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基层林场生态建设现状及对策
2022-06-30史菁菁
史菁菁
摘 要:基层林场的林业生态建设对推动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阐述了塞罕坝基层林场发展现状及管理模式,分析了基层林场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强基层林场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塞罕坝的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塞罕坝;基层林场;林业生态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10-0069-03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森林资源,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也在不断地通过森林资源的增加得以改善。良好的森林资源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有效吸附,对空气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必备的需求资源,如生活中的食物、木材、药材、纸张等,所以加强基层林场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很有必要。基层工作者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手段加强基层林业的生态化建设格局。
1 塞罕坝基层林场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林业的发展,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制定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管理办法》,为塞罕坝基层林场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依据,明确了基层林场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纲要。各基层分场应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造林、营林逐渐变为可持续培育。自2015年起,塞罕坝响应国家的号召,正式实施各基层分场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对下属6个分场进行积极调控,从思想引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培育、科技支持等方面提高塞罕坝森林资源的生态系统,对森林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进行升级,对森林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提出在基层分场应该明确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国家和省林业和草原局的积极引导下,塞罕坝基层林场生态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建立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管理体系,丰富的森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优化配置,避免了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的发生,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近些年来,塞罕坝林场实施了林业生产精准提升年活动,推行林业生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扎实推进“抚育盲区”清零,被确定为全国森林经营重点试点单位,塞罕坝生态范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绩效考核,加大内审力度,严格问题整改,全部清零;认真完成全场资产清查工作,并逐一核实、登记,建立台账;制定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法人授权委托管理办法》,完善工程项目审批、报账等流程,财务管理得以进一步规范;推行木材产品联合检查验收,坚持100%复核和100%公开竞价,杜绝跑冒滴漏。
1.2 管理模式 塞罕坝林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场长负责制,总体是职能式管理,具体实行林场、分场、营林区三级管理,两级核算制度,即林场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管理全场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整体经营全场森林资源,核算全场收支状况,下达各分场及经营单位任务目标,并监督落实;分场主要是落实林场的任务,核算收支,分解目标,组织实施,管理本单位生产活动;营林区主要管理本区内生产经营,具体实施分场的生产经营目标。整体按照林场下达生产指标,林场组织,营林区实施,林场验收的程序进行森林经营管理。贯穿林场、分场、营林区3级管理层次间流动的主要是资金,林场下达资金任务,分场组织森林采伐销售并完成任务指标,营林区组织实施并报账成本,6个分场按林场下达的财务计划进行运营管理。各分场及旅游开发公司等直属单位上缴林场的资金用于全场工资、福利发放、基本建设和森林保护等。
2 基层林场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业建设质量不高 塞罕坝基层林场的林业建设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沙治沙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基层管理者应转变模式,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工作,根据塞罕坝的发展定位、区位品牌、资源状况制定严谨的方案,不断扩大森林资源建设的范围。但是目前基层林业建设还不能满足生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亟须提高森林资源的建设质量。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如下:一是个别基层林场仍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进行管理,树木种植还是以前的几个树种,不能够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未及时改良和引进新的树种。二是不能够精确测量当地土壤的营养成分和酸碱度,导致种植的树木对土壤的破坏较大,影响其他树种和草本类植物的生长,无法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三是省局和林场未能给予基层林场充足的技术支撑,缺少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基层林场与外界联系较少,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四是基层林业者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高科技产品指导,严重影响苗木的种植工作,降低树木的成活率。以上因素导致基层林场的建设和管理无法高效地进行,难以进行深入的建设工作,严重阻碍生态建设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削减。
2.2 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地不够彻底 塞罕坝基层林业建设过程中,基层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理念和思想决定了建设发展的成效和高度。目前,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理念缺乏清晰的认识,缺少必要的宣传和引导,在实践和工作中仅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和落后的理念进行操作,导致经营中场场遇到困难和瓶颈。对现代化的森林要求和发展理念缺少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进行了大肆砍伐,而未进行合理的规划,个别地块出现最大砍伐规定数值,对森林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的发生埋下隐患。林场既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还极大地影响了森林资源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导致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衰减。塞罕坝基层林场目前以木材生产为主导,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的深加工等产业开发不足,资源向产品的转化率和产品向商品的转化率低,林下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利用应逐步从单纯地利用木材向发挥森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种效能转变。
2.3 基层各部门职能发挥不充分 塞罕坝基层林场建设过程中,林场和上级部门应积极控制建设內容,不断宣传林业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认识和重视度。在目前的实际管理中,这项工作落实的难度极高,未能在职工和社会中引起必要的关注。此外,基层的管理人员自身的事业素养不够高,林业建设工作的规范性执行不到位,严重影响到工作的落实和推进进度。
3 加强基层林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生态建设 做好基层林场生态建设工作,要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始终坚持把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重要批示和视察塞罕坝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政治责任。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再建功立业目标转化为“施工图”“任务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始终不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始终坚持把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作为推动二次创业的内核动力。时刻把“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作为推动林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牢固基石,厚植于心、外化于行,在推动二次创业上当先锋、做表率,再接再厉,再建功立业。始终坚持把高品质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塞罕坝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主题主线,高标准加强生态保护,高层次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胆探索,先试先行、树标立杆,在建设新时代美丽、现代化塞罕坝的新征程上不懈奋斗。始终坚持把安全综合管理作为推动林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主动防范化解安全生产、信访维稳、自然灾害、疫情防控等各方面风险,确保林场安全稳定大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2 加强培训,提升基层人员综合素养 一是制订职工培训计划,提高职工业务水平。通过选派人员进修、培训及邀请有关专家来林场讲学等形式,尽快培养一批能独立开展科研的技术骨干,逐步提高林场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研究以提高林场职工的技术水平,并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三是订购相关书籍、报纸、杂志,建立和更新林场网站及信息系统,供职工学习、了解之用,促使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应用科学、实用的先进方法、科技成果。四是积极进行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林场职工技能水平,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
3.3 完善管理,健全监管体系
3.3.1 强化基层林场的管理体制 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基层林场经营管理的有效保障,要明确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利益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林场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坚持和强化管理体制,延续稳定的管理机制,保障稳定的投资渠道,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建设生态,充分发挥塞罕坝国有林场森林生态建设保护管理的主阵地作用。同时,全面创新管理体制,采取多种举措,为国有林场改革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通过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摸索出一套新形势下符合塞罕坝机械林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基层林场林业建设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3.2 加强组织机构和管理 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建立一个管理部门相对齐全、分工明确、人员素质高、办事效率高的管理机构,是林业建设实施的基本保证。目前,塞罕坝林场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林场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林场还应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管理目标,弥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依据河北省林业厅对塞罕坝林场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批复进行适时调整。
3.3.3 强化科技,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已成为基层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
3.3.3.1 信息化管理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主要包括森林资源信息、防火信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林场建设等各类信息数据库。随着各建设项目的实施、经营对数据统计、信息更新,实现动态监测,为各部门的管理、决策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全部信息的整体化、动态化,进一步实现管理的针对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3.3.3.2 智能化管理 加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园内视频监控覆盖率,实现火情早发现、早消灭,节约成本,指挥决策科学、准确。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GIS系统,坚持进行定点、定位、定时观测,特别是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科学有效地开展预测预报工作。
3.3.3.3 科研保障 有针对性地选择林场建设与发展中的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与管理问题,通过与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建立合作机制,争取共同开展科学研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建立长期定位试验示范基地、承担国家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试验示范项目、自主立项研究、系统总结提炼研究与实践成果。加强技术成果推广与示范。随着塞罕坝的不断发展,成立专职或兼职的科研机构,同时联合相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对林场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对基层林场的自然景观资源及环境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定性、定量地开展研究与评价,科学保护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林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3.4 精准提升森林经营质量 持之以恒抓好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深化林业生产精准提升年活动。加强营造林质量和进度监管,全面落实事前培训、事中检查、事后验收考评的全过程管理。森林抚育作业要时刻树立红线意识,严格落实项目施工责任制,严控面积、蓄积、强度指标,依法依规作业。要对标先进,强化考核奖惩。与国家局加强沟通联系,继续探索开展保护区人工林生态改造试验性试点工作。做优全国森林经营重点试点。建立严格检查考核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和检查督导,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规范,争做样板。精准开展森林资源摸底。此事关系塞罕坝林场的长远发展,营林科要精心组织、细化任务、明确目标。创新“营林生产任务书”机制。结合全场资源状况、生产计划和分场实际,合理分配年度森林抚育任务,确保全场偏远难地块应抚尽抚,全面推动森林质量再提升。探索培育阔叶树种新途径。采取引育和引栽相结合的方式,试验栽植花楸、元宝枫等彩叶树种片林,为针阔混交、阔阔混交模式提供科学支撑,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加健康优质。育苗做到“育”“用”统一。苗圃要做好林木良种培育项目与树种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数量、质量要精准对接林场造林项目、树种结构调整和市场用苗需求。
4 结语
目前,塞罕基层林场林业建设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塞罕坝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动力。所以在基层林业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林场的森林资源进行全面掌握,對发展方向进行全方位规划,坚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社会的发展对建设规划进行适时调整;优化和完善基层林场建设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水平,加强宣传,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
(责编:张宏民)