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情思特征与教学融通路径

2022-06-30吴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5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情境

吴帅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2021年高考政治卷呈现“引情入境,立德树人”“启思提能,融会贯通”“促行反思,全面发展”的情、思、行合一的命题理念和特征。与上述理念和特征相适应,高中政治课程教学需要“引情、启思、促行”,让这三个教育元素在学科课程学习活动中有效融合。

高考试题以问题情境作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例如,2021年选择性考试政治学科河北卷第19题,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合理呈现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的令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的真实情境,真事引真情,真情启深思:要求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说明“爱国三问”是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寓价值观浸润于试题考查之中,从而为学生心灵成长厚植了爱党、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强化了学生的使命担当。

根据高考试题呈现的“重情、启思、促行”的理念和特点,高中政治教学可以“求真向善”为能力培育支点,建立以“创生型的知识获取方式、情境化的学习任务、深刻的知识理解和在境、跨境的实际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情思行合一的教学模型,着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设境”:激发动机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提出,情境教育激发儿童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利用这种热烈的情绪,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促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教学情境是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考虑素材的取舍和情境的层次、结构,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同一主题的视频、图像、文本等材料,使学生对所学的陈述性知识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为抽象知识赋予生活意义。

如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文本:新中国成立前,“十大资本家”有9家举家迁徙,有的出国赴美或者赴欧,有的则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荣宗敬、荣德生家族的大部分人也选择了离开,带走了大量资金,唯独荣德生执意留下来,荣德生的四子——33岁的荣毅仁挑起家族企业的大担子,与国家共命运;观看视频《荣氏家族 百年沉浮》。引导学生代入到荣氏家族后人的角色,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领会国家、爱国主义等概念,深度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等道理。

高中政治课堂还要重视以主题为引领,围绕议题,使学科内容情境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创设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丰富多样的典型教学情境,显现生活中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境”:发展思维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也是各种素养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品质、方式和能力的综合,是个体高质量地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的基础。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繁多,学生难以记忆、理解、综合、应用,并且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处于人脑“黑箱”之中,难以观察、评价、指导。助力学生的思维突破的关键是:“在境”,即让学生一直处于境中,在境中建立起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与问题间的联系,建立起不同事物的联系,也就建立起学起的意义。其体做法:一是设计与知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6W1H”思维模型是全面分析事件要素的思维结构,由多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而成。“6W1H”分别是:谁(Who):识别并确认主体;何时(When):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何地(Where):确定事情发生地点、环节等;内容(What):用定性、定量的语言描述并确定具体事物或问题;为什么(Why):归纳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何做(How to do):如何处理、制定行动步骤;有何影响(What's the impact):解释、预测、评价措施的作用、影响。“6W1H”思维模型非常全面和实用,能帮助学生厘清思维,独立学习相关、相似的学科内容,抓住学科内容的主要脉络,指导解决未来的类似问题,甚至可以跨学科、跨领域迁移运用。

二是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结构,整合知识和方法,建立认知图式,发展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辩证思维,将知识迁移到对真实情境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出发点,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参照系,绘制个性化的学习地图,构建符合学生自身思维特点的基于思维模型的知识系统,制作成一套思维导图,把复杂内隐的知识学习、思维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教师及时掌握学习情况,促进师生的反思和交流,研究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内容的思维过程,调查、分析学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因素,找出形成原因,使不正确的思维路径得到及时修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流畅、有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学生获得足够丰富的知识内容与思维方法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全面地理解学科内容,整合有效的学习策略,搭建高效的多元思维模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引入思维模型中,加深对政治学科内容的本质理解,灵活面对并解决不同问题。

三、“跨境”:迁移运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跨境”,就是跨越课堂中原来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再造出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情境,培育学生活学活用,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威提出:“只有問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发展;采用游戏或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解决现实存在或与生活有联系的问题。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跨境学习中,将学习内容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呈现,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任务驱动,学生通过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开展知识学习、拓展学习、合作探究与作品创作,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提高的学习过程。“项目式学习”能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增强学生的定义问题,运用明晰论据推理、规划复杂项目,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创新力,以及能够改善对学习的动机、态度与习惯。“项目式学习”模式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步骤可划分为五步,分别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协作探究——创作作品——成果展示与评估”。

例如,可以安排家庭住址邻近的5-6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全面脱贫等重大事件为主题,组织、开展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以撰写口述小历史报告,创作纪录短视频等形式作为学习成果。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8ZQJK04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陈洪义.基于“情思育人”理念的课程融通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1(1·2):80-85.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情境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