会逐渐与他人拉开学习差距,导致班级内出现学习“两极分化”现象。
(四)作业理论大于实践
实践作业可以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干扰下,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盲目地扩大作业中的理论知识占比,却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语文知识内化为实践技能,很容易在日常交流和沟通表达中出现失误,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语言素养形成。
四、小学生语文作业减负增效实践策略
(一)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落实减负增效,需要语文教师紧扣课程标准,设计趣味性作业内容,科学控制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由此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既避免了传统作业设计偏离目标,又提升了作业的趣味性,能更好地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以统编版小学语文《白鹭》为例对这一课的趣味性作业设计的具体安排范式如下。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设计“趣读课文”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行组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白鹭的动作”,再跳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白鹭外观”的词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技巧,再次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其次,教师立足课文主题,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需求设计“表演”作业,要求学生挥动手臂模仿“白鹭展翅”,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白鹭是一首散文诗”的原因,根据课文的提示制作不同的道具扮演白鹭,由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复习课文,加深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印象。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六至八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画卷进行联想,在为画卷起名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阐述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由此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畅想,为其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和学习经验。通过设计趣味作业,教师将作业数量控制在“双减”政策要求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落实减负增效。
(二)主题作业,整合不同学科知识
主题式作业能将学生在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汇总,同时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提供综合型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充分开阔语文学习视野,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作业结构入手,将传统的“读写+习题”式作业变为与不同学科相联系的主题式作业,合理调整作业的结构,达到减负增效目的,丰富学生的既有认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为例,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仍停留在浅表层次,对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的掌握不够理想,教师应在作业布置中科学的融合不同学科知识,辅助学生记忆重难点内容。首先,要设计“生僻字”主题作业,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通过查阅字典,了解“惠、诣、禽”等字的深刻含义,并联系学生熟悉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进行联想,使之能结合既有学习经验将生僻字内化为学习技能,掌握记忆新知识的技巧。其次,设计“古今异义词”主题作业,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析“聪惠、设果”等词含义的古今变化情况,并从古今两个角度出发进行造句,联系自己熟悉的其他学科知识,从而将各类知识进行汇总,帮助学生掌握古今异义词的翻译方法。最后,要引导学生从的科学的角度入手,分析文中“杨梅与杨姓、孔雀与孔姓”的关系,并为其提供课外资料以及工具书,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在阅读课外资料的同时,联系自己在课上所学的知识,再次翻译全文,了解杨氏子的礼貌和聪惠。通过布置主题式作业,显著优化了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同时,夯实基础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三)分层作业,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通过设计分层作业,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消除班级内部的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革除现有作业中的重复性内容,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基础性、提升性作业,满足学优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确保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稳步提高。以統编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为例,教师要利用课堂提问来深入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对全诗的背诵、翻译情况,将其分为学优生与学困生两个群体。首先,教师要按照作业难度进行分层,可以针对学困生设计“有感情朗诵”巩固性作业,让学生以配乐朗诵的方式,读出磅礴的气势,诵出伟人的情怀,让其进一步理解课上所学知识,同时背诵全文。其次,针对学优生设计“计时背诵”挑战性作业,鼓励能背诵全文的学优生在规定时间内默写、背诵全文,再通过逐步缩减时间的方式,加深自己对全文的理解印象,增加全文背诵的熟练度,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诗句意思和全诗奠定的情感基调。最后,教师要按照作业性质进行分层,根据学困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与诗文关联紧密的“资料阅读、收集”作业,让学生围绕“红军长征”进行深入研究,使之在理解诗文的同时,感受红军不畏艰难的精神。也要结合学优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红军长征路线规划”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教师让全体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以成长,并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优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引导学困生逐步迈进学优生的行列。
(四)实践作业,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实践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语文知识内化为技能。教师应该设计开放性语言应用作业,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造句、写作,使之能基本完成作业,确保其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配以科学的评价,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将理论与实践建立起联系,为其后续的实践探索指明方向,以促进其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表里的生物》为例,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得出,小学生对于文中“表里生物”的理解不够透彻,容易迈进思维定式。首先,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设计具有探究性、针对性的长周期作业,如“童年回忆板报设计”,鼓励学生参考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回忆自己的有趣经历,并进行科学的实践,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践行“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教师要围绕课文“表里有没有生物”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撰写辩论材料,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的同时,提高其写作能力和思辨意识,使之在实践中掌握语言应用技巧,克服自己在与人交流中的畏惧心理,树立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创新作业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借鉴课文中的不同修饰、修辞手法,在课后自主设计“童趣”演讲稿,并勇敢地上台演讲,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教师则给予科学、全面的点评,称赞学生的作业完成态度,客观阐述演讲稿中的显见问题,联系课文中“叙事顺序”,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演讲稿,并向其传授演讲技巧,进而促进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
总之,为落实好“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在压减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合理地为学生布置趣味性作业,不断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灵活利用主题、实践类作业内容,驱动学生投身于研究、分析活动中,同时进行科学的分层,确保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作业减负增效,并非单纯压减作业数量,而是在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同时,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内容,避免给予学生强迫性的作业约束,由此缓解其学习压力,践行“双减”政策要求,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