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木匠
2022-06-30邱丽英
邱丽英
大班幼儿年龄在5~6岁,各方面能力较强,对社会及外界环境中新奇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木工坊”的成立,遵循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要求,利用“木工游戏”满足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求,同时强化了其动手操作、大胆创造的意识,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让其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构建、大胆创作、认真构思、合作学习的优良学习品质,搭建“玩中学、学中玩、生活中学”的教育课程,丰富幼儿的认知与综合素养,快速提升其想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综上所述,本文围绕主题活动“我是小木匠”展开探讨,对大班幼儿的“木工坊”之旅详细分析,简述了“木工坊”成立的概念及游戏意义,讲解其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作用,从活动材料、环境、过程、游戏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供幼儿教师参考。
一、“木工坊”成立概念及游戏意义
(一)概念
“木工坊”是一间专门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开辟的教室,其活动以“木工游戏”为主,引导幼儿使用丰富的素材,让其自主学习、自主管理,通过个体或团队的力量,设计并创造木工作品。该活动教室的成立,一来满足了大班幼儿对外界环境、生活现象及游戏的需求,二来能让幼儿在创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想象思维,开辟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游戏意义
“木工游戏”和园内教育中的其他游戏不同,“木工游戏”更加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能力,鼓励幼儿使用锯木头、钉木头、劈木头等方式,自行创造、规划出全新作品,通过材料和技能的融合,让幼儿将经验情感转化为客观、可触摸的艺术作品,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思维、创新创造、空间构建及造型设计能力。除此之外,大班幼儿专注力时间较长,在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木工游戏”,幼儿能获得更强的动手能力、专注力及创造力,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木工坊”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教育作用
“木工坊”作为幼儿获得全新学习、生活经验的来源,良好的手工操作氛围,能为幼儿自主、创玩、共享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木工游戏”作为创造类游戏,其趣味性的操作过程与丰富的实践机会,对幼儿创造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木工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其乐意参加游戏。“木工游戏”具有大量的操作环节,对幼儿肢体协调性、动手创造性、力量掌控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开展“木工游戏”的时候,幼儿在操作尝试的过程中,能反复思考,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力,让其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手脑结合的效果。
第二,“木工游戏”能增强幼儿的专注力和耐力。与区域游戏不同,“木工游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集中自身的注意力,认真地投入到游戲中,形成良好的探索与发现能力。因此,在开展“木工游戏”的时候,能延长幼儿对活动的耐力、注意力,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完成多次游戏创作,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第三,“木工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创造力。“木工游戏”需要幼儿一点点设计、打磨、拼接、构建、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幼儿的亲力亲为。因此,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能将自己心中所想呈现在作品中,通过不同技巧的应用,让幼儿大胆创作,发挥其想象思维及创作水平,通过作品反映幼儿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达成培养创造力的目标,促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成长与发展。
三、“木工坊”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教育措施
“木工坊”的开辟,主要以培养大班幼儿创造能力为主。接下来,笔者从材料、环境、游戏、过程、生活等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及素材,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展开详细分析。
(一)材料、环境、游戏的创设
1.增添墙体游戏,营造游戏氛围。幼儿创作的灵感源于其对生活的见解,生活经验是幼儿个性创作的基础。在构建“木工坊”环境时,大班幼儿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其对“木质用品”了解经验有限。因此,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个体的经验及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在墙面上增添一些可操作性的游戏,鼓励幼儿通过触摸、操作获取一些木制品经验,为后续的游戏活动做好铺垫。在墙体游戏设计时,教师要投放多种不同的游戏资料。如在墙体上粘贴不同材质的木块,让幼儿在触摸、观察过程中发现木头的区别,让其获取一些有关木制品的生活经验;教师还可以在墙体上粘贴一些手工图册,如精美的木质工艺品、我国榫卯工艺等,让幼儿认识到木制品的神奇,丰富其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图解的方式累积知识,为后续的游戏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
2.挖掘木工用品,丰富操作机会。在幼儿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家长常常会限制幼儿的一些行为,如“锯木头、钉木头”,都会被长辈禁止,以安全为由不让幼儿尝试。大班幼儿能力较强,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小型的木工材料,增加幼儿的操作机会,让其在游戏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1)锯木头。锯子是“木工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幼儿进行“木工坊”游戏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如“操作前要戴好手套、护目镜、不能用手触碰锯齿”等,让幼儿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而在幼儿锯木头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两两幼儿为一组,选择一些材质较软的木材,一名幼儿牢牢压住木头,另一名幼儿认真“拉锯”。在这一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小臂力量及肢体协调力,也让幼儿理解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丰富“木工游戏”中的环节,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感。
(2)钉木头。钉木头是木质工艺品中的重要工序,能将各个小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作品,也是作品组装成型的一道关键工序。在“木工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介绍“长钉、短钉”的区别,引导幼儿根据木材大小和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钉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将准备好的材料整齐、有序地组装起来,引导幼儿学会固定、拼装。敲打原本就是幼儿的一种天性,如若幼儿出现敲打不准、工程缓慢的情况,教师可以耐心引导,逐渐提升幼儿的能力,达成“木工游戏”的教育目标。
3.丰富游戏材料,充实操作过程。“木工坊”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将材料局限于优质的木材上,而是要从生活中的多个角度出发,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身边多种木质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其动手创作能力。在丰富游戏材料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优质木材、半成品木料、自然资源有效融合。幼儿园所可以提供一些优质木材,例如“木板、木棍、大小不等的木块”等;而在半成品木料的使用上,可以源于生活角度出发,如“铁锹把、废弃的树桩、拆卸下来的柜子”等,也可以投放到“木工坊”的游戏中;在自然资源的使用中,可以引导幼儿自主收集材料,如“掉落的树枝、自然脱落的树皮”,都符合“木工坊”的使用要求,也能点燃幼儿的学习兴趣,对游戏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
4.共同制定规则,约束幼儿行为。任何游戏、活动的开展,都少不了规则的约束。在“木工坊”游戏中,由于大班幼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设定游戏规则。如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一些问题“在活动中我们遵守哪些规则?在创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等,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其制定规则,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在幼儿制定完游戏规则后,教师可以将幼儿制定的规则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张贴在墙上,时刻提醒幼儿操作规则及意识,保护幼儿的安全。
(二)活动过程
在《指南》中明确强调“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在游戏中掌握经验,在生活中获取技能,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在开展“木工坊”活动时,教师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的教育原则,让幼儿通过多种趣味性的游戏构建活动,逐渐提高其创新创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1.装饰游戏——感受多种木质。在大班幼儿初步接触“木工游戏”的时候,幼儿会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情绪,面对多种工具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在刚刚开展“木工游戏”时,教师可以将“装饰”作为主要活动形式,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木质,激发其探索学习的欲望,为后续的课程活动做好准备。如在课程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绘画、粘贴的方式装点木材。在幼儿积极探索后,部分幼儿对教师说道:“老师,为什么双面胶在木板上粘不牢呢?我的小贴纸黏上去好多次都掉下来了!”“我的小贴纸也一样!并且不能平平整整地粘贴上去!”在听闻幼儿的回答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展开探索,如“你们摸一摸、看一看,这些木板和我们平时的贴纸有哪些区别呢?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触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发现:木板表面粗糙、不平整,并且一些有弧度的材料上粘贴物品较为困难。在师幼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为幼儿播放一些木制工艺品,如木质的孔雀、小汽车、动物造型、建筑物体等,开拓幼儿思维,并向其发出疑问:“请小朋友们动脑想一想,这些精美的木制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在此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其展开深度学习和挖掘。
2.搭建游戏——开拓幼儿思维。在装饰游戏过后,幼儿对立体的木质工艺品产生了较强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装饰物品,而是对搭建物品及木块产生了全新的想法。在开展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钉木头、捆绑木头等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搭建木质工艺品,锻炼其思维,开发他们创新创造能力。如在活动中,幼儿了解完立体的手工艺品后,便不再满足于装饰木材游戏,在游戏中寻找更多的拼凑方案,不断创新游戏活动内容。如部分幼儿使用木片、木条,叠成了多层积木,形成一个大的立体图形,开展了拼搭活动。这种搭建游戏的形成,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幼儿对木工活动的认知,从其技能经验出发,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拼搭技能。此外,教师要及时更新材料,让幼儿保持对活动的兴趣,逐渐提升其对木质工艺品的兴趣,让其整合生活经验,将其融入活动,形成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3.组合游戏——大胆创新游戏。随着幼儿对游戏活动的熟悉,在活动中也越来越大胆,不断开辟全新的游戏内容,更好地满足自身对游戏的需求。大班幼儿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适应速度快,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引导其展开组合游戏,使用多种工具和素材,丰富幼儿的能力,让其学会全新的游戏技能,进而达成游戏活动目标。如幼儿需要打磨平整、光滑的木块时,砂纸打磨耗费时间长,降低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刨刀”,引导幼儿将木块固定住,双手握住把手,慢慢往前推,多次后收获一块平整、光滑的木块。如幼儿在使用锯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其将木块和“固定器”整合,引导幼儿来回拉锯,使用更加省时、省力的做法。这些组合类游戏都能满足幼儿的需求,让其不断创新游戏,学习全新知识技能,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三)融合实际生活,增强技能应用
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在幼儿掌握知识技能后,教师应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情境,通过各种元素为幼儿创设全新的游戏活动。如幼儿掌握了丰富的木工技巧后,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幼儿将掌握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其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加强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如在一日生活中,可以利用班级内的物品创设活动,教师:“呀!我们班级的小书柜坏掉了,柜子边缘的板子都翘起来了,这可怎么办呀!”幼儿1:“我们可以用‘木工坊’的工具修理!”幼儿2:“可以用钉子将它们牢牢钉住!”幼儿3:“还可以找一个新的木板,把旧的板子替换下来!”教师:“你们说得都很棒!讓我们来尝试修理小书柜吧!”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小书柜”构建课程活动。在教师“发现”问题后,使用了询问的方法,让幼儿观察到出现的问题。在幼儿了解问题后,纷纷展开讨论,利用在“木工坊”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木工坊”活动的开辟,满足了幼儿对生活问题的兴趣,修理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成功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知识技能的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主题活动“我是小木匠”展开探讨,对大班幼儿的“木工坊”之旅详细分析,简述了“木工坊”成立的概念及游戏意义,讲解其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作用,从活动材料、环境、过程、游戏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教育建议。“木工坊”以“木工游戏”为活动载体,为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自主开放、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教育理念为主,鼓励幼儿大胆发挥、大胆创造,通过对材料的操控提高其综合素养,让作品显得更加美观,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有效提升大班幼儿的专注力与创造力。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