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30张帆
张帆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写作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从理论上来看,初中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应该具备良好的写作基础。但实际上,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阅读是对知识的内化,写作是一种观点和情感等方面的表达,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且吸收知识,才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应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认识到语文的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应用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结合教材组织训练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并且与课文教学内容关系密切。教师想要构建合理的常态化作文训练,就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科学的训练活动,提高常态化作文训练的现实意义。结合教材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将作文教学作为常规教学内容,加强作文训练。例如,在《木兰诗》《最后一课》《黄河颂》等内容的教学中,抒情是课文的重点,写作训练时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布置抒发情感的作文,使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作文的吸引力。利用教材续写故事,也是教师利用教材的主要方式之一。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奢侈的国王每天只对服装感兴趣,不去做其他事情,最后上当受骗,没穿衣服就出去游行,炫耀自己“最美的衣服”。整个游行过程都没有人揭穿这件事情,最后是一个天真的儿童说出了真话,才使这场闹剧结束。课文教学结束后,由于学生对故事产生好奇心,纷纷展开激烈的讨论,表达对故事主人公的看法,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布置续写任务,鼓励学生想象闹剧结束后皇帝会做什么?陷入什么样的境地?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结合教材开展常态化作文训练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内容编写故事。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课文讲述的是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赚钱,早日回来的事情,日复一日的等待,已经成为菲利普一家人的精神支柱。但是,菲利普一家在旅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于勒,而此时的于勒穷困潦倒、以卖牡蛎维持生活,以这样方式相遇,双方没有喜极而泣,而是菲利普一家的躲避。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想法和做法,并且表达自己的感想。此时,教师可以布置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作文,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编写,这可以在保证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作文质量。
二、强化写作教学力度
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第一步要保证写作数量,除了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写作任务之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组织学生练笔,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鉴赏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写作质量,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布置具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并且提高写作互动的可操作性,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价。从以上两个方面加强写作教学力度,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锻炼。例如,在传记类型作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从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出发,有意识且逐渐增加写作训练强度,并且在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后,结合教学目标安排写作任务。在写作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人、事、物作为对象,而后教师观察学生的写作情况,给予积极的写作指导,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写一篇短篇的读后感,每个星期或者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布置写作任务,保证写作训练的强度。此外,在常态化作文训练中,结合每篇课文的特点,利用课文的留白、问题等,布置多元化的写作任务,使学生习惯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这样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质量。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初中生不喜欢写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面对作文主题时常常无从下笔。因此,保证作文主题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关键。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中,作文题目的设置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兴趣爱好。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作文,很多学生都会由于不熟悉二十四节气而感到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关注节气,导致学生认为这样的作文是一项痛苦的学习,而这种对作文主题不好的印象,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作文质量。而在常态化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关注、熟悉的“朋友”“家庭”等作为主题布置作文,就会使学生产生熟悉感,进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也能积极地完成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不再排斥写作,并自主扩大作文素材面,接触更多的作文主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较多,可以利用故事、真实案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视频等资料,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产生表达的欲望。例如,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春天有关的视频,或者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此外,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个性具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性,是最为稳定、最能突出本质的心理特点。在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使用固定的、统一的标准固化学生的个性与思想,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其作文水平。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其拥有特长的领域加强指导;同时,注意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能从独特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高作文质量。
四、丰富写作训练素材
很多初中生之所以不愿意写作文,对写作教学产生反感,主要是因为无话可说,缺少写作素材的积累。对此,教师可以在常态化作文训练的初期阶段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激发学生兴趣,而后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能力发展,采取合适的方式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路,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创造条件。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写作训练素材。例如,完成《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后,教师可以讲述作者的成长故事,并选择与之同样有着励志精力的人作为教学内容,为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完成节选《论语》部分的教学后,可以将文章中的人物作为核心,向外拓展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增加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并将其中的内容应用在作文中;《观沧海》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准备好的视频或者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体会文字营造的美好意境……教师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能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上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为学生呈现更多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质量,还能提醒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从而在日后的写作学习中顺利且流畅地完成作文。培养学生注意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也是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应用的一种具体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鉴赏教学促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初中语文有很多的古诗词,教师可以进行延伸教学,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古人的智慧,并且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结合多种作文主题积累素材。例如,在《石壕吏》的教学中进行延伸,介绍作者的“三吏三别”,引导学生学习杜甫的其他作品;还可以介绍《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师可以结合诗人或者古诗词表达的情感、描绘的景象等,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拓展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素材库,丰富写作素材,并且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写作文时能快速且准确地定位主题,在古诗词鉴赏中迸发灵感。
五、利用阅读促进写作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在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中,合理地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保证作文质量。例如,教师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利用作者自然且轻快的文字,使学生产生如同身处济南的感受,借此引导学生认真且详细地阅读课文,找出其中自己感觉最深刻、最直观的文字,并且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教师可以利用此类型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独立阅读,并且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表达感受和想法之后,教师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总结,指出课文中景物层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基调的和谐性、写作角度的合理性以及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课文。在这种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课文令人心动的地方,学习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写作技巧。与传统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相比,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学生体验,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的精髓,进而提升其作文水平。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经过长期的训练后,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阅读时,学生也能够有意识地分析阅读内容的特色和结构等,而后将其吸收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而实现常态化的作文训练。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时,教师可积极地利用阅读教学促进写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质量。
六、突破传统教学限制
初中语文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普遍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完成作文,导致学生在作文中没有体现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影响作文质量,也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实现常态化作文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从道德和思想品质的角度开展写作训练,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多元化的写作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作文题目的布置要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描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真实的情感。作文的本质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凝聚着中华文明,而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素养还有待提升,难以将不同类型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应用在作文中。对此,教师可以从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眼界。例如,教师以“传统节日”为作文主题,要求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吸收关于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在了解有关风俗习惯、节日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并且发展这些文化。而后,学生根据吸收的知识,结合生活中接触的传统节日完成作文,促进自身写作质量的提升。多元化的、打破传统教学限制的常态化作文训练中,教师还可以采取递进式教学,逐渐增加作文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首先,增加学生语文词句的储备量。这是解决学生词汇量匮乏、作文中无话可说以及没有合适语言描述等问题的重要措施。写作是创作的过程,是将语言重新组合、排列,需要大量的语言知识。因此,需要增加学生词句的储备。其次,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想要保证作文质量,突破限制,学生就要合理地组织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理性和感性两种思维,促使学生从这两个角度优化作文。最后,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在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形成写作思维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语言表达得更加精准、优美,更好地升华思想。初中阶段,学生常用的写作技巧有首尾呼应、反问等,将其应用在作文中,能突出作文的主旨,提高作文结构的严谨性,提升作文对读者的吸引力,使突破传统教学限制的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具有现实应用意义,进而全面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夯实学生写作基础,为学生更高阶段的作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和高效率完成。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始终是学生比较害怕、不想面对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教學难度较高的一个板块,因为作文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且需要学生在作文中融入真实的情感,需要学生熟练运用写作技巧,才能保证作文质量,而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能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常态化作文训练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方法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强化作文训练,并且利用好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进而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确保学生写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为学生写作学习发展做好准备,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