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建设
2022-06-30李宏德
李宏德
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利用群文阅读、构建校本课程,促进初中生语文课程学习,已发展成新趋势。群文阅读是一种特殊的文章阅读方式,它集合了一些相同题材的文章,通过结构化文本的集体建构达成共识,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理念和校本课程的结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语文教师作为课程活动的引导者,要通过明确课程理念、融入特色课程内容、贴近课标教学实际、加大课程保障力度等措施,建构起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获得最大的乐趣,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优势和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在于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学习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实践能力。群文阅读平台丰富的阅读资源、真实的阅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基础保障。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是立足于学校已有语文课程资源,突出学校自身办学教学特色的极具人文性的课程,它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个性,内容内在逻辑结构更加严密,教学形式更加具有实践性。然而,实际教学中仍存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不足、开发保障不足等问题。伴随着新时代对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认识建设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使其跟上时代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挥、素养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了教育者共同探讨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多多思考、尝试和努力。
一、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个性需求
现实中,部分学校虽然建设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但实际流于表面、形式化,没有考虑到校内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爱好,没有完全将学生参与纳入其中考虑。一些学校照搬或复制其他学校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连设定的目标、内容、模式都大致相似。这不但脱离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也可能造成校方和教师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收效甚微,不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设置经验不足
学校作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虽然也在为推进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改革努力,但实际中也有些力不从心。首先是学生面临中考升学压力,学校担心影响学生的主课学习备考,在设计课程中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在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初级阶段,学校仍旧在摸索学校具有的自身教学特色与本地资源特色这些资源基础与课程的结合点,仍旧在找寻阅读校本课程有效开发和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课程计划之间的平衡点,以及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内容之间的衔接点。
(三)课程参与度不高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实际教学中,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学生忙于学业任务,一时难以抽出充分的时间参与其中,往往课程虽有实效,但不突出。加之语文教师日常教学任务过重,精力有限,常常难以顾及学生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家长方面也缺乏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和经验积累,较少能及时督促孩子参与其中。如果教师未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形成具体的成文规定,也往往会使学生参与低。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建设策略
(一) 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以来,各方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课程为学生服务。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因材施教,最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审美理解、文化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多渠道地开设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从听、说、读、写各方面架构起课程活动内容方向,营造一种浓厚的语文学习环境,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与周边人以及學习环境氛围的对话来反思自身,强化课程文化认知,实现自我完善,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作用,最终完成课程教育重心的回归。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人教版)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构思精巧、部分句段含蓄艰深,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强大的思辨能力,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才能完成对作品的了解。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速度,要适当地放慢阅读节奏,要通过带领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代表作,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深入理解鲁迅先生文体写作的特点及先生想通过写作表达的情感。为了确保不同的学生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有区别地让学生去阅读不同数量和不同阅读层次的其他文章,也可以尊重不同学生的爱好差异,由学生自由挑选喜爱的文章阅读,避免学生丧失阅读兴趣,让学生慢慢对照分析,掌握鲁迅先生创作文章时的思想情感状况,引导学生培养爱好阅读、深入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还可以组织阅读讨论分享会形式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在全班集体讨论,发挥学生集体才智,扩大交流深度,促进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高效开展。
(二)开发区域、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作为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有益补充,群文阅读课程内容面向多样化的语文素材开放,其集合多个同类型阅读素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校和教师可以依据有效性、实践性等规则,自主筛选各种各样的相关阅读题材的文章。同时,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的,在开发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内容时,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引入学校办学特色和校内文化资源,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班级的学生特征,科学地制定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教学策略,兼顾到各个方面,做到不遗漏。另外,开发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也不可忽视校外文化资源的运用,立足本土,凸显地域文化特征,结合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等作品,打造出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尽可能地发挥出校内外及当地和学校特色资源的优势,形成丰富多元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认知,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设计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文化培育。比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人教版),它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在开展群文阅读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济南”这一代表性地点切入,带领学生查阅收集老舍先生描写济南的散文,集合一类阅读素材,从中品味老舍先生的散文语言风格,感悟他散文用词的精巧和魅力。老舍先生透过《大明湖之春》《暑假中的齐鲁大学》《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这几篇代表性的精美散文,既写下了济南春、夏、秋、冬四季的风光,也表达了自身对济南浓烈的爱和依恋。同时,也可以对比老舍先生同其他作家对济南的散文描述。如可以对比老舍先生与其他作家对济南冬天的散文描述,同是济南的冬天,不同作家眼里的济南是具有不同风韵和特色的,这便是语文的奥妙所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设置若以济南区域特色为出发点,结合描述本土的经典散文作品,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老舍先生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济南的风情文化的了解。而济南本土学生则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感知家乡的美好,引起美好的回忆,激发出浓浓的爱家乡情感。
(三)紧贴课标和教学实际的课程安排
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丰富的阅读资源、真实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交流、共享资源的学习平台。但考虑到初中生升学压力大、任务多,为避免对其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应合理地减少校本课程内容量和出现频次。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建立在顺利实施国家、地方语文阅读课程的基础上,它与国家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要求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故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要考虑到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和中考要求,可以将一部分被选入中学语文试卷的相关文本纳入课程内容范围,保证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紧跟统编教材,使之成为统编教材最接地气的补充,保证教材间关联,促进校本课程与常规课程的融合互动。这也方便校本教材在后续课程及教学中的二次利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对学生中考升学和综合素养培养也都有一定的帮助。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为例,这篇文章作者重在怀念童年,包括单元后面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是作者回忆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丑小鸭》中讲述的是丑小鸭不自卑、经由个人努力,完成向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蜕变的故事;《伤仲永》惋惜天才的同时,表达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材的关系。前面这些都是典型的关于成长足迹的主题课文,它们的内容中有关对成长足迹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的反思,都在鼓励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成长中的一切,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具体群文阅读校本课程设计时,教师在兼顾已有的几篇阅读素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添加相关内容,如《背影》《最后一课》等,这些是同样类型的素材内容,符合国家课程标准,与传统课程教材内容的结合,使教材内容更加饱满,拓展学生的眼界认识。同样,有些如《背影》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重点,涉及考试内容,学习的意义重大,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课程保障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人才的加入,学校要适当地减轻负责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参与到课程设计中。要专门成立课程研究开发制定的教师小组,培训出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的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教师人才队伍,形成稳定、长效化利用的校本课程教材。校方要主动加大对开发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保障支持,保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重视课程资源辅助常规课程学习的作用。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行动,要关注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開发、实施与评价的一体化过程,要善于从“教学评”一致性评价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即借助师生双方互动,达到共同提升。教师利用评价机制,将利于课程实施和改进的意见、材料收集整理,结合反馈调整方案,进而转化为新一轮的教学实践,从实践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开发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养。比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这篇文章重点在于让学生观察、学习各种自然物候现象,学会说明文文体写作风格。文章本身并不难,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则是为了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通过群文阅读充分挖掘、提炼并整合信息。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入《敬畏自然》等自然题材类文章,鼓励学生利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整合重点信息,学会鉴赏文章,了解自然现象。而实际这一整个实践过程则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双方都能感知实际课程效果。教师可以评判学生的参与过程是否积极有效,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学生的参与表现反馈出教师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学生也可以评价出个人喜欢的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教师或课程内容风格,促使教师做出改变。整一个动态反馈和改进的过程,起到了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锻炼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提高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质量、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效果。
总而言之,建设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是教育课程改革提质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建构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必须更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需求,开发具有区域、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紧贴课标和教学实际的课程安排,利用好综合性评价,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综合保障,培养学生语文独立思维、言语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的最大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注: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群文阅读教改实验课题“农村学校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PLQWZ049)的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