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遇见北极

2022-06-30沈海滨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纽特格陵兰峡湾

沈海滨

位于北冰洋的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屿,坐拥世界第二大冰盖,储存了全球30%的淡水,超过80%的土地都在冰层之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冰雪世界。

岛上的土地以永久性冻土层为主,多生长苔藓植物,只在有限的无冰地区,能够存活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但无法耕种。当地因纽特人则只能以捕猎为生,把海豹作为主要食物。毫不夸张地说,格陵兰岛是地球上人类最难生存的地方之一。

但有趣的是,格陵兰岛在丹麦语中被称为的“Gr?nland”,意思为“绿色土地”。明明是一片茫茫雪原,为何被称为“绿色土地”?我带着好奇,欣然踏上了这块神秘、美丽的“极北之地”。

因对冰天雪地的环境情有独钟,所以格陵兰的冰川、冰山、冰峡湾等自然景观,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欣赏一番。格陵兰岛无法直飞到达,只能在丹麦或者冰岛转机,我便选择在冰岛乘坐格陵兰航空前往岛上。

提到峡湾之乡,多数人会想到北欧的挪威,其实,更北的格陵兰,也是一个峡湾之岛。它的海岸线十分曲折,环岛沿岸分布着40多个峡湾,其中不乏各种“世界之最”。

关于格陵兰岛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约982年,北欧人埃里克和他的伙伴从冰岛出发,

向西北航行寻找新大陆时,意外发现了这座大岛。经過两个夏季的考察,他们在该岛西南沿海地段找到了几处可以抵御北极寒风侵袭的平坦之地。短暂的夏季中,这里还能长出青嫩的植被。于是,埃里克将这片长满绿色植被的沿海地段命名为“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

格陵兰岛位于地球极北之地,是名副其实的冰雪王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是格陵兰岛的奇景——这里冰层平均厚度为2300米,仅次于南极洲。

因对冰天雪地的环境情有独钟,所以格陵兰的冰川、冰山、冰峡湾等自然景观,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去欣赏一番。格陵兰岛无法直飞到达,只能在丹麦或者冰岛转机,我便选择在冰岛乘坐格陵兰航空前往岛上。

我们首先到达格陵兰岛西岸中部的伊卢利萨特,这里是岛上面积最大的人类定居地之一,有约4000多人口。稍作休整之后,我们便乘船出海,游船从伊卢利萨特港口驶出,岸上两边矗立着五颜六色的房屋,仿佛是童话里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住处。格陵兰岛太需要这样的鲜艳色彩了,否则,这里到处一片雪白,实在有些单调。

游船出港不久,峡湾上漂浮的冰山、冰块仿佛天降神兵,忽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四周除了海,就是冰,小的冰块,大的冰山,依次从眼前掠过。可别小看它们,泰坦尼克号正是撞上了从格陵兰漂移南下的冰山,才不幸沉船。我们的游船必须小心行驶,才能躲避这些大小不一的冰块。一路来到冰峡湾深处,船长关掉船马达,海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冰裂时细微的“咔嚓”声,都使周围更加静谧。巨大的冰山,在阳光下粼光闪闪,高峻冷艳。我们的游船随浮冰晃动,仿佛也变成了一小块孤零零的冰,漂泊在海面上。冰与海,一个孤傲清净,一个深邃安宁,在光影下变幻出不同形态,有震撼人心的美丽。

稍作休整后,我们向西航行,经过狭窄的佛恩峡湾,这里有雄伟的玄武岩山脉和2000多米深的花岗岩悬崖。紧接着,继续向北穿越罗德峡湾,与从冰山上崩离、滑入海中的冰块“擦肩”而过,船只靠近冰山时,我们甚至能听见它正咯吱破裂的声音。傍晚时分,终于抵达黑尔峡湾,这里是麝牛、雪兔、松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绝佳的徒步观光地,因此,我们决定在这里停留一天。

翌日,晨光熹微时,我们便启程徒步,6~7个小时候后才登上山脊。站在山顶上,将墨蓝色、旷远的海洋与橘红色、直峭的崖壁收入眼底,当下,天地如此阔达,又如此平静,足以抚慰心中所有浮躁不安。除徒步外,人们还可以选择在海岸边上散步或坐在船上观景。入夜,船长也会在海滩上准备篝火活动和烧烤等候大家参与。

偶爾,我回想起在格陵兰岛旅行的时日,这些宏伟、壮美的冰山、冰川,让我记忆深刻,是格陵兰岛给我留下的最美好的回忆。

尽管因纽特人已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但深入接触之后我发现,他们生活中,依旧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传统,性格里的善良淳朴也未曾改变。漫长寒冷的冬季里,没有公路、铁路的格陵兰岛上,狗拉雪橇,依旧是因纽特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格陵兰岛居民有5万人左右,是世界上除了南极洲以外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岛上的大多时间,都徜徉于渺无人烟的冰川、大海之中。旅途中唯一的人文景点,就是位于斯科斯比湾的因纽特人小镇——伊图夸特米特镇。

伊图夸特米特镇,是格陵兰岛东海岸最北部的定居点。由于格陵兰岛多以冻土层为主,这里无法进行耕种,小镇里的居民主要通过狩猎海豹、独角鲸、麝牛和北极熊来维持生活。

虽然生活在北极圈内,但是因纽特人的模样更像亚洲人,他们拥有黑色的头发,深棕色的眼睛,体形矮胖,面孔宽阔。因纽特人十分适应极地生活,通常居住在“冰屋”中——他们在冰山合适的部位凿出类似于中国北方窑洞的屋子,用大块的冰砌成半圆型,房子还设有“冰窗”与“挡雪墙”,十分漂亮。虽然冰屋里面较之室外还算温暖,但依旧寒冷无比。

因纽特人之所以可以长年住在冰屋里,首先是因为他们主要以海豹等高蛋白的猎物为食,这些动物的血肉,为他们提供了极高的热量以抵御严寒。其次,则拜他们特制的衣服——“阿奴拉古”所赐,这是一种由鹿皮等动物皮毛制作的冬衣,制作方法极为独特,因纽特妇女将驯鹿皮一遍一遍地咀嚼,嚼得越好保暖效果越佳,她们把这一过程叫作“鞍化”。接着,将咀嚼过的麋鹿皮晒干模化,再进行缝制,如此制作出的“阿奴拉古”,风吹不透,雨打不湿,穿着它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睡觉也安然无恙。

今天在格陵兰岛,想要看见最原生态的因纽特人生活,几乎不可能了。在丹麦政府的帮助下,因纽特人从原始社会飞跃进入了现代社会。比如在伊图夸特米特镇,丹麦政府投资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使他们告别了用海豹或鲸鱼油点灯取暖的生活。因纽特人也早已搬出了冰屋,住进了五颜六色的小木屋。木屋中,现代化的电器应有尽有。伊图夸特米特镇则已经成为格陵兰岛著名的旅游景点,一排排编了号的小木屋。其中有游客中心、旅店、邮局、超市、学校等等,还有一座博物馆用图文向游客讲述着因纽特人的历史。大街上也有不少摩托车、小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虽然因纽特人已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但通过深入接触之后我发现,他们生活中,依旧保持着很多古老的传统,性格里的善良淳朴也未曾改变。漫长寒冷的冬季里,没有公路、铁路的格陵兰岛上,狗拉雪橇,依旧是因纽特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茫茫夜空中,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极光,它们时而像五颜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时而像孔雀开屏一般展示着羽翼;时而如成群动物受到惊吓而狂奔;时而如滚滚红潮激荡翻涌。

来到格陵兰岛旅游,北极光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景色。

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圈内,一年之中,连续6个月是极昼,另外6个月则是极夜。在北半球,美国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和北欧五国,都可以看到北极光。不过,想要看见北极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尽量往北走外,还要远离城市的光污染。

追逐极光的旅途中,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我们正悠闲地在酒店吃着晚餐,忽然听见有人惊呼“:北极光!”所有人都飞跑回到房间,拿上三角架和相机,跑到酒店外,架好相机,对准夜空,然而,这时极光消失了……

极光就是这么任性,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于是乎,我们打算守候在此,等着极光出现。零下20度的环境里,我们一等就是一个半小时,从九点等到十点半,极光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同行的伙伴都因受不了寒冷回房休息去了,但我始终坚信这个晚上,极光一定会再次出现。于是,我一直在酒店大厅等候,每隔15分钟就出去看一眼,直到12点半,依然没有任何迹象。大厅里,两位当地人正用餐喝酒,问我是不是在等极光,表情和语气都透露出他们对极光的满不在意。他们用蹩脚的英文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看我似乎很疲惫,便劝我回房间休息,我婉拒了他们的好意,依然对极光的出现充满着希望。凌晨1点15分,我下定决心最后去外面看一次,若还没出现,我就回房间休息。就在这时,地平线上变幻出绮丽陆离的光彩,并向天幕深处延伸……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等来了北极光!

彼时,星光闪烁,一轮明月高挂,沉沉夜色笼罩下的格陵兰成为晶莹剔透的银色世界。茫茫夜空中,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极光,它们时而像五颜六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时而像孔雀开屏一般展示着羽翼;时而如成群动物受到惊吓而狂奔;时而如滚滚红潮激荡翻涌。有的极光细如游丝,轻盈素淡;有的状如彩带,仿佛在舞蹈者手中上下飘飞。眩目的极光令我心醉神驰,深深感觉到,只有大自然创造的美,才能如此美丽动人、触人心弦,是人工造景所不能比拟的。

这次旅行,在我捕捉到极光的“倩影”后画上了句号。时隔许久,当我再次回忆起这趟格陵兰岛中北部的心灵之旅,依旧对那里的景色、人文无比向往。

(编辑 陈致颖)

猜你喜欢

纽特格陵兰峡湾
美味就可以多吃?
因纽特人为什么也要用冰箱
最慢的鲨鱼
格陵兰也曾“脱欧”
特朗普为何执意买格陵兰
峡湾公司宣布建造新的“峡湾遗产”号零排放船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布道石
峡湾小镇
1982年,格陵兰公投“脱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