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7月17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暴雨洪涝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分析评价

2022-06-30伊德尔呼乌尼尔曲学斌戴立新李翕然杜金玲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气象服务暴雨

伊德尔呼 乌尼尔 曲学斌 戴立新 李翕然 杜金玲

摘要 7月17—18日,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东部出现区域性暴雨,其中,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出现较大范围的大暴雨,莫旗境内的宝山(区域站)24 h降水量为279.7 mm,创呼伦贝尔市有气象资料以来单日降水量新高。当地多条中小河流出现特大洪水,导致莫旗境内永安水库、新发水库相继决口溃坝。呼伦贝尔市旗两级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准确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地方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转移安置下游群众,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实现未出现人员伤亡的新局面。在此次防灾减灾工作中,政府主导、预警为先、部门联动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成效显著。

关键词 暴雨;特大洪水;水库溃坝;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4–0150–03

1 事件概述

7月17—18日,受高空低涡影响,呼伦贝尔市遭受强降雨袭击。18日,阿荣旗国家气象站降水量103.2 mm,超过日降水极端阈值,莫旗国家气象站降水量为153.4 mm,超过历史极值。莫旗境内区域站宝山降水量为279.7 mm,创呼伦贝尔市有气象资料以来单日降水量新高。此次降水致使牙克石市、阿荣旗、莫旗、扎兰屯市等地引发了暴雨洪涝、水位上涨、城乡积涝,农作物受灾、公共设施冲毁,对兴安岭东南部地区的水利、农牧业、交通、电力等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18日下午莫旗境内永安水库决口、新发水库垮坝。根据地方民政部门统计,此次暴雨洪涝灾害造成4个旗市区130 895人受灾,农作物绝产、牲畜死亡、房屋倒塌、水库垮坝、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被冲毁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02 948.31万元。值得强调的是,决口和垮坝水库下游受灾群众全部提前安全转移,未发生人员伤亡。

2 事件发生背景

2.1 自然环境分析

受灾地区位于蒙古高原东缘,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的中段东麓、松嫩(辽)平原西侧[1]。地域广阔,山丘起伏,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下降,海拔从1 706 m逐渐过渡到198 m,相对高差达1 508 m。河谷纵横,水资源丰富,境内有80余条大小河流,17座水库,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在18.71亿~147.4亿m3之间。地形复杂,地貌形态以浅山区为主,包括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海拔800 m以上的山地为棕色针叶林土,500~800 m的山地多为暗棕色土壤,而海拔低于500 m的平原以黑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2 风险要素分析

(1)受灾区本年度雨季的降水充沛。2021年入汛期以来,当地雨水频繁。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6月1日—7月16日的累计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4%~5%。受其影响,当地不仅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中小河流水位也明显上涨,各类大小水库均高水位运行。因此,暴雨洪涝导致水库、河坝、桥梁等设施被冲毁的风险高[2]。

(2)受灾区气候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产丰富,是呼伦贝尔市气候条件最优越的地区。由此成为了人口最为聚集的区域,且作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乡镇村落的分布呈现逐水而居的特点,多居住在地势较低的地带。暴雨洪涝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基础设施受损的风险高[3]。

(3)受灾区耕地面积大,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太阳辐射强,日照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平均在115 d以上,是呼伦贝尔市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黄金产地。而且当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00万hm2,所以暴雨洪涝导致农牧业等主要产业受损风险高。

3 暴雨事件过程分析

3.1 预警情况

3.1.1 提前预警抢先防范 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市旗两级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6期、暴雨黄色预警7期、暴雨橙色预警3期(表1)。媒体传播渠道覆盖呼伦贝尔市旗两级电视、广播及政府融媒体平台,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自营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人民网新闻客户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向市旗两级预警责任人和预警联系人发送手机短信25 410条。

从暴雨预警的及时性上,全市暴雨蓝色预警发布时间提前4~6 h,其中,莫旗提前5~7 h、阿荣旗提前1~3 h、扎兰屯市提前3~5 h;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的提前量明显缩短,全市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时间提前1.5~3 h、莫旗和阿荣旗提前1~3 h;而发布市级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时,莫旗和阿荣旗多地3 h降雨量已经突破了50 mm,预警略滞后。

3.1.2 联防互动成效明显 市气象局密切关注此次降雨天气过程,积极与自治区气象台进行天气会商,加强对旗市局的指导,电话叫应市应急管理局、水利局、水文勘测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根据强降雨预报,市气象局在7月17—18日连续2 d,与市水利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黄色气象风险预警2期,称受强降雨的影响,预计7月17日20:00至7月19日20:00,牙克石市南部、鄂伦春自治旗南部、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阿荣旗发生山洪气象风险较高。与水文勘测局联合发布中小河流洪水黄色气象风险预警2期,称受强降雨的影响,预計7月17日20:00至7月19日20:00,牙克石市南部、鄂伦春自治旗南部、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南部和阿荣旗发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较高。

在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预警的及时性上,全市提前8 h以上,扎兰屯市提前7~9 h,阿荣旗提前8~10 h,莫旗提前了10~12 h。气象部门精准的研判和较强的忧患意识为赢得此次防灾减灾工作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救援情况

在市应急管理局的统一调集下,第一时间调集专业救援力量和军队奔赴灾区,市防汛指挥部调用2架通用航空公司飞机,7家直升机,莫旗当地向西瓦尔图镇两水库下游村屯派出专业救援队伍530余人次,下游各村出动2 400余人次,动用专用运输车辆16辆、履带装甲车1辆及拖拉机、卡车1 100余辆实施抢险救援,持续加大对水库下游溃坝洪水影响区的巡查频次和力度,密切掌握现场防汛、水利工程运行和群众受困情况。

4 暴雨事件社会反馈

4.1 社会公众反馈

莫旗汉古尔河镇三合村62岁的村民李少伍“当时雨下得很大,我家就在水库附近,俺们早早就收到预警和撤离通知,收拾好了村里来人把我们接走了,这是救了俺们的命啊。”莫旗教育局局长王金奎说,“我们蹚着一米深的水,用铲车将教师从学校救出,幸好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2 媒体评论

此次呼伦贝尔市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受到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央视新闻网、中国气象报、呼伦贝尔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在7月22日早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中以“受强降雨影响内蒙古两座水库相继发生溃坝,紧急转移群众超       4 000人,无人员伤亡情况”为标题播出。中国气象新闻网7月21日第二版以《气象预警“开通”生命抢险通道》、网易新闻7月27日以《极端暴雨,零伤亡背后的预警者》为标题,报道根据气象部门的提前预警,在水库溃坝之前把重点险情险段人员已转移安置的有效应急处置工作。

5 暴雨事件处置管理

5.1 事發初期的应急指挥处置情况

呼伦贝尔市旗两级气象部门按照已经启动的汛期气象服务应急响应的级别,向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以及自治区气象局汇报出灾情况,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业务技术指导。内部严格实施市旗两级气象部门24小时全天候应急值守,严密监视逐小时实降水量,加紧短时强临近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的制作发布,实时报送市防汛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为抢险救灾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5.2 事发中期的应急指挥处置情况

18日晚,市气象局在市防汛救灾调度会上汇报了当前降水情况及未来的降雨变化趋势。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逐小时发布雨量监测信息,按照气象灾害预警级别的严重程度,“叫应”相关部门,针对重灾区按救灾工作需要制作不同时间尺度的天气预报保障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无误,全力抢修莫旗宝山、西瓦尔图农场等区域雨量站,及时跟进补传监测数据。

5.3 政府行政行为

呼伦贝尔市旗两级政府部门在17日收到气象部门暴雨预警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对防汛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尤其莫旗高水位运行的永安水库、新发水库堤坝决口前采取果断避险措施,及时转移安置重点险情险段的       4 175人。出灾后,根据天气变化趋势科学部署防灾救灾工作。

6 思考与启示

6.1 专家观点

气象部门主动作为、领导重视靠前指挥、提前发布预警是夺取防灾减灾胜利的关键。预警及时、服务主动地为领导决策和群众防灾避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政府重视、相关单位紧密配合是夺取防灾减灾胜利的根本[4]。市旗两级政府部门依据气象信息,紧急部署防汛工作,果断启动政府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汛、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商防汛救灾对策,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抢、防、撤、救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的损失。

6.2 部门专业解答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产生强降水有以下3个重要原因。第一,水汽条件非常充沛。“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北抬把洋面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呼伦贝尔上空。正常情况下,7月中旬,“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在北纬25°~30°之间,但此次暴雨过程发生时,它的位置已经到了北纬45°,沿着它西侧的偏南气流把海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同时台风“査帕卡”也帮助“副热带高压”远距离输送水汽。

第二,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水汽的凝结。沿着副热带高压外围北上的暖湿气流和贝加尔湖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呼伦贝尔市上空,暖湿气流不断上升,而冷空气又不断下沉,冷暖空气的这种交汇加速了水汽凝结成雨滴的速度,雨势的强度明显得到加强,导致大范围强降雨。

第三,地形的阻挡作用[5]。从南边来的暖湿气流在大兴安岭的阻挡下,被迫快速抬升是兴安岭东南部地区的降水比别的地方更大的原因。

6.3 应急预案参考

6.3.1 应急预案对科学决策的支撑作用突出 《呼伦贝尔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在此次暴雨洪涝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中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在应急预案的支撑下,面对突发的暴雨洪涝灾害没有出现慌乱无章的状况,而在第一时间,呼伦贝尔市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并组织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预案中的职责迅速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各就其位,各尽职责。其中,气象部门内部再启动“呼伦贝尔市气象局Ⅱ级防汛气象服务应急响应”,高效组织预报服务人员及时向地方政府部门报告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跟踪报告监测雨情信息与研判逐小时天气演变形势无缝隙对接,为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6.3.2 应急预案的基层抢险救灾措施仍有薄弱环节 在本次抢险救灾工作中,由于通讯中断等原因造成信息共享不畅通,导致各部门奔赴前线的工作团队所掌握的信息不一致,采取的措施和重视的程度不尽相同,指挥部对前线救援人员的指挥调度难度增加。因公路交通受损严重,外援也无法按时抵达重灾区,所以在危难时刻更多依靠受灾区人民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鉴于上述情况,建立适合易受灾区域防灾救险地特点的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通讯中断、道路被冲毁的情况下,当地自发组织开展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应急行动指南。并科学普及基层应急预案,不仅能够关键时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有利于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公众的气象防灾避险意识[6]。

6.4 启示

(1)灾区通信中断后,区域自动站监测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导致监测信息不准确。因预报服务人员无法掌握当地实际监测情况而加大预报预警落区和时间的误差。应加强气象助理员与信息员的培训和应急通讯设备的配备,保障特殊时期监测信息的正常传输[7]。

(2)预报员过分依赖数值预报模式,缺乏主观订正能力,忽略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预报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时对时间和落区的把握不足,影响服务的精细程度。进一步提高预报服务能力刻不容缓。

(3)预警信号发布内容设计太笼统,未能有效体现气象灾害风险区域,不利于开展针对性的防灾减灾工作。

(4)预警信息快速精准发布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针对偏远山区、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应扩大手机短信等有效手段的发布范围,利用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5)灾害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仍不健全。就本次过程而言,部门之间的联防互动需要加强,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的发布,均以气象部门为主导,与水利和水文部门联合发布。应联合提炼相关指标,共同推进此项工作的科学规范性[8]。

(6)气象灾害预警和防灾避险知识的普及深度不够,公众主动防灾避险的意识薄弱,科普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袁成鑫,刘玮,代青措,等.2018年8月1日—3日青海省强对流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典型案例分析评价报告[J].青海科技,2019,26(4):67-73.

[2] 邓玲,李学敏,張思远.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7):188-193.

[3] 张晓静.当前国内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18):206-207.

[4] 邓玲,李学敏,谭姗姗,等.湖南省暴雨灾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8):176-179,189.

[5] 邓红,张蒙蒙,郑琼.浅析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的提高[J].农业灾害研究, 2020,10(4):96-97,119.

[6] 王思海,沈芯璐,杨波,等.2018年8月19—20日大连市旅顺口区气象局暴雨应急响应气象服务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3):189.

[7] 邓红. 提高省级应急服务能力对策探讨[C]//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第五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气象服务与信息化.[出版者不详],2015:294-297.

[8] 李婷婷,周苑,袁颖.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分析:以贵州省遵义县“6·25”强降水为例[J].南方农业, 2017, 11(18):102-103.

责任编辑:黄艳飞

Benefi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ervices of Rainstorm and Flood in Hulunbuir City, Inner Mongolia on July 17, 2021

YIDE Erhu et al(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Hailar District,Hulunbuir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ailaer, Inner Mongolia 021008)

Abstract From July 17 to 18, there was a regional rainstorm in the east of Daxinganling in Hulunbuir city. Among them, there was a large-scale rainstorm in molidawaddaur Autonomous Bann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Moqi), Arong Banner and Zalantun city. The 24-hour precipitation of Baoshan (regional station) in Moqi banner was 279.7 mm, which was the highest daily precipitation since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were available in Hulunbuir city. Sever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in the region had experienced catastrophic floods, resulting in the burst of Yongan reservoir and Xinfa reservoir in Moqi.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at the two levels of Hulunbuir city banner timely released accurat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diction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immediately launched the emergency plan to urgently transfer and resettle the downstream people, so as to realize a new situation without casualties in the once-in-a-century catastrophic flood disaster. In thi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work, the grass-root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led by the government, giving priority to early warning and departmental linkage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 Rainstorm; Catastrophic flood; Reservoir dam break; Meteorological service

猜你喜欢

气象服务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洪水来袭,记住以下几点,有可能救命!
暴雨突袭
暴雨袭击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农业生产中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及改进途径
浅析气象服务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必要性
猛兽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