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

2022-06-30王芝英

家长·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合传统幼儿园

王芝英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各国的喜爱。在此基础上,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变得尤为重要。我国教育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进入幼儿园,能让幼儿在接受系统性教育的起步阶段,真正了解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建立起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进行论述。

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背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传承和积淀,各民族在冲突和交流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我国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既记录了过去,又指导着现在的生活,还能促进未来发展。时至今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熠熠生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启示意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对教育也有极大的挖掘空间和启迪意义。为了在当下和未来更好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民文化自信,应从幼儿开始启蒙。在幼儿园阶段融入传统文化,能较好地对幼儿进行熏陶,使幼儿从小热爱并自觉主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尝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从传统节日文化、文学经典、二十四节气、传统思想文化、地方传统文化等方面探索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与此同时,幼儿处于思想开蒙的时期,外界的事物不断刺激着他们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因此,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在学习以及生活中不断发展的。在这一阶段,幼儿不仅对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而且更希望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索。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并且将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促使幼儿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为幼儿初步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教学要点

考虑到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时,应遵循認知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逐步接受新知识,而不是拔苗助长。与此同时,每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以及发展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背后的历史以及含义都需要幼儿结合自己的阅历以及逻辑思维进行理解。因此,信息技术虽然高效便捷,但是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几次简单的游戏,或者利用信息技术观看动画等方式,只能让幼儿理解最表层的意思。如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去创新融合策略、带给幼儿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才是教师真正需要重视的。因此,教师在带领幼儿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时,既不要操之过急,让幼儿去理解高深的寓意,也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一味地将传统文化娱乐化。过度的信息化以及娱乐化会导致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偏离正确的道路,也会使他们在学习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从而失去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道路中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可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去理解未知的知识,那么在之后的学习中,幼儿也会对传统文化有着新的认识。

三、具体融合方向及方法

(一)融合中国传统节日与信息技术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种类丰富,内容多样的特点,每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寓言故事等内容,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涵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幼儿园的教学而言有较大的教学资源意义。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年代,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幼儿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信息影响,思维方式会在潜移默化中“西化”,使幼儿对传统文化认知不清晰,即使在节日来临之际身处其中,仍然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因此,融合中国传统节日与信息技术迫在眉睫。幼儿园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节日的起源、故事、风俗习惯进行整理和设计,通过在幼儿园进行图文并茂的展报展示、生动有趣的广播分享、形象真实的实物展现、充满趣味的角色扮演等将传统节日文化变得生动有趣且易于理解。例如,中秋节有赏月的风俗。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中秋团圆的意义,带领幼儿观看中秋赏月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全真模拟赏月场景,带领幼儿一起做月饼、做花灯,营造中秋氛围。向幼儿解说中秋节与吃月饼的关系,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中秋团圆的喜悦。

(二)融合古典艺术作品与信息技术

在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岁月中,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将当时的社会情况记录下来,琴棋书画、鼓瑟琵琶、笔墨绘画等古典艺术作品作为宝贵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被传承至今。教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起对古典艺术作品的正确认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其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展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或直接在授课中播放一些古典乐器演奏的音乐,图像与音乐结合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幼儿对传统艺术作品的感知和体会。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对古典艺术作品的发源和传承发展历史进行介绍,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强化他们对古典艺术作品知识印象,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讲解过程转变为探索发现之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融合二十四节气与信息技术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每个节气均有独特的含义,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对二十四节气的缘由、命名缘由、指导意义等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例如,清明,制作清明踏青的动画视频,包括如何进行祭祀,祭祀礼仪、插柳枝、踏青活动等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将节气故事进行融合;又如,冬至,展示与冬至相关的民间饮食习惯,南北方对冬至的不同庆祝方式,借助动画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该节气,感受节气氛围。并在幼儿园开展包饺子等活动,使幼儿能真正融入节气氛围中。同时,注重在氛围环境中的节气知识讲解,使幼儿能通过讲解和演示更好理解节气相关信息。在讲解到立秋时,教师组织幼儿游学农村,感受立秋丰收的氛围,并在游学中向幼儿介绍稻谷、玉米、花生等的丰收。真正使幼儿能将二十四节气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从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融合地方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

中国幅员辽阔,传统文化的种类甚多,每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都存在其固有的特色以及传承方式。在传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幼儿更多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去了解这些文化,但是图片、视频等方式并不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其中的氛围以及地方特色的魅力。因此,为了能开阔幼儿的眼界,让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见识更大的世界,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为幼儿提供展示与体验的舞台。以四川为例,四川又叫天府之国,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和川剧表演文化。其中,川剧作为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立足于川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个角色,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产生更直观的感受,然后再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最简单的话本进行练习表演。在呈现时,为保证效果最大化,需要配套相应的服装、脸谱造型等。利用课件将幼儿较难理解的词句和部分人物,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部分晦涩难懂的唱词变得简单易懂,还可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川剧深入了解的兴趣。

(五)融合学科传统文化教学与信息技术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虽然没有像小学一样系统地学习各个学科,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初步接触。因此,为了能让幼儿具有学习的意识,并且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便可以融合学科传统文化教学与信息技术。例如,幼儿需要在幼儿园音乐课上学习《生日快乐歌》和《新年快乐》等歌曲时,部分幼儿对生日和新年的了解较为有限,为了强化幼儿对歌曲的理解,使其能感受到歌曲快乐的内涵和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在课堂上播放过生日时和过年时的视频,视频中人们聚集在一起欢笑玩闹,通过这种热烈的氛围影响幼儿,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课节奏一起学习关于新年与生日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在这一天中要进行的活动,并播放与之对应的视频短片来丰富活动介绍环节的趣味性,帮助幼儿了解人们庆祝过年和生日的原因。在幼儿了解生日和新年这两个节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后,教师用信息技术播放伴奏,邀请所有幼儿一起跟随音乐节奏和教师同学一起唱歌,实现学科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

(六)融合家庭传统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

家园共育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家庭教育,与家长及时地沟通,共同为幼儿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教师可以在网络中选择沟通的平台,在布置相关的亲子作业后,家长需要将作业成果上传到平台中。例如,在元宵节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包元宵这一亲子活动。教师需要提前在网络平台中上传元宵节的故事材料,以便家长可以学习并且讲解给孩子听。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在平台中上传一些灯谜,在节日当天的晚上,幼儿园班级的学生、教师、家长一起进行猜灯谜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信息技术拉近了教师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并且这种实时沟通的方式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于教学意见的反馈,在课内可以调整教学方案,为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

(七)融合诗词韵律文化与信息技术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的瑰丽结晶,是古人精神文化素养的高度浓缩,反映着当时人文思想和生活状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學前教育阶段让幼儿提前接触具有较强文化性和韵律性的优秀诗词作品,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与优美,以及词句中的韵律含义,深化他们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为幼儿文化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在古诗词赏析的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许多情感复杂的诗歌对幼儿来说理解较为困难。为了帮助他们充分理解诗词中的具体内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尽可能将信息技术与古代诗歌结合在一起,降低诗歌内涵的理解难度,帮助幼儿感受诗词背后的情感内涵与韵律美感。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教师能根据自身需求对现有的信息展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再加工,将诗歌的内容以更加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图片、歌曲、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循序渐进地增加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学习古诗《悯农》为例,在开始学习前,教师可以先行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视频,在幼儿观看视频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来说一说画面中的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通过结合视频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田间耕作这一概念,认识到种植活动与人们日常饮食之间的关联性,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在幼儿观看视频后结合视频内容继续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动画里面的农民伯伯在种地时要头顶炎炎夏日,不停劳动,大家说这样累不累?”在得到幼儿肯定的回答后,引导幼儿思考:“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劳动才能收获粮食,大家说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粮食呢?”在反复提问中帮助幼儿建立健全的认知观念,了解古诗歌背后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诗歌内容进行逐句讲解,引导幼儿结合之前得出的认知观念理解诗歌含义。随后教师可以播放音频文件,引导幼儿跟随音频文件的声音反复诵读诗歌内容,发现古诗中的韵律美,深化幼儿对古诗的记忆印象,为其今后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历史的长河的洗礼积淀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更为重视。而幼儿在幼儿园时期是最早接触教育的阶段,是进行启蒙的黄金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合其中,能很好地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者。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改革教学方式提供了极大便利,对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探索性的意义。我们相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将有更大的突破。

(宋行军)

猜你喜欢

融合传统幼儿园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爱“上”幼儿园
少年力斗传统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