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传承与保护状况数据的可视化研究

2022-06-30林楚乐江凤香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非遗

林楚乐 江凤香

摘 要:利用数据可视化研究技术对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进行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该文以时间和批次为串联,从传承人年龄、传承方式的变化等多个维度、多种要素直观分析福建龙岩采茶灯在目前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当下新媒体环境下解决困难的措施。数据可视化技术所具备的视觉呈现、多维数据复合分析等属性,无疑是对海量且多维的非遗数据进行管理、呈现和分析的重要出口,对精准保护和活态传承等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龙岩采茶灯;非遗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10-0144-03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旧的“非遗”物质传统文化的兴趣较低,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断链”现象层出不穷。据调查,目前我国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多基于学术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很少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传承与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对症处理。因此,笔者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1]对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传承途径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为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1 非物质文化遗产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1.2 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文化 《采茶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据龙岩博物馆馆藏的史料记载,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3年),闽西地区就有《采茶灯》表演。最初人们通过表演的形式传承历史文化,传承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当地历史特色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前进动力和重要根基[2]。通过几千年的不断沉淀,保留下来的采茶灯文化不仅是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得到了其他民族的一致认同,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 福建龙岩采茶灯传承与保护数据可视化

2.1 数据可视化技术 数据可视化就是借助于图形,清晰直观地传达与沟通信息,让人一眼看到作者想传达的意思。此技术方法允许利用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用户界面,通过表达、建模以及对立体、表面、属性以及动画的显示,对数据加以可视化解释。可视化表现有折线图、条状图、饼状图、表格等。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图形、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统计图形[2]密切相关。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项作为单个图元元素表示,大量的数据集构成数据图像,同时将数据的各个属性值以多维数据的形式表示,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观察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2.2 数据收集与准备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物质文化[3]在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目前传承的情况,笔者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收集的相关资料显示各类数据来自于不同年份及时间。为了了解最新的情况,笔者前期制作调查问卷,结合各类网站的问卷信息制作出一份适合的数据问卷进行调查。将制作好的问卷向全国不同城市年龄阶段的人群发放进行调查,并收回问卷几千余份,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到以下相关结论。

2.3 数据呈现与分析

2.3.1 非遗物质文化项目数据 目前,我国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数据统计显示,2006—2021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呈不断减少趋势,从原来的763项下降到465项,其中下降数目最多的是传统戏剧、民俗、曲艺等类型;传统技艺门类项目数最多;除传统体育、游艺与杂耍、传统医药和曲艺3个门类数量明显较少外,剩余项目数较为均匀。

2.3.2 福建龙岩采茶灯传承人相关数据 目前,老一辈传承人正逐渐老去,而新青年对于采茶灯的“非遗”物质文化不太感兴趣。为了不让“非遗”物质文化流失,当地政府正努力培养新一代的傳承人。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新青年加入到采茶灯“非遗”物质文化的传承队伍中,老一辈的传承者也逐渐退出传承队伍,将机会留给更多的新青年,鼓励其结合新时代环境,保留原有的采茶灯舞蹈特点,去创新多元化的舞蹈形式。

2.3.3 福建龙岩采茶灯传统形式下传承与保护措施数据 根据对福建龙岩采茶灯传统形式下传承与保护措施的调查与研究[4],发现目前福建龙岩采茶灯保护协会正采取多种方式对此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一是利用官方力量宣传。当地的政府、保护协会都高度重视“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挖掘、抢救、整理和保护现有采茶灯的遗留历史资料、道具,并且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关资料。在当地不定期进行宣传活动,普及采茶灯“非遗”物质文化,使更多的新青年了解传承龙岩采茶灯。二是当地的龙岩采茶灯传承人积极推进采茶灯队伍建设。苏坂乡政府积极做好原生态采茶灯的传承工作,组织美山村原生态采茶灯表演队伍,注重培养继承人,培养更多的新青年去传承龙岩采茶灯。三是在传统节日期间积极组织团队进行表演,用这种方式传承龙岩采茶灯“非遗”物质文化。

2.3.4 新媒体环境下福建龙岩采茶灯保护措施数据 课题组向全国各城市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发放问卷调查,并收回2000余份。调研结果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不再喜欢传统的采茶灯传承途径,更喜欢新媒体环境下视频、图片相结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让人们记住“非遗”物质文化,同时也能够吸引人们再一次关注“非遗”物质文化,会期待去了解采茶灯文化。

2.3.4.1 短视频APP(抖音、快手、B站等)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都依靠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来娱乐放松,以此获取碎片化信息。在当今人手一部智能机的新媒体环境之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是精准的年轻流量集中地。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抖音等短视频APP用户85%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因此,通过在这些短视频APP上推广可以使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龙岩采茶灯,以唤起年轻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因此,通过短视频APP宣传龙岩采茶灯不失为一种适合当今环境的传播方式,可以使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龙岩采茶灯,以唤起年轻人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团队前期与当地政府已进行协商且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同意团队注册品牌ID并给予官方认证与技术支持。因此,团队计划前期以采茶灯的趣味科普与演出视频为主,待粉丝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开启直播,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采茶灯的独特魅力;中期在继续直播的同时,与其他官方号、博主、up主进行联动更新视频,以进一步推广采茶灯,吸纳其他博主的粉丝,也保证了更新的视频质量。

2.3.4.2 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 新媒体平台作为团队前期工作的一个重点,主要是进行推广与宣传,使大众初步了解到采茶的内在的文化价值和外在的形象品质这2个核心要素。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通常都依靠微信等社交APP进行沟通交流,因此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广,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同时,相比于传统推广方式,微信公众号推广方式灵活,不仅支持文字,更支持图片、语音、视频以及混合式剪辑方式,使推广变得更真实有趣,更有说服力。另外,微信公众号作为线上平台,推广成本也较低,缓解了宣传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通过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传龙岩采茶灯的相关信息进行推广也是一种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传播方式。

2.3.4.3 线上线下联动 在后期各方面成熟之际将更新苏坂学校乡村少年宫的小演员的视频,以吸引对采茶灯感兴趣的人们前来学习。在接纳新成员的同时,允许接受线下演出的邀请并进行现场直播,让老艺人带着新演员走出学院,真正在众人面前演出,不仅历练了新演员,增加其经验,也推广了采茶灯,使大众进一步接触到采茶灯。

3 基于数据分析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存在问题 根据可视化数据技术分析得知,非遗物质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措施方式没有与时俱进,仍在利用一些传统的传承方式,如:特殊节假日时表演采茶灯舞蹈、不定期进行商演。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村大多年轻人离乡前往发达城市工作,导致空巢老人增加,老艺人的技术无法传承,增加了文化传播的障碍。同时,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大多数人专注于网络,对于非遗物质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

3.2 解决措施 文化多样性导致人们逐渐忽略了传统文化。要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就需要从文化本身作出改变,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采茶灯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歌舞,唱跳之中有一系列繁琐的开场与结束活动,可以将说唱和小戏剔除,适当化繁为简,并结合现代歌舞,将民间歌舞与现代歌舞结合,易让年轻人接受并学习。除此之外,为了让更多的新青年更好地了解到采茶灯文化,可以不定期举办文化交流会,将老人、青年、儿童集结到一起,交流各自对采茶灯的体会,并学习老一辈传承人的歌舞技术。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由专门的采茶灯文化传承人负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设立博物馆以便于人们参观学习。

4 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下,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实体和无形关系都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數据是开启各种新发展道路的密码。福建龙岩采茶灯“非遗”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利用数据分析传承与保护的传承人年龄、传承与保护的途径等众多要素,不断深入挖掘新时代下最适合的传承与保护途径。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捕捉嵌入在多维非遗数据中的底层信息,分析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今后,在此基础上期望获得更多福建龙岩采茶灯传承与保护相关措施的数据,更深入地挖掘国家更多级别的非遗相关保护清单数据,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5]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沃钰,许柏鸣.城市数据的定位与公共可视化设计[J].家具,2018,39(4):87-89,97.

[2]李满海,辛向阳.数据的价值层次和设计模式[J].包装工程,2019,40(2):134-137.

[3]詹士华.析福建闽西“采茶灯”的历史演变、音乐形态及发展[J].艺术教育,2006(12):92.

[4]林奇英.龙岩市苏坂乡美山“采茶灯”探考[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12.

[5]周必素.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4):4-6.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数据可视化非遗
移动可视化架构与关键技术综述
可视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数据、叙事与设计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