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向度与逻辑进路
2022-06-30冯珊王纯旭李韵琦
冯珊 王纯旭 李韵琦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育人内容,高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新时代,高校需要深入挖掘爱国精神的核心观点,通过厘清逻辑起点、掌握逻辑要义以及探寻逻辑旨归来进行相关教育工作,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优化教育流程,在守正创新中凝聚大学生广泛共识,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巩固理论教育指导地位,实现高校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逻辑进路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7-0147-03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兼具政治性和引领性的思想层面实践活动,归属于道德范畴。新时代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都发生了嬗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大学生的思维逻辑出发,用具有时代适应性的沟通方式来进行教育表达和思想引领。因此,对新時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研究,需要在理解内容向度的基础上从逻辑起点、逻辑要义以及逻辑旨归这三个维度来厘清其内在逻辑,分析逻辑理路,厘清教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为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工作的进一步革新指明方向。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向度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高校教育的思想宝库,是对几千年辉煌文明的真实记录,反映不同时期政治生态和风土人情的发展概况,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养、民族自信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能够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历史遵循和现实启示。学习历史文化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更加直观地认识国家的发展历程,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发现智慧,进而衍生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同时,也需要结合时代精神,增加时代厚度,晕染文化底色,从本国现实境遇出发,择善而从,推进符合时代潮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校园、渗思维、践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智力品格,赓续红色精神,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指导性价值和凝聚力效用,实现现代文化转型,拓宽中国文化的广度和宽度,促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关键时期延续传统文化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传播发展其中的精华部分,发挥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国家安全以及民族团结教育
“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1]我们的祖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一个文化整体,国家安全是国家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统一以及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导致出现了些许威胁国家安全领域的不当言论,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持续提升。因此,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就成为了时代课题,迫切要高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而爱国主义教育便是其中的关键着力点。高校需要丰富爱国教学体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民族与国家间这种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将民族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统一起来,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理论知识学习统一起来,促进社会机制稳步运行。坚决打击并抵制一切妄图危害国家安全和离间人民团结的风险和挑战,形成爱国的理性认同和责任担当,促进爱国话语的解释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底气并为其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让大学生认知政治安全的重要,从而从内心出发坚定立场,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国家统治秩序、塑造公民核心思想的一种文化传播系统。党的十八大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为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方针政策方面的指引。制度法律化进程的推动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就成为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义之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民主和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新时代高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大学生的内心想法,将刻板严肃的传统爱国主义话语转化为容易被其接受的现代爱国主义话语,促进大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相关社会制度,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在行使法律赋予的相关权力的同时履行相应的公民义务,形成遵纪守法的公共道德,在议题建构、信息传播、在线行动等话语传播过程中运用多种沟通方法来传播和壮大主流思想,构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积极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处理好爱国主义教育新平台、新阵地、新场域中的话语表达。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进路
(一)逻辑起点: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为问题导向
“逻辑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是思维和认识自己构成己的道路。”[2]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前进过程中的坚实力量,也是大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的行动指南。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清晰、个人主义日益突出、民族意识稍显薄弱。因此,急需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融合多元文化,连接家国情怀。党中央一直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给予着充分的关注和重视,推崇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肯定,“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3]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有助于培育坚定信仰。
新时期,高校夯实课堂教学,以多种平台为依托,以多媒体为媒介,以培根铸魂为目标,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向大学生充分展示出国家的地理文化和物质形象,阐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抵御文化霸权的现象,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价值形成,帮助大学生从历史的脉络和现实的规律中站稳政治立场,引导大学生直接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以及赤诚的热爱,实现朴素的爱国表达向坚定的爱国信念的转变,更加珍惜党和国家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伟大成就,深刻领悟到国家的先进与科学,牢固树立起正确的爱国意识和大局意识,准确认识到自身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形成理性的行为准则,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渗透,铸魂立心、凝心聚气,为助推中华民族复兴并堪当时代重任的有生力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逻辑要义: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育人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4],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在教育实践的积累中形成的,能够厘清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维护统治阶级的领导地位,为新时代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值得遵循的深层次规律。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具体包含着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规范、责任义务、情感准则,具有系统的规律引导和丰富的内容支撑,是取源于传统,运用于当下的思想体系。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是知识框架和语言系统的结合与传承,属于整体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文化观,凝结历史经验,吸收优秀成果,充分内化爱国价值观,广泛凝聚思想原则,优化话语体系内部各要素,建立起教育双方的有效联系,最终实现价值认同。也需要精准把握社会现实,使发出者和接收者雙方都具有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权利,从培养未来接班人的角度解读蕴藏的知识体系,从故事例子中搭建学习基础,准确运用权威资料,把爱国故事说清楚,搞明白,在贯彻落实课程的同时将爱国情感注入灵魂,做到情感教育与素养教育正向同行,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特点和新方式,引导大学生用更加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将国家和个人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悟国家的荣辱兴衰,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历史使命感,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最大程度地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三)逻辑旨归:以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实效性为追求目标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层次的价值内核是爱民。人民的接受程度和理论的熏陶程度具有契合性。爱国主义理论是一个国家延绵发展的血脉根基,也是人民大众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5]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这种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6]。立德树人应被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当中,把教育目标聚焦到学生爱国上,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机会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进程,帮助大学生萃取优秀品格、培育奋斗精神、稳定价值素养以及增进爱国情感。
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需要促进思想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认识到教书仅仅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实现教育效果的终极目的。因此,高校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学价值旨向相契合,融会贯通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切实发挥高校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对教学内部要素进行整合、对学科专业人才整合培训和创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等方式来完善课程教育结构,把以人民为中心当做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融合家国情怀文化,放眼世界局势,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化功能,用品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担当,筑牢理想信念。转变培养模式,归纳核心思想,总结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相通之处,在建设爱国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用百年来先辈楷模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来促进当代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加深大学生群体对国情的认识,使大学生群体明晰,并形成面对事件的中国式思维。理性对待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坚定且鲜明地对爱国爱党的时代课题进行回答。增强使命担当,加强大学生学习爱国教育的兴趣使命,进一步促进爱国教育和学习的功能效用,切实发挥其应然价值。构建起立体协同的育人体系,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7]。
爱国主义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祖国强盛的精神支柱,对于高校的整体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立足于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双方的认知和情感,在对爱国主义的三维逻辑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为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培养探究科研精神与学习能力,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培育路径,帮助大学生建构国家意识、培育爱国情感以及指引爱国行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 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17.
[3]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6] 曲青山.百年光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J].人民论坛,2021,(3):6-11.
[7]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