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本土文化元素,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022-06-30玛瑜
玛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乡镇,这里有着浓厚的闽南文化,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自己习俗,孕育了石狮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乡土民俗文化。因此,笔者尝试以闽南文化作为一个切入点开展主题活动园本课程的研究。
一、本土文化在主题活动中开展的必然性
本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有重要影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土文化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性,具有丰富的审美性、生活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适合幼儿主动参与模仿,并且在本土文化的实践中体会到不同地区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以本土文化作为教学的起点,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就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通过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既符合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又可以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塑造幼儿强烈的民族气质,对幼儿的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构建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原则分析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选取教育活动与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的基础,为幼儿合理筛选具有高度内涵,并且蕴涵活泼、生动、自然、愉悦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开展。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可以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精华与魅力,并且为幼儿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幼儿高水平的人格教养、民族情感以及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整合性原则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进行本土资源讲解的过程中,首先需制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需符合我国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将各个教育的理念与教学的目标进行深度的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幼儿教师通过融合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促使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受学科体系的束缚,还可以更加综合地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
(三)坚持兴趣性原则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幼儿获取成功的良好保证,幼儿教师为幼儿设计教学课程的过程中,需以多种形式出发,引导幼儿主动感受和体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应用好各项教育教学的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可以在幼儿园中主动地参与各项游戏活动,提升和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
三、闽南本土文化在主题活动园本课程中的实施开展
(一)携手家园教育,做好活动准备
笔者让家长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带孩子参观家乡的名胜风景,了解古迹的来源。通过参观永宁古街、永宁古卫城、姑嫂塔、六胜塔、石狮市博物馆、番仔楼、闽南大厝等活动前进行细致的安排,在边走边看、边看边聊的过程中,让幼儿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力争将每一处的古迹都生动具体的再现于孩子面前,让幼儿身临其境,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使视野得到了开阔。除了家乡的风景,笔者还重视闽南习俗文化,闽南习俗体现在热闹的节日氛围。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冬至、春节等节日,还有周岁宴、成人礼等习俗文化,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意义。
(二)巧用本土材料,润养园所环境
我园十分重视本土文化情境的营造,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每个班级从幼儿的发展出发,精心营造教育氛围,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每个角落都會“说话”,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的熏陶作用。例如,我园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摆设着农家小院和海鲜大排档、漂染区,还可以让幼儿实践操作(农家生活、捕鱼、鱼加工厂、紫菜区、鱼市场等);户外墙面布置:民俗节日活动春节、闹端午、闹元宵、中秋节等;一楼墙面上装饰着闽南古厝:红砖墙加黑绿瓦,挂饰是采用贝壳、纸筒、树枝相结合的垂挂;楼梯墙面上布置了是用环保材料制作的服装图片,如报纸、扑克、石狮辅料等,以及幼儿制作的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美术室里呈现本土特色资源纸筒和布作为主材料,让幼儿制作浓浓“诗情画意”的亲子作品;美术室门口的走廊布置着古物馆;生活坊里展示各种家乡出名小吃等;二楼的走廊是以海洋文化为主;幼儿园门口的墙面上的布置是用超轻泥制作闽南建筑的亲子作品等。
(三)开发本土资源、生成主题课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整体性、和谐性、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主题,再进行探讨、研究,最后确定了每个班的主题内容。比如,小一班“阮厝海边”;小二班“赶海拾贝”;小三班“小渔村探险记”;中一班“农田喜事”;中二班“中国结”;中三班“鸿山呷透透”;大一班“童娃逛狮城”;大二班“船的旅行”;大三班“服装show”,各班根据主题内容建构自己的主题网络。教师每学期都开展相应主题课程观摩活动,教师通过探索、研究、学习,生成课程,进行观摩展示、研讨、征订,最后收入幼儿园优秀案例集。如“有趣的紫甘蓝”“豆花真好呷”“有趣的闽南话”“小石狮”“童娃逛狮城”等。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笔者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本土资源材料,如纸筒、布、辅料、贝壳等材料,开展闽南童谣区、海洋角色区、闽南美食区、鸿山染布区,让幼儿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四)完善本园活动,融合课程游戏
1.巧用本土资源开展体育游戏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勤俭的朴素意识,又可以以器材为媒介,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创造。本地资源纸筒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玩具,通过投放纸筒材料,充分调动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借用家长资源开展闽南童谣游戏
(1)内容生活化,生成合适的课程。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只有来源于生活,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唤起幼儿内心的情感共鸣。如我园自编闽南童谣《东埔烘猪脚》:“东埔烘猪脚/逐日五十脚/若没提早定/急也没有用 配料几落项/香菇鱿鱼干/虾仁水当当/香味呛鼻孔 肥肉吃不腻/瘦肉不塞牙/咸淡堵好好/谁吃谁夸赞”。这首童谣描绘的是一幅习俗喜庆的热闹场景。整首谣内容贴近生活、曲目简单、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幼儿很容易理解。
(2)家园互动,情感升华。笔者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为德育主题,倡导每个家庭、每个幼儿文明用餐,以闽南童谣为契机,构建家园学习桥梁。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成为闽南童谣融入游戏教学的忠实伙伴,他们在土生土长的环境中都学会了很多的闽南童谣,平时,他们和孩子一起读童谣,一起讲闽南的习俗和风俗人情,为孩子的闽南童谣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比如,元旦佳节之时,孩子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讨论、创编童谣,并进行比赛,大一班《石狮小吃》、大二班《闽南小吃、泉州小吃》、大三班《东浦烘猪脚》、中一班《石狮小吃香公共》、中二班《尚趣味》、中三班《鸿山小吃真好呷》、小一班《花生仁汤》、小二班《粮食真可贵》、小三班《咱厝小吃称心意》、小四班《古早味真正特,鸿山小吃有“愧路”》。这种形式的学习真正培养了幼儿乐学、乐思、乐于参与的积极情感。本次活动深受家长的表赞,还为我园编辑一首《点赞鸿幼》的童谣:石狮鸿幼真气派,男生个个长得帅,女生活泼又可爱,老师博爱真厉害,教育学生有能耐,克服种种的障碍,培养精英下一代,名扬石狮教育界,深受大家的爱戴,领导家长都感慨,都感慨!
四、挖掘本土课程资源
(一)营造本土资源课程化的大环境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筛选本土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整理好本土文化的资源,幼儿教师通过进行系统化的挖掘与归纳,可以将幼儿园所处的区域内所含有的丰富的自然文化、社会文化、生态文化等各项资源,进行简单的分类与归纳,归纳出一些风景名胜、名优特产、民间游戏、民族风情等类别,并且结合不同的本土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编制资源应用列表,从而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素材。不仅如此,幼儿园所属的家庭以及社区也拥有着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所以幼儿教师在应用本土资源开发建设原本课程的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好社区的作用以及幼儿家长的作用,通过在幼儿园内部组织开展家长志愿者、园外导师家园、亲子活动等的方式,将可以应用的移动的资源引进入幼儿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园弥补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幼儿家长的关注,促使幼儿家长与社区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文化建设中,共同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发展添砖加瓦。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需积极地挖掘本地的自然资源。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無字的书,是活教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通过为幼儿挖掘自然的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取对世界的感性的认知,为幼儿提供了具有趣味性的教育教学场所,让幼儿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中学习文化。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场所都需要在教室内进行的,幼儿教师需带领幼儿走出封闭的教室,走进大自然,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以及当地特色的民族节日,开展系列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凸显本土文化特征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教师为了更好地将本土的资源融入原本的课程中,进而取得理想的效果,须尽力在幼儿园内创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从而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幼儿教师需在幼儿园内部创设本土化的公共环境,一所成功的幼儿园,必须吸引人们的就是其整体的公共环境,这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可以将本土的文化作为首要的开发渠道,将其融入幼儿园的走廊、楼道、墙壁、大厅等的公共区域,从而创设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氛围。举例来讲,幼儿教师通过用废弃生活的材料绘制天空、草原、高山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等大型的主题墙,同时配备上亲子所创作的图文并茂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谣以及歌颂家乡的儿歌儿,在楼梯的走廊上,则可以悬挂一些造型比较奇异的景观模型,以及幼儿的手工剪纸。幼儿园通过在公共环境内创设这些富有童真童趣的布置环境,既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艺术性,还可以让幼儿园内蕴涵浓厚的生活情绪以及本土文化的气息。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需构建主题化的班级活动,班级作为幼儿经常性活动的学习场所,幼儿教师在内部开展本土文化环境教育活动,对幼儿起着直接的影响,幼儿教师需在班级内部围绕着主题活动这一课程的载体,积极地在班级内布置相关的本土文化情景,凸显本土文化趣味。
(三)本土资源的游戏性开发
由于年龄尚幼,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幼儿很容易就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进而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发展方式,是点燃幼儿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重要火种。作为产生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中的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本土性、趣味性、教育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的挖掘和应用有价值的民间游戏,并且将其融入校园的园本课程建设中,既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接受传统地方文化的熏陶,让幼儿提高对民间文化学习的兴趣。幼儿教师为幼儿筛选民间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由于民间游戏的种类比较繁多且复杂,所以幼儿教师需结合幼儿园内部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点,为其选择适合他们这一阶段的民间游戏,促使实现民间游戏的价值最大化与功能最大化。举例来讲,对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幼儿,他们比较适合动作单一、独立的游戏,而对一些年龄稍大点儿的幼儿,则需要通过民间游戏,激发他们的交往意识和合作意识。对大班的幼儿来讲,幼儿教师则需通过民间游戏,激发他们的竞争兴趣,使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就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主动进行探究,并且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生活学习的经验。
总之,本土文化传承、发扬,对幼儿的从小培养,根据幼儿发展的需求、年龄特点,把本土文化融于幼儿学习活动。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能促进幼儿主动了解本土文化知识,提高幼儿对本土文化探索欲、求知欲,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